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61 岁的王阿姨 ( 化名),近一年来反复出现进食后腹胀、早饱、腹痛等不适,近一个月上述症状加重,遂就诊于西安市红会医院北院区消化内科。
消化内科韩霜主任接诊患者后,为其安排了胃肠镜检查,于回肠末端发现一巨大隆起,完全堵塞肠腔,表面似被覆胃黏膜。进一步行腹部 CT 及提示其为回肠末端巨大脂肪瘤,最大径约 4cm。
消化外科会诊后,考虑病变位于回肠末端距回盲瓣仅 5cm,根据此部位解剖特点,外科手术治疗需进行右半结肠及部分小肠切除,创伤较大,建议尝试内镜下切除。消化内科首席专家郭学刚教授、韩霜主任讨论后一致认为:该病变堵塞肠腔,患者已有腹痛、腹胀等不完全性肠梗阻相关症状,有;病变位于菲薄的小肠黏膜,体积巨大,表面被覆胃黏膜,存在局部发育畸形可能,内镜下有切除机会,但消化道穿孔风险较大。鉴于外科手术治疗创伤大,医生们一致认为可进行内镜下切除。
手术方案得到王阿姨的认可并同意,由消化内科主治医师陈镇为其实施内镜下手术,术中顺利切除病变,病变移除后肠腔豁然开朗,钛夹完全封闭创面。手术顺利结束,患者无任何不适,现已开放饮食。
回肠末端巨大隆起,堵塞肠腔
超声内镜下病变呈高回声,位于黏膜下层
切除后创面
钛夹封闭创面
切除后标本,测量最大径 4cm
医学科普
是源自小肠黏膜下或浆膜下脂肪组织的良性肿瘤,发病率较低,多发生在回肠,呈息肉样、结节状或,其次为空肠,十二指肠最少见。瘤体较小时可无任何症状,随着瘤体增大可出现、肠梗阻、肠扭转等,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及呕吐等症状,此时常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本例主要是瘤体较大堵塞肠管致腹胀、腹痛,且因距离回盲部较近,外科手术需行右半结肠切除,创伤较大。而消化内镜下治疗能够准确确定病灶位置、大小,同时手术时间短、患者康复快。消化内镜在黏膜下隆起的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既往需要外科手术切除的消化道间质瘤、平滑肌瘤、脂肪瘤等,现多数都可内镜下切除。消化内镜集 " 检查—诊断—治疗 " 于一体,将胃镜或肠镜变成 " 手术刀 ",通过人体自然腔道(食管、肠道等),直接切除病灶,保留脏器完整性,不影响脏器功能。
来源 / 西安市红会医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