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与酒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最具民族特色的孪生子," 酒朋诗侣 ", 似膝如胶。审视诗与酒文化,像参观历史博物馆,又象游览奇特的乐园,风光无限,目不暇给。它们所显示的巨大作用和各自的特色,它们结合后焕发的奇光异彩,令人惊叹不已
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诗与酒,如同 " 双悬日月照乾坤 ",它们呈现出社会风貌、民俗人情,展示着中华民族求繁荣、爱和平,讲文明、盼幸福的文化心态。从远古以来,华夏大地几乎每一项社会活动都离不开诗与酒,中国几乎是诗酒的世界。从陶渊明的 " 酒中有深味 ",到李白的 " 斗酒诗百篇 ",再到杜甫 " 诗酒尚堪驱使在 ",直至今日的 " 把酒酹滔滔 " ( 毛泽东 ) ," 愿将菊洒解前仇 " ( 朱德 ) ,诗酒携手,绵绵不断。家国的重大喜庆,要饮酒赋诗,个人的喜怒哀乐也要以诗酒表达," 绿蚁新醅酒 , 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 之盼友人," 三杯竹叶当心过,两朵桃花上脸来 " 之欢聚幽会等等,都表明诗酒是表情达意的最佳方式。
诗酒文化又显示着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奋斗力和激进精神。这首先表现在诗酒本身的不断发展和精益求精上。以诗来说,由《诗经》式的单音节、四言、短章到双音节、组诗、骚体再发展到骄体、近体、律绝、词、曲、自由体、新格律等等,不断创新,向喜闻乐见、应景适时奋进;以酒而言,由醇和味美向陶情适口、适应各种场合、各种年龄、各种口味等方面不断创新。其次,从诗酒所产生的效应、影响来看。要取得在武力以及谈判桌上不可获得的成果,固然必不可少酒力," 杯酒释兵权 " 便是成功的趣例,比 " 笔尖儿横扫五千人 " 并无逊色。而读 " 醉卧沙场君莫笑 "," 浊酒一杯家万里 " 的诗句更会增加对守边将士的卓越功勋和艰苦生活的敬重。《水浒》里 " 天人 " 武松,如果不是几十碗 " 透瓶香 "" 出门倒 ",恐怕不会有神力打死那只吊睛白额大虫,至于要成功运用 " 玉环步鸳鸯脚 ",踢翻 " 恁般长大 " 的蒋门神,更非借助二十四分酒力不可。至于风靡一时的 " 醉拳 ",何等飘逸潇洒,变化万端,正是酒的能量的动人画图。酒还可作为识人的工具,诸葛亮就有 " 醉之以酒,以观其性 " 一说。杜甫的名诗《饮中八仙歌》正是以酒来凸现八位诗人的风采。酒的作用可谓大矣。
诗同样如此," 悠悠苍天 " 之忧国忧民," 粒粒皆辛苦 " 之悯农促政," 弦歌雅意,流水高山 " 之寻觅知音," 丹心汗青 " 之坚贞正气," 待月西厢 " 之缠绵执着 …… 皆是因诗而显,由诗而成,诗正也是 " 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
诗酒又是自我完善的武器,即使是苦吟人不知,独酌无相亲,仍可以修养品德,可以磨炼才艺。而当才艺超群,使用相当时,则可以得高位,可以成姻缘,可以获财,可以避祸 …… 因而可以说 : 诗酒是人生的需求,也是追求完美人生的动力。中华民族创造了诗酒文化,诗酒文化不断揭示中华民族的心理状态,并塑造和不断完美中华民族的形象。
来源:酱香仁怀
编辑 邓文盈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