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24 日,江苏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省政协委员冯泉代表民盟江苏省委员会,作题为《破解 " 三个难题 " 推动高校更好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发言。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江苏高等教育资源位居全国前列,是全国拥有 " 双一流 " 高校最多的省份,为全省 " 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 "" 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 " 提供了重要支撑。近十年来,江苏高校获得了全省 50% 以上的国家科技三大奖励,承担了全省 70% 以上的基础研究、90% 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冯泉
冯泉建议,一是着力破解科研供需衔接难题,推动高校科研导向与全省高质量发展需求相协同。科研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对接不够紧密,这不仅是全国高校的普遍问题,也是江苏高校亟待破解的难题。针对这一问题,在苏高校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出重大科技计划和工程,建议省委省政府加大培育支持力度,有序推动相关计划和工程纳入国家科技计划。
围绕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支持高校开展应用牵引、问题导向的基础研究,引导高校瞄准科学前沿和关键技术领域,主动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江苏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工程化攻关项目,努力取得更多 " 从 0 到 1" 的重大原创性、引领性成果,并将建设成效纳入监测体系。工信、科技等部门要聚焦 "1650" 和 "51010" 产业体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需求,有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细分领域做好科研供需双向匹配推送,促成供需对接。
二是着力破解科技资源集聚难题,推动高校科研平台与高水平科技力量培育相协同。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跨行业、跨学校、跨学科、跨专业的协同创新机制亟待探索和完善。要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牵引,集中全省最核心的资源、集成最优势的力量,加强科技创新重大平台建设,力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江苏高校落子布局。
支持高校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前沿科学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等高水平创新平台,并赋予平台或团队负责人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经费使用、人才引进等自主权,以此打破学科专业界限,打造我国相关基础前沿领域的学术高峰。推动高校专职科研队伍建设,以共同价值观、共同攻关目标为牵引,让更多的博士生及硕士生、本科生中的优秀人才,参与到重大科技任务或工程中来,打造协同化、建制化、有 " 战斗力 " 的攻坚团队,并在实战中发现和造就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
三是着力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推动高校科研服务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协同。要基于创新链条的分工,强化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把高校特色与企业主导更好地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以需求为牵引、问题为导向,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推动高校科研 " 富矿 " 产出更多成果。
引导企业加强对接和创新投入,健全前沿科技研发 " 沿途下蛋 " 机制,让更多高校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大市场。加大科技经纪人培育力度,引导高校设立技术经理人专业,为科研人员提供价值评估、技术孵化、市场定位、产品推广、法律政策等专业指导,打通成果转化 " 最后一公里 "。加强科技、教育部门协同,进一步推进高校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促进科技成果高水平创造和高效率转化。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刘伟娟 徐苏宁 李楠 / 文 赵杰 / 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