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新闻 | 湖北 2024-01-26
投资创近三年新高!武汉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工业技改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投资是产业发展的晴雨表。近日,长江日报记者获悉,2023 年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 9.1%,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 55%,创近三年新高,工业技改投资数据的 " 真金白银 ",正在加速锻造新质生产力,也显现出武汉推进新型工业化信心十足。

国家级汽车产业集群乘 " 技 " 而上

向 " 下一代汽车 " 转型升级

智能化设备应用在楚能新能源武汉江夏基地的工厂里。

武汉市从 2019 年开始,持续工业技改投资,加速推动武汉的 " 制造力 " 向 " 智造力 " 转型。2022 年,以武汉为龙头的 " 武襄十随 " 汽车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2 个多月前,2023 年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榜单公布,武汉入选 " 前十 ",再现工业重镇的 " 智造实力 "。

十万级净化车间里,65 米全自动双面涂布机正以每分钟 70 米的速度将浆料均匀附着在铜箔上,而涂布前的铜箔只有 6 微米厚,薄如蝉翼——这是楚能新能源武汉江夏基地一工厂的生产场景。

作为去年武汉新投产的百亿元以上项目,楚能新能源江夏基地建设之初,就定下了 " 打造智能制造工厂 " 的目标。

如今,企业的产线智能化率达 98%。楚能新能源副总裁王创说:" 作为湖北第一家覆盖完整锂电生产链条的本土企业,正加速打造湖北锂电产业集群新高地。"

工业技改水平是衡量城市工业发展的关键指标,也早已成为武汉工业转型升级的动能所在。

在岚图汽车的 5G 全连接工厂,5G 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应用——应用了数字化虚拟仿真技术的设计平台,实现新车型项目周期从 36 个月缩短至 24 个月;总装车间内,只有 1 条生产线却可以同时混流生产 3 款车型 ……

2024 年元旦,岚图汽车宣布,2023 年 12 月的新车交付量突破 1 万辆,同比增长 479%,月交付量实现七连涨。

通过接二连三的技改投入,武汉汽车产业正乘 " 技 " 而上,向 " 下一代汽车 " 转型升级。

从新兴产业到支柱产业,龙头企业技改忙,中小企业也不能掉队。

当前,武汉正按照 " 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 " 梯队,引导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去年 10 月,工信部公布 2023 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武汉市江夏区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入选。目前,包括东西湖区网络安全、洪山区光通信设备及光电子器件制造,武汉已拥有三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一期完工二期即开工

智能工厂 " 二期效应 " 集中显现

持续 " 加投 " 的博世华域武汉工厂。

落户武汉 10 年,累计超 32 亿元,完成 6 期投资——持续 " 加投 " 的博世华域武汉工厂,已成为华中地区规模最大、产品谱系最全、智能化水平领先的汽车转向系统制造工厂,平均每 39 秒就有一台汽车转向机在这里下线。

"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收益 ",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武汉)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蓓在接受记者采访中说,企业将继续增加投资,不断增强企业与城市 " 黏性 "。" 从装配车间、精加工车间、电子控制单元装配车间、智驾中心、软件中心,差不多每年我们都在汉新增一个项目。"

一期刚完工,二期即开工,近年来,以博世华域武汉工厂为代表,武汉涌现智能工厂 " 二期效应 ",成为武汉工业技改的受益者。

在白色家电产业,TCL 在武汉新增 34.2 亿元建设 TCL 空调武汉智能制造产业园,产能较传统生产模式提升了 25%;武汉海尔电冰柜工厂进行二期技改升级,智能智造样板线上平均每 15 秒下线一台冷柜。

马应龙、健民、国药中联、人福等一批武汉药厂也在升级 " 新产线 "、改出 " 新配方 ":人福药业工厂智能化设备平均时速 400 支每分钟,生产效率提高 40%;马应龙的机器人灌装流水线传输,每分钟可生产 180 支软膏。

武汉食品加工产业的技改也越做越有 " 味道 ",在亚洲最大的低温乳制品数智化体验工厂——蒙牛武汉数智体验工厂内,灌装机技改升级后每小时可生产 40000 瓶产品,日常只需要 1 个工人操作;仟吉武汉中央工厂建成了华中最大烘焙工厂,每天能制作 50 万粒绿豆糕,每年能生产 3000 吨西点。

如今,武汉工业技改 " 二期效应 " 还叠加了 " 溢出效应 ",龙头企业带动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掀起工业技改浪潮。数据显示,近三年全市技改项目数以年均 12.4% 的速度快速增加,2023 年技改项目占工业投资项目比重较 2021 年增加了 7.3 个百分点。

真金白银支持工业企业技改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转型

岚图汽车工厂里的智能制造场景。

2 个多月前,"2023 年武汉标杆智能工厂 " 出炉,10 家武汉工业技改的 " 标杆企业 " 上新。

2019 年起,武汉每年公开遴选一批优秀的市级智能化改造服务平台,在全国率先采用政府买单、公益诊断模式。

前不久,《武汉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实施方案》发布,政府买单提供免费诊断和 " 伴随式 " 咨询服务,最高提供 40 万元补贴,推动 " 船小好调头 " 的中小企业驶入技改 " 主航道 "。

从新标杆到新政策,从大工厂到小企业,武汉正拿出 " 真金白银 " 支持工业企业开展技改。

政府 " 搭台 ",平台 " 唱戏 "。技改并非一蹴而就,面对许多中小企业 " 不想改、不敢改、不会改 " 的顾虑,2019 年开始,武汉在全国范围内遴选顶尖智能化改造咨询诊断团队,公益服务、上门把脉,为企业提供智能化改造方案,帮助企业落地实施。目前,武汉已有格创东智、华工科技、武汉宝信等 6 家平台企业,聚合西门子、华为、科大讯飞等 26 家联合体单位,联动 100 余家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形成立体化智能制造产业生态。

去年 7 月,格创东智华中总部落户武汉。TCL 实业副总裁、格创东智 CEO 何军说,作为唯一源自半导体制造业的国家级双跨平台,格创东智已先后服务超过 50 家武汉的大中型企业," 正构建起 AIoT 质量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助力更多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

四年前,武汉启动 " 周五之约 " 工业技改示范推广系列活动,每周五走进一家示范企业,现场参观、在线直播、免费诊断、案例分享等多种方式,把技改转型好做法好经验向全市工业企业推广应用,至本周五已有 116 场,场均在线观看人数超过 2 万人次。

每一次 " 相约 ",企业代表们组团走进一个技改项目,第一视角在工厂里 " 取经 " 技改经验。而每次与他们同行的,还有武汉市工业智能化改造咨询诊断平台的负责人,以专业视角为企业 " 把脉问诊 ",线上、线下推广经验,引领企业对标改造升级。

一项项政策举措的落实中,武汉工业技改的覆盖面不断扩大。经过四年努力,武汉已基本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全覆盖。去年 11 月,武汉发布《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建设制造强市实施方案》,提出重点任务: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开展高质量工业技改行动。

技改正为武汉新型工业化注入新动能。武汉将通过 " 数字化产线——智能示范车间(项目)——标杆智能工厂——数字领航企业 " 未来工厂四级梯队建设,试行重点评价指标,从资金、智力、标准等多方面制定政策包,分层次引导企业对标建设,以示范带动全行业、全链条改造,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来源:长江日报

相关标签

新能源 武汉 中小企业 转型升级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