现代快报+ 2024-01-12
让石头飞一会儿!南京50岁女子单手玩转六七十斤重石锁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你见过有人把重达几十斤的石头甩到空中旋转两周,再稳稳地接住吗?南京江宁就有这样一位“奇”女子吴圣梅,她十年如一日痴迷石锁技艺,走遍大江南北传播石锁文化,笨重的石头在她手里“乖乖听话”。

“拿起石锁,像是回到 18 岁”

“嘿 ~ 哈!”现代快报记者见到吴圣梅的时候,是在她家小院,她正在练习石锁。只见她将重达五十斤的石锁抛向空中,石锁旋转一周后稳稳落在吴圣梅的手肘上。小院也是配合玩石锁特地改造的,“地毯下铺了碎石子和沙土,不然石锁摔下来就会碎。”

相传石锁起源于中国唐代军营。当时军中将领用外形像门上挂锁的“石锁”进行训练,后流传于中国民间,演变为一项集力量、技巧、健身于一体的传统竞技项目。

在吴圣梅的家里有各种各样的石锁,重量从 10 斤到 182 斤不等,形态也各异,有元宝形的,白玉制的,雕刻了梅花的,共计一百多把。“有的是我找师傅做的,有的是参加比赛的奖品,还有的是石锁圈友和粉丝们送的。”吴圣梅说,各个阶段训练的大小石锁都有。

“我可以教你玩一把!”吴圣梅热情地向记者发出邀约。她介绍,练习石锁时,需要运用握力、腕力、臂力以及腰部、腿部力量,要求发力精准,眼力灵敏,身体灵活,手感到位,要做到“高、飘、稳、活、巧”,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练习石锁不仅有助于培养毅力胆识,增强肢体协调能力,长期练习还可以修身养性、强身健体。一番下来,记者汗如雨下。

“每当我拿起石锁,就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像回到 18 岁。”吴圣梅说,接触石锁以来,她觉得强身健体效果明显,“因为练习石锁,单力气大是不够的,必须学会全身发力、共同协作,找准石锁的重心所在。”她还可以在提升技巧和增加石锁重量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

启蒙于家中长辈,她玩石锁 10 余年

吴圣梅今年 50 多岁,玩石锁十余年,但其实早在儿时,她就接触到石锁文化了,“我父亲喜欢玩石锁,那个时候我还太小,拿不动,只看父亲玩得津津有味。”她说,后来逐渐长大,读书,工作,这段关于石锁的记忆就尘封了。直到十年前的一天,她在朋友家看到石锁,瞬间唤醒了她的童年记忆。

“当天晚上我就把那把石锁借走了,从那以后就与它如影随形。”吴圣梅说,她从简单的动作开始,由简至繁、由轻至重、眼到手到、循序渐进。她钻研苦练花式玩石锁,在家里客厅玩,在小院里玩,在广场上玩,拍摄的视频浏览量高达三千多万。

现在吴圣梅已经离不开石锁了,一天最少要玩上半小时,“不然全身不得劲”,为此,她还放了好几把石锁在自己的车上,“这样我在外面也能找个路边玩起来。”在江宁的空地,总能见到这样一幅奇景:别人在跳广场舞,吴圣梅在旁“抡”起石锁,抛、接、举等各种动作一气呵成。双手掌心厚厚的老茧,是她日复一日练习留下的印记。

传播石锁文化,她一直在路上

吴圣梅不仅自己玩,还热衷于安利给身边人,朋友邻居都来体验过。吴圣梅还经常带着石锁“出差” —— 走遍全国玩石锁,去过西藏、壶口瀑布、云南、陕西、四川等地,与各地的“锁友”交流。安徽蚌埠市石锁协会还送了一对刻着“金陵女侠”字样的石锁给她。

1 月 1 日,开年第一天,她带着石锁来到南京夫子庙,路过的游客市民纷纷驻足观望。只见以吴圣梅为圆心,舞出了半径两米的圆。“怕石头没拿稳掉下来砸到我。”一位游客笑着说。吴圣梅和围观市民说,玩石锁不仅能练力量,还能锻炼身体的柔韧性、灵敏性和平衡性。练习的关键在于力量加技巧,巧用惯性。

不少市民跃跃欲试,吴圣梅手把手教起来:“先弯腿,再弯腰,对,甩起来的时候用腰部力量 …… ”她告诉记者,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了解石锁文化,让这项非遗焕发出新的生机。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尹翼星 文 / 摄

相关标签

南京 效果 子和 美的 健身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