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贵阳 2024-02-06
当宋词邂逅酒:一曲新词酒一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宋代词人喜爱饮酒,他们所饮的酒有淡雅,细腻,浓郁等多种口味,一杯美酒包含着馥郁的窖香带来的优雅、芬芳的陈香带来的舒适。

美酒中蕴含着多样的人生,融入了他们的酸辣苦辣、悲欢离合,他们或以酒言志,或以酒抒怀,或以酒传情。

且不说从茶房酒楼、勾栏瓦肆发展起来的宋词,就连宋词的主要创作群体——文人学士、士大夫阶层,他们无不借酒抒怀,写下大量与酒有关的词作。

试看范仲淹的 "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晏殊的 " 一曲新词酒一杯 ",苏轼的 " 一樽还酹江月 ",女词人李清照 "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豪放词人刘过的 "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

翻阅宋词,与酒有关的词作或者词句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有了宋词的浸染,词人笔下的酒俨然成为了一种文化形态。词中的酒文化,为宋词平添了醇厚绵甜、高雅动人的气息;透过宋词中的酒词,一探宋代文化生活面面观的高清画面瞬时会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在宋代,酒不可避免地成为祭祀场合和缅怀先祖的一种寄托。苏轼有一首《满庭芳》,词中就这样写道:" 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对老东坡。" 社酒就是指春秋两次祭祀土地神所用的酒,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

再如苏轼的《念奴娇》一词中的 "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其中的 " 酹 " 就是将酒浇在地上祭奠的一种方式。

其次,宋代文人在送别亲友、招待远客时,都有设酒宴表达情意、接风洗尘的传统。于是,宋词大量关于饯行、接风的词作就应运而生。

宰相晏殊的酒词清空高远,总给人以无暇想象,点点滴滴折射出对人生的感悟。其《浣溪沙》词,开头 "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饮酒填曲是其每日的业余生活,仍是一样的天气一样的亭台,生活似乎沿着同样的轨迹向前发展着,然 "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花落去、燕归来,又是另一番景象,却与词人的心境重叠交错,光阴转瞬即逝,言语之间充满了淡淡的哀愁。

晏殊之后,李叔同的《送别》再一次勾起了人们记忆中的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当这旋律在人们耳畔回荡时,美好的文字会带着人们徜徉在送别的氛围和意境中,因为长亭送别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再如柳永的《雨霖铃》中 的 "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说的就是在开封城外搭帐篷设宴送行的场景。

从柳永的这首词中依然能看出,在宋代无论是士大夫阶层,还是市民阶层,对饯行都很重视,饯行习俗在社会各阶层深入人心。

与饯行酒殊途同归的是接风酒。因为写过 " 红杏枝头春意闹 ",而被人们送上雅号 " 红杏尚书 " 的宋代词人宋祁,在《玉楼春》一词中写下的 "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描述的就是殷勤劝酒的场景。

宋祁还写过一首非常有名的《浪淘沙近》,其中也写到了欢宴的场景:" 扁舟欲解垂杨岸。尚同欢宴。日斜歌阕将分散。倚兰桡,望水远、天远、人远。"

这首词就是宋祁在接风宴席上填成的,东道主刘敞设宴为出使归来的宋祁接风,刘敞先作了一首《踏莎行》,以增添宴席的欢庆气氛。随后,宋祁即席作成《浪淘沙近》,和刘敞一唱一和,一下子就将宴会的气氛推向高潮。

宋代咏酒词在艺术表现上的另一个较大的特色是:词人的想象力极其丰富,词句中飞动着浪漫主义的神韵。

咏酒词中除了像苏轼的 " 把酒问青天 " ( 《水调歌头》 ) 和 " 对酒卷帘邀明月 " ( 《少年游》 ) 是化用了唐代李白的 "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 和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的诗句意境之外,其它神思飞扬,想象十分奇特,词句极其瑰丽的充满浪漫主义风格的词作,皆是宋代词人的创造。例如秦观的 " 持酒劝云云且住,凭君碍断春归路 " ( 《蝶恋花》 ) ,范成大的 " 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 " ( 《水调歌头》 ) ;辛弃疾的 " 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间 " ( 《太常引》 ) ,这些词句有的写与自然物或神话中的事物对话,有的把天像比作酒具,所采用的皆为比拟的手法。辛弃疾的 " 把春波都酿作,一江春酎 " ( 《粉蝶儿》 ) 又用极其夸张的手法写酒之多,以衬托出词人自我愁绪之大。

宋咏酒词中所采用的浪漫主义的笔法,是唐饮酒诗中所不多见的。唐饮酒诗的作者中,除李白的作品浪漫主义的笔法较为突出之外,其它人的饮酒诗都比不上宋咏酒词的风格这般浪漫。

来源:中国酒业协会

编辑 邓文盈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