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孩子,怎么腹部凸出、松弛,
腹式呼吸也做了,凯格尔运动也做了,
各种尝试,怎么锻炼都恢复不了?
这种情况可能是腹直肌分离,
需要去医院评估的!
有的小仙女儿说本来 " 恐婚 ",
现在又多了一个 " 恐育 "。
这都是自然情况,
不要因为过多外因,
而盲目拒绝哦!
腹直肌是维持人体良好核心稳定性的重要部分,能够保护腹腔脏器,维持腹内压,参与完成排便、分娩、呕吐等生理功能。
一般锻炼的时候,都讲核心要稳!
腹直肌分离是双侧腹直肌在腹中线部位距离增大,一般超过 2 厘米,且长时间放任不管,除了腹部凸出不美观,还会导致腰腹肌肉骨骼疼痛,偶伴发泌尿外科症状、疝气等。
形象一点就是肚子上有 8 块腹肌,腹肌中间有一条白色的组织,叫做腹白线,就像拉链一样,把肌肉拉在一起。怀孕的时候尤为明显,激素会让肌肉组织变得松弛,这个拉链就松了。
子宫逐渐增大,直接把肌肉群给撑开,中间就出现了一片空隙,产后腹直肌分离发生部位最常见于脐周,其次是脐上。腹直肌分离的发生率在孕中晚期约为 27%~100%,分娩后早期约为 30%~60%。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除了孕期因激素水平影响外,还有腹压增高、肥胖症、糖尿病可影响腹壁肌肉的重塑,以及年龄的增长,体内激素和新陈代谢水平逐年下降,先天腹部肌肉薄,都会影响。
01 ⬇
一胎孕期体重暴增 40 斤,腹直肌分离脐中四指
27 岁潘女士,喜悦地迎来自己第一个宝宝,一胎宝宝让全家都很高兴。
全家齐上阵,保证她的营养,孕期体重控制不佳,体重整体增加 40 斤。经剖宫产,孩子出生 7.78 斤。
开始以为孩子生了就能很快恢复,结果腹部突出来犹如怀胎三个月,同时还伴有腰背痛、腹部松弛、便秘等症状。
等产后 42 天,来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航天城院区产科门诊复查时,腹直肌分离脐上 4cm、脐中 5cm、脐下 2.5cm,医生建议进行腹直肌分离修复。
经一个疗程电刺激治疗 + 腹部肌筋膜手法治疗后,腹直肌分离脐上 1cm、脐中 2cm、脐下 1cm,患者明显感觉肚子变小了,治疗前后对比腹围变化,腹围缩小 5cm,同时症状改善明显。
(治疗前脐中 5cm,治疗后脐中 2cm)
(治疗前后腹部整体改善对比)
很多宝妈会说,我孕期体重控制的很好,
产后还锻炼,为什么会发生腹直肌分离?
02 ⬇
二胎,产后腹壁松弛,皮肤弹性变差,腹直肌分离脐中四指
33 岁鲁女士,一胎生完很快通过锻炼身材就恢复了。二胎时,也很注重体重控制,整个孕期体重增加 12 斤,一胎剖宫产,二胎还是剖宫产手术,孩子出生 5.8 斤,产后 42 天,即使孕期体重控制很好。
可是腹壁还是松弛,皮肤弹性差,看腹部形态像双胎产后的腹部肚形。网络搜索,很多网友分享可能是腹直肌分离,她自测后,觉得就是可能是。自行锻炼后,效果不佳来院就诊。
腹直肌分离检查情况为脐中 5cm,四个手指都能放进去,建议进行电刺激治疗。
每次治疗 40 分钟,10 次一个疗程,全程无痛。一个疗程后,腹直肌分离脐中 1.5 厘米,腹壁松弛以及腹部皮肤弹性改善明显。
(治疗前脐中 5cm,治疗后脐中 1.5cm)
鲁女士很疑惑?
一胎剖宫产完没有问题,为啥二胎就这样了,
体重增长控制的挺好,还进行锻炼呢?
发生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巨大儿、多产、双胎、剖宫产等腹部手术史,与是否进行锻炼无关。
体重控制好,生产和各方面恢复更快。经剖宫产手术,为了美观切口位置低,手术中修复的也是腹直肌的下段,腹直肌分上、中、下三段,分离最严重的肚脐眼周围部分是修复不到,因此,产后 42 天还是需要去医院门诊进行评估腹直肌分离情况。
03 ⬇
如何在家自测,何种情况下需要就医?
躺着,两腿弯曲。露出腹部,左手在头后支撑,右手食指和中指,垂直探入腹部,身体放松。然后将上身抬起,感觉到两侧腹肌向中间挤压手指,如果感觉不到挤压,那么就把手指向两边挪动,直到找到紧张的肌肉。
测量两侧肌肉的距离,分离的宽度两指到三指为轻度分离,三指到四指为中度分离,大于四指为重度分离。
轻度、中度的可以采用电刺激治疗或者相应的运动加强;重度分离的,一般建议采取手术治疗,预防腹壁疝发生,配合电刺激治疗,利于改善症状。
医生建议产后 42 天一定要前往医院完成复查,由产科医生诊疗评估后是否需要治疗。
还是这一句:
不要过分焦虑,
人生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节奏,
适时接受,
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美妙的乐章。
来源 / 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