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2024 甲辰龙年的临近," 西安年 · 最中国 "2024 年西安市新春文化旅游活动今日正式官宣。"6 大主题、9 大系列活动,为广大市民游客献上独具西安特色的文化年、欢乐年、团圆年、幸福年,开启 52 天 " 春节嘉年华 "。
2024,西安文旅市场的开局只能用 " 燃 " 字来描述!
元旦小长假,西安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 395%,兵马俑、华清宫、陕西历史博物馆等重点景区接待量同比增长 116%,旅游接待和收入全面超过 2019 年同期水平。这是西安文旅 IP 持续发力之 " 燃 "。
而另一种 " 燃 ",则来自 2024 年 " 央妈 " 春晚分会场的各种高光 " 名场面 "。不难想象,这又是一场全方位邂逅西安文化自信之 " 燃 "。
一座城市,何以拥有这般 " 超燃动力 "?我们且从西安最新发布的《西安市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中管窥一斑,探究西安文旅体发展的背后逻辑和下一步发展的 " 新航向 "。
半城长安半城诗,一城文化半城仙。
在西安,随处可见这座城市对文化的礼敬,对千年文脉的传承。你可以在永宁门体验盛唐最高规格迎宾礼,可以在古老城墙下感受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可以偶遇 " 诗仙李白 " 与其对诗,可以实现 " 汉服自由 " 毫无违和之感 ……
西安从不缺历史人文的厚度。文化与城市共荣共生、互相成就,才能勇攀高峰" 一览众山小 "。
酒香也怕巷子深。西安巧妙地抓住了 " 香飘四方 " 的诀窍,让历史赋予城市的强大基因与经济效益充分结合,从而带旺城市消费活力、推动相关产业升级。
而这一切的关键之处,就在于与时俱进,发挥文化资源禀赋优势、坚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表达,不断产出新的创意 IP,用文化为城市 " 筑魂 "。
以文化人,以文兴城。人文之城需要历史的积淀,更需要文艺IP 的加持,以实现与时代的共振。
过去的 2023 年,有太多值得铭记的 " 闪光时刻 ",西安依托强劲的文化资源,在多个领域亮点纷呈," 吸睛力 " 十足。
一部动画电影 IP《长安三万里》,在全国范围掀起唐诗潮、长安潮,拓宽了西安文旅商融合的新场景塑造,让西安人文之美在每位国人心中 " 种草 ";以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领衔的西安博物馆 IP 大军,用自带的文化内核花式整活,让西安城市空间半径不断纵深;《长恨歌》《驼铃传奇》秀、《西安千古情》一众文旅演艺 IP 在全国叫响,游客用脚投票的结果兑现了认同感与价值感的统一。
除此之外,西安赛事名城、音乐之城等逐步深入人心," 文学陕军 "" 影视陕军 "" 话剧陕军 " 兼具文学性、艺术性和时代性,不断走红出圈。
▲图源:华清宫景区
新时代,新使命。" 文化兴市 " 组合拳的背后,是厚植文化根基,为西安发展提供强力支撑的 " 神来之笔 "。
今年开年,在 " 尔滨 " 爆火的带动下,全国文旅开始了各种 " 卷活 "。西安在紧追潮流之风的同时,也给出了未来文旅体发展的新指向。
答案就在今年年初的工作思路之中,高举 " 文化兴市 " 大旗,加快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转化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更在刚刚发布的《西安市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之中,加速推动文旅体产业集聚发展迭代升级成为西安下一步文旅体工作的重中之重。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陕西省也印发了《陕西省关于加快文旅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紧盯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目标,强化 " 大文旅 " 概念。
在高层密集政策的加持之下,西安如何发展好文旅体产业思路已清晰、目标已明确,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向文旅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峰发起 " 冲锋 "。
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日益繁荣,人民的文化自信明显增强。文娱旅游在城市发展中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它是城市气质的精神内核,更是城市人文风貌的集中表现。
须看到,每一座城市在发展文旅体产业方面都有着自己的 " 一技之长 ", 而它们崛起的背后,往往是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提升的一次印证。
比如重庆,打破固有模式,创新激活文化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创新是一切经济发展的根本。数据显示,2022 年,重庆规上文化企业有 1144 家,营收 2129 亿元,同比增长 1.5%。之所以成绩优异,其原因就在于重庆大力发展文化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
在重庆,新建成的永川科技片场,是我国目前技术最先进、完全对标好莱坞虚拟制片工业标准的科技影视棚,其以智能化、自动化为主要方向的可视化数字内容制作,正在带领重庆实现 " 弯道超车 "。
比如西安,文化自信乐观包容的城市性格,留住游客脚步。
厚植本土文化底蕴,注重提炼人文特色,包容新兴文化,最大程度展示文化自信和青春活力,不仅留住了游客的脚步,也吸引着世界的目光。西安就是这样的 " 扛把子 "。
它的自信包容早已镌刻在城市街头巷尾、流淌在市民血脉之中,回顾 2023 年,西安文旅热潮从未褪去。如今,西安正以文化自信带动城市自信,将历史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走出独具特色的文旅发展之路。
比如成都," 大运痕迹 " 让城市重新定义,为城市发展翻开崭新篇章。
综观世界名城、名赛案例,赛事往往与城市共荣共生。近 3 年成都累计签约重大体育产业项目 115 个,金额超 870 亿元。2022 年全市体育产业总产值达 1005 亿元、增加值达 385 亿元。
▲图源:新华社
体育产业 " 跳跃式 " 腾飞,与成都大运会的成功举办不无关系。如今,成都锚定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积极申办国际体育赛事,引进重大体育项目,正在实现世界赛事名城的跨越式发展。
写好 " 大文旅 " 时代的后半篇文章,让文旅体产业不仅 " 活起来 " 还要 " 火起来 "。当前,西安助力文旅体产业提质增效的 " 集结号 " 已经吹响,接下来,且看西安如何努力交出高分报表?笔者以为,这些方向或许可以最早脱颖而出。
高质量:加快文旅体产业数字化布局,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数字企业。
科技发展带来的是文化产业多元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普遍升级。谁抢到了产业数字化的全新赛道,谁就拥有了下一个时代的发言权。
西安发布的《若干措施》对此相当认同,明确提出要着眼大力发展数字文旅经济,培育一批 " 虚拟产业园 "" 虚拟产业集群 "" 互联网 + 旅游 " 创新示范基地,让数字经济助力文旅体产业高质量发展。
由此可见,西安文旅体产业的未来可能性值得想象。
▲图源:曲江电竞
多元化:擦亮体育IP,释放体育赛事产业增长的 " 蝴蝶效应 "。
一场体育比赛就是一个城市对外推介的 " 窗口 ",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意识到体育赛事对于城市发展能级与国际竞争力,以及推动相关赛事、文旅等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西安本次发布的《若干措施》就提出,推动体育赛事和旅游活动一体谋划,培育 " 跟着赛事去旅行 " 品牌项目,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赛事和基地。
从这一点来看,高度契合西安打造 " 赛事之城 " 的城市定位,高标准组织西安马拉松、夜跑悦跑联赛等精品体育赛事,加快创建 " 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这是西安注重多元化体育竞赛市场的培育与扶持,努力实现体育与教育、科技的深度融合的时代发展必然。
很明显,西安正在付诸行动。
优服务:体验经济成为文旅体发展" 新风口 ",真诚待客是产业发展背后的 " 必杀技 "。
从游客体验城市的角度来看,不难发现如今的他们更加注重个人体验,无论是在东北的皑皑白雪中肆意撒野,还是在淄博灵魂烧烤中味蕾爆棚,主打的就是一个 " 体验感拉满 "。正如《体验经济》一书所言:" 体验是开启未来经济增长的钥匙 ",这为各地在文旅赛道中脱颖而出提供了新思路。
从城市对待游客的态度来看,最近 " 尔滨 " 在全国爆火的导线,就来自对游客退票的一次真诚道歉。无论何时何地,城市想要把这 " 泼天富贵 " 稳稳接住,练好内功真心待客才是王道。
在这方面,西安无论何时都需要持续加码,毕竟 " 爆火 " 虽然是偶然,但偶然往往孕育在必然之中。
来源 / 网观西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