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4-01-29
南图讲座揭秘龙的“身世”:是呼风唤雨、上天入地的神,也是音乐家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龙吟虎啸、乘龙快婿、鱼龙混杂、鱼跃龙门 …… 这些成语中,龙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

南京图书馆讲座 " 华夏龙文化中的音乐:从夔龙说起 " 由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李牧主讲,在甲辰龙年到来之际向读者普及 " 龙知识 "。

△讲座现场

没人见过龙,但是龙在中国文化中一直保持着神秘的参与感。

《山海经》里的神:烛龙、应龙呼风唤雨

李牧介绍,中国人最早关于龙的想象是从鱼开始的,所以才有 " 鱼龙混杂 " 这个成语,还有 " 鲤鱼跳龙门 " 的传说。

△主讲人李牧 南京图书馆供图

龙的形象是怎么来的?《山海经》中出现了不同的龙形象。烛龙很厉害,它身长千里,不吃饭、不睡觉、不喝水,能影响昼夜和季节。它闭上眼睛就是天黑,睁开眼睛就是天亮;它平缓呼吸时就是夏天,用力呼吸时就是冬天。" 现在是冬天,说明烛龙正在非常用力地吹气。" 李牧说。

△《山海经》里的夸父

《山海经》里还有一条神龙——应龙。黄帝与蚩尤的战争中,应龙杀死了蚩尤和夸父。应龙能杀死蚩尤和夸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黄帝请来了旱魃。旱魃是能制造旱灾的神,从天上到地下,所经之处必定是非常热的大晴天,无风无雨。后来旱魃就停留在黄帝和蚩尤作战的地方,也就是今天南方一带。南方之人苦旱很久,请来应龙,应龙把旱魃推到了北方,而应龙留在了南方。所以,今天南方多雨,而北方干旱。应龙还是大禹治水的帮手,它能用尾巴划地面,划出一道道沟壑。

△《山海经》里的应龙

" 应龙一直是中国古代祥瑞的象征。" 李牧告诉大家,也正是因为应龙的存在,龙和祥瑞之间有了关联。

十二生肖只排第五?" 工具龙 " 相当于飞机、高铁

龙那么重要,为什么在十二生肖里没能排第一,只排到第五?

" 那是因为,龙成为皇权象征是元、明以后的事。" 李牧说,一直到元朝才规定民间不能使用五爪金龙,但是三爪、四爪或者是其他龙的形象还在广泛使用," 所以,唐僧可以骑白龙马,因为那时候龙和皇帝还没多大关系。而今天我们参观明清故宫,会看到宫里成千上万条龙,它们象征着皇权。"

△南京图书馆藏与《山海经》有关的典籍

明朝以前,漫长的悠悠岁月之中,龙一直处于辅助地位,不是主角。《山海经》里还记载了很多作为 " 交通工具 " 的龙。" 乘龙快婿这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因为龙在上古时代被视为一种高速交通工具,能沟通地面和天上。" 李牧介绍,黄帝、夏启都是乘龙的,许多神人乘龙上天。春神句芒是鸟,也得乘龙上天,因为鸟飞得没那么高、没那么快,而龙相当于飞机、高铁,速度非常快。

没有翅膀的龙,是怎么上天的?这个问题,也引起了现场许多小朋友的好奇。李牧告诉大家,除了应龙有翅膀之外,大多数龙是没有翅膀的。龙靠着特别有力的尾巴,没有翅膀也能腾空而起。

" 音乐家 " 夔龙:皮被制成战鼓,声闻百里

龙,不仅能呼风唤雨,能充当高速交通工具,还是音乐家。

《山海经》里,除了烛龙、应龙,还有 " 音乐家 " 夔龙。夔生活在海里,长得像牛,只有一条腿,出入必有风雨,声音如雷。夔的命运不太好,它的皮被黄帝剥下来,做成了战鼓。这个战鼓响声非常大,声闻五百里,被用在了黄帝和蚩尤的战争里。

△南京图书馆藏《增补绘像山海经广注》

尧的时代,夔又成为了制礼作乐的天下乐正。这些音乐使天地和谐、万物有序。春秋时期,夔作为 " 音乐家 " 的身份,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 大家看电影《封神第一部》里,纣王登基时的鼓声,那是考证过的:殷商时期使用的是夔龙鼓,一开始是用蟒蛇皮制作,后来被另一种动物取代。" 李牧说。

龙的声音究竟是什么样的?是战鼓、雷鸣一般的声音吗?其实,大家更容易想到的一个词是:虎啸龙吟。从汉代开始,人们认为,龙发出的声音应该是悠远的、清脆的。词牌 " 水龙吟 ",秦观、辛弃疾、苏轼等很多宋代著名词人都用过。

李牧的讲座深入浅出,将龙的 " 身世 " 娓娓道来。最后,他以一个别开生面的互动环节收尾:请了 5 名小朋友朗诵了 5 首 " 水龙吟 ",在诗词中聆听 " 龙的声音 "。

实习生 孙鹏程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刘静妍 / 文 储希豪 / 摄

相关标签

山海经 讲座 夸父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