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
1 月 10 日,
又是一年腊八节。
用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迎接节日,
拉开过年的序幕吧!
无锡和苏南一带
关于腊八粥有个民间传说
无锡和苏南一带关于腊八粥有个民间传说,说是古时有个庙里的当家和尚很有名气,因为他整天乐哈哈的,所以人称笑弥陀。许多人慕名而来,香火旺盛,大小和尚好几百,开饭时,要烧十几锅饭菜,每次饭后,笑弥陀总要把吃剩下来的饭菜晒干收藏好。有一年大旱,颗粒无收。到十二月初八,庙里断粮了。正当众和尚着急时,笑弥陀叫人把过去吃剩的饭菜干拿出来放在锅里煮。顿时香气扑鼻,几百个饿得面黄肌瘦的和尚个个喜笑颜开。笑弥陀哈哈大笑说:" 今朝是腊月初八,这粥就叫腊八粥吧。" 庙里的和尚靠平时积存的剩饭剩菜度过了荒年。从此以后,人们为了讨吉利,腊月初八也吃起了腊八粥。
腊八这天,无锡人同样有吃腊八粥的风俗。普通百姓烧煮的腊八粥是以菜蔬为主,一般放入蚕豆、黄豆、红枣、芋艿、荸荠、胡萝卜、山芋、青菜、油豆腐、百叶、花生米等,与新米同煮,粥香菜鲜,滋身养胃,为百姓所喜爱。比较讲究的人家,再加入莲心、白果、大栗、胡桃肉、松子肉、白木耳、香菇、开洋、干贝等滋补品,总之凡是鲜美的东西,都可加入。不过总比不上普通百姓家的腊八粥,最为健康原生态,令人百吃不厌。
旧时在腊八前一天,无锡人要击鼓驱疫,称为 " 逐除 "。有民谚说 " 腊鼓鸣,春草生。" 腊八节当天,四乡农民会敲着细腰鼓,化妆成各种神灵、金刚、力士的形状,在村巷场头进行舞蹈、跳跃,认为这样可以驱除疫病和灾难。
你知道吗?
吃腊八粥还分甜咸两种
这一口 " 腊八粥 ",已流传了千年
腊八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的前身是上古时代最重要的年终祭祀日—— " 腊日 ",起初并没有固定日期,汉朝才明确为冬至后的第三个 " 戌日 "。魏晋南北朝时," 腊日 " 融入了佛教的传说故事,固定在了腊月初八这一天," 腊八节 " 也渐渐成为全国性的节日。
到了宋代,腊八节喝腊八粥已经成了一种习俗。记录北宋都城汴京习俗的《东京梦华录》中记载:" 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 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
古代人们用红小豆、糯米等煮成腊八粥,后来材料逐渐增多,各地形成了自家风味。在江苏,就有咸甜两种口味的腊八粥,甜口的用红枣、红豆、花生、桂圆等熬煮;咸口的则用青菜、山芋、茨菇之类煮成。
舌尖上的腊八,不止有粥
腊八粥是腊八最出名的美食,但其实腊八节的美食可不止有腊八粥。陕西有腊八面、北京有腊八糕、湖南有腊八豆、安徽有腊八豆腐 ……
在华北地区,则有在腊八这天用醋泡大蒜,做 " 腊八蒜 "" 腊八醋 " 的习俗。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密封的罐子里,倒醋封口,放到凉快地方,泡到大年初一。泡好的腊八蒜有如同翡翠碧玉般通体碧绿颜色。泡好的腊八醋,初一蘸饺子吃饺子,也别有一番滋味。
来源:综合无锡闲话、无锡博报生活、网络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