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江苏“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打卡参观总人数超 1 亿人次;全省演出市场火爆,跟着演出去旅游成为新风尚;留在江苏过夜的游客增多,全省星级酒店间夜量同比上升 272%,民宿间夜量上升 382%…… 作为全国的“网红”旅游地,2023 年,江苏文旅消费总额位居全国第一。
2024 年,如何巩固和增强文旅市场的全面复苏?1 月 24 日,江苏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会上,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就 2024 年的文旅工作进行了部署。
【晒成绩】
文旅消费总额占比全国第一
杨志纯介绍,2023 年,江苏出台促进文旅市场加快全面复苏“江苏文旅十五条”、落实《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行动方案,贯穿全年举办文旅消费推广季,组织重点文旅项目集中签约,联合推出“乡旅 E 贷”“苏旅贷”专项金融产品,遴选发布“长江百景”和 20 条长江文化旅游精品线路、20 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培育文旅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拓展数字人民币、数字旅游卡等新型消费场景,有力促进文旅消费持续旺盛,助力全省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
2023 年,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 9.42 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1.2 万亿元,按可比口径较 2019 年分别增长 8.6% 和 1.7%。银联商务数据显示,去年我省文旅消费总额 5366 亿元,占全省银联消费总额 19.95%,比上年提高 4.08 个百分点;占全国文旅消费 9.74%,占比全国第一。
打造特色品牌,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2023 年,江苏持续推进文化创作供给和传承发展。制定出台舞台艺术、美术创作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创新开展基层国有文艺院团评估定级,持续举办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创作推出大型画卷《长江春色图》,面向全国构建了“抱石风骨”“悲鸿风度”“散之风神”美术书法品牌体系。
江苏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双千计划”“送戏下乡”质效有所提升,新评定的一级图书馆占比全国第一。
“两廊两带两区”建设,由“设计图”变为“施工图”
2023 年,江苏成功举办第五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和长江文化节,组织编制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保护“ 1+3 ”系列规划。
江苏研究出台世界级陆桥东部丝路旅游带、沿太湖和洪泽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等实施方案,“两廊两带两区”文旅发展布局由“设计图”变为“施工图”。
文旅融合创建走在全国前列,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旅游休闲街区建设取得新突破,新增宿迁骆马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填补长江以北地区空白,累计达到 9 家、保持全国第一。
【这样做】
进一步放大艺术创作“江苏现象”
要加强艺术创作组织引导。深入实施艺术作品质量提升工程、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完善江苏艺术基金项目资助机制,组织开展重大题材艺术创作生产。
重点是组织办好 2024 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第九届中国昆剧艺术节、“悲鸿风度 · 第二届油画双年展”“散之风神 · 中国书法学术提名双年展”、庆祝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美术书法作品展,认定第四批省级示范小剧场和小剧场精品剧目并举办全省小剧场演出季。
创新开展“水韵江苏”主题书画创作活动,用笔墨语言描绘江苏自然之美、历史人文之美,并将遴选部分精品适时举办特展巡展,打造有影响的艺术创作展示和传播交流品牌。
打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版”
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围绕促进“双千计划”提质增效,坚持“送文化”“种文化”“育文化”相结合,努力打造更多新的特色文化活动,并遴选一批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参与全国“百团汇演”。
优化送戏下乡“以需定供、区域互送”“政府端菜、百姓点单”服务机制,今年省级继续扶持经济薄弱地区送戏 2508 场,适当增加省级配送场次。
要积极搭建基层百姓自我展示、自我实现的大舞台,鼓励引导具备条件的乡村融合乡土文化、乡村旅游等元素,在农闲期间开展村民自编自导、自演自赏的“四季村晚”,展现农民精神新风貌、乡村振兴新气象。
持续用力推动文化传承发展
启动实施我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做好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遴选推荐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认定工作,统筹做好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工作。
要正确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保护挖掘运用好历史文化街区,参与推进“东坡行旅”“江南水乡 · 斗米尺布”文物主题游径建设。
同时,要保护传承弘扬革命文化。以贯彻实施《江苏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为契机,建强用好雨花台烈士陵园、周恩来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淮海战役纪念馆等革命文化场馆,策划推出一批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精品并组织联展巡展,打造一批“纪念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2023 年,江苏将结合全省文旅资源普查成果运用,适时召开“两廊两带两区”建设现场推进会,推动跨区域优质文旅资源聚合发展,尤其是以“融”的理念推动乡村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生态旅游等发展提质,培育城市漫步、亲子游、研学游、冰雪旅游、邮轮旅游等新业态。
推进新一批高等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品牌建设,加快培育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让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更加可观可感。
推进长江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精心办好第六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2024 年长江文化节,加大“运河百景”“长江百景”和长江运河主题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推介力度。
巩固和增强文旅消费回升向好态势
杨志纯表示,在文旅深度融合背景下,到了目的地,一切皆旅游。
如何推动消费需求与市场供给双向奔赴、文旅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需要打造更多文旅消费全新场景,丰富高质量、优服务文旅体验。
坚持把增加高品质供给作为重要着力点,深入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美好生活休闲度假工程,加大“音乐 + 旅游”“演出 + 旅游”“展览 + 旅游”“赛事 + 旅游”等新业态培育和推广力度,开展数字赋能文旅场景建设行动,通过培育壮大增量与调整优化存量并举拉长消费链条、提振人均消费。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胡玉梅 裴诗语 / 文 钱念秋 / 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