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泰安讯 近日,泰安市立医院神经外科成功开展一例 " 血流导向装置密网支架置入术 "。这是院内首例独立完成的密网支架介入手术,是颅内动脉瘤治疗技术的新突破,也为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患者蒋女士几年前出现头懵、昏沉的症状,近几日开始加重,遂来到泰安市立医院神经内科就诊,通过各项检查发现患者颅内存在多发性动脉瘤,于是转入神经外科接受进一步治疗。通过造影检查发现,患者的右侧大脑前交通动脉瘤,瘤体不规则且带有子瘤,另外左侧颈内动脉眼段、海绵窦段还存在 4 个动脉瘤,瘤体连接紧密属多发串联动脉瘤,以上瘤体虽暂未破裂出血但风险极高。通过与家属沟通、综合研讨后,科室决定将治疗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对前交通动脉瘤进行栓塞,手术顺利开展,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一月后,患者再次入院进行第二阶段针对左侧多发性动脉瘤的治疗。对于此类动脉瘤,手术中使用常规支架辅助时易出现致密栓塞效果不好的情况,导致动脉瘤复发。同时在过程中很可能诱发支架内血栓,带来血管急性闭塞的后果。另外多发性动脉瘤在治疗时,需要使用较多的弹簧圈栓塞,费用也相对较高。综合考虑以上情况,最终决定实施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介入手术。
经过术前周密准备,神经外科主任刘启峰和主任医师张彬为蒋女士行全麻下左侧颈内动脉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术中通过多种介入手术技巧和丰富的经验,同时使用球囊导管辅助扩张,最终将血管导向装置成功置入。支架贴壁良好,载瘤动脉未见狭窄,支架覆盖区域各分支血管通畅,手术顺利完成。四天后,蒋女士在神经外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护理下顺利康复出院。
据刘启峰介绍,密网支架又被称为血流导向装置,它的网眼非常小,导丝非常细,会干扰并减少从载瘤动脉进入动脉瘤的血流,使动脉瘤中血流出现阻滞,诱导动脉瘤内血栓形成,表现为 " 血流导向 " 作用。同时它提供血管内皮细胞攀爬生长的脚手架,可促进内皮化修复。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置入技术是神经介入领域的创新疗法,将以往的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理念由单纯 " 填坑 " 转变成了 " 重新铺路 ",使得一些复杂的脑动脉瘤治疗风险相对降低。此外,密网支架栓塞术还具有痛苦小、恢复快、术后不易复发等优点,能让该类患者更加受益。
记者 : 刘英迪
通讯员 : 李婧
编辑 : 程蓉
审核 : 陈茂荣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