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王璇一 记者 姜振军)盐城过年的习俗有哪些?过年怎样才有仪式感?2 月 4 日下午,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盐城地域文化,盐都区图书馆举办了以春节为主题的系列读书活动。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民俗专家与广大书友分享了盐城春节的传统习俗,让大家受益匪浅。
春节,俗称 " 过大年 ",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在盐城,有民谣云:" 廿三,糖瓜粘;廿四,扫房子;廿五,做豆腐;廿六,去割肉;廿七,杀鸭鸡;廿八,白面发;廿九,满香斗;三十日,熬年夜;正月正,过大年;五马日,接财神;正月半,看花灯。"
和民谣唱得一样,从腊月起,老盐城人就开始忙着准备糯米粉、磨面。盐城民俗学者、盐都区图书馆研究馆员王登佐表示,一过腊月半,人们就开始蒸年糕、涨饼、炒炒米。有的人家还在年糕上打上红戳印。腊月廿以后,不论大家小户都要 " 请 " 香烛、菩萨像等。富裕人家还会把要采购的枣子、红白糖、油炸果、大糕等写在纸上,称作 " 打年货单 "。临近春节,家家户户还都要买鱼。在盐城西乡还有抢买鲶鱼的习俗,寓意 " 年年有余 "。
" 以前,盐城人把送灶和接灶合称祭灶,春节便从祭灶开始。之后,便开始作迎接过年的准备了,即从腊月廿三日起到大年三十晚上止,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做‘掸尘日’或‘除尘日’。" 王登佐说,忙完这些就开始贴春联、贴喜纸。贴春联也有讲究,同一户人家,贴在大门、门框和房门上的对联内容也不相同。贴喜纸与贴春联差不多同时进行,喜纸多为大红纸镂空而成,镂空图案比较灵活。喜纸都贴于门头、窗头、灶头等处。
此外,还有辞先压岁、炒 " 干元宝 "、守岁爬门板、敬神拜年等传统老习俗。" 所谓‘干元宝’,即除夕晚上,家家炒花生、瓜子、葵花籽,供新春期间前来拜年的人食用。" 王登佐说,所谓守岁,就是全家人吃年夜饭,喝酒以壮其胆。然后围坐在火炉边,边吃 " 干元宝 ",边聊天,辞旧迎新年。
" 由于人们过去一直把这一夜视为是‘年’肆虐时期,称之‘年关’。" 王登佐表示,为了能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各家都把火炉烧得红红火火。通常燃的是芝麻秸秆,一方面借秸秆燃烧发出的响声以驱邪,另一方面取芝麻开花节节高之意,预示来年生活必定步步登高。此间,大人会逗孩子爬门板,这也是老盐城习俗。现在 " 爬门板 " 的习俗已不存在,但三十晚上 " 守岁 ",无论城镇还是乡村依然流行。
" 依附于‘过年’并一直流传下来的习俗,都是祖先留给后世的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 王登佐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盐城年俗的主题是祛灾除祸、祈盼平安、追求幸福。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尊重一下传统,注意些忌讳,心里生出敬畏,还是有必要的。这样对来年的期盼会更大,过年的味道也会显得更浓。
(通讯员供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