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
" 小砂糖橘 "、" 小熊猫 "、" 小辣椒 "
相继出动,勇闯哈尔滨
▲小红书
各地文旅局也纷纷" 花式整活 "
搞得大伙儿的心不由地躁动了起来
▲网络截图
▲微信表情包
这句话成了很多家长(还有我)的心声
不过,想看是一回事
能不能好好看又是另一回事
据调查,有 30%-70% 的人都遭受过 " 水土不服 " 的困扰:一出远门,还没玩两天就开始上吐下泻,出现腹胀、腹痛、发热、乏力等症状,走不动路又玩不尽兴。尤其是当孩子出现了这种问题,我们做家长的在担心焦急的同时,更会有种身在异乡的无助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件磨人事儿~
▲百度百科
什么是 " 水土不服 "?
水土不服,泛指初到异地,因对当地的饮食、气候、环境等不习惯而产生的各种身体不适现象,主要表现为失眠、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皮肤过敏瘙痒等。其中,腹泻是最常见的水土不服症状。这类 " 水土不服 ",在医学上也被称作" 旅行者腹泻 ",即在旅行期间或旅行后出现的腹泻(每 24 小时有 3 次及 3 次以上不成形大便),伴有或不伴有发热、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这类腹泻多为自限性,病情一般较轻微,平均 3~5 天可得到缓解,极少数会持续 1~2 周。
为什么会 " 水土不服 "?
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复杂又精密的系统,体内各个细胞、器官、系统相互配合,共同维持这个系统的相对稳定。它就像一个天平,需要保持平衡,一旦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就可能失衡。
目前认为" 水土不服 "就是由于外界环境改变(海拔、气候、时差等)、饮食习惯和结构变化、致病性微生物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精神心理因素等原因造成的机体微生态失衡(如肠道菌群失调)的表现。" 旅行者腹泻 " 的发生虽然也与外界水、土、气候等环境因素有关,但罪魁祸首却是各种致病性微生物,且 80~90% 的旅行者腹泻都是由细菌引起的。
哪些人更容易发生 " 水土不服 "?
▲小红书
年轻人相对更容易中招。但对老人、婴幼儿、孕妇及免疫力低下者(例如艾滋病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由于抵抗力较弱,一旦发病,症状要比青壮年严重,易引起严重后果。例如婴幼儿腹泻可能会引起脱水和水电解质紊乱。
另外,不论是去卫生条件较差的地方,还是去经济发达、卫生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都有可能感染旅行者腹泻,但是去卫生相对较差的地方旅行更易感染。
如何打破 " 水土不服 " 的魔咒?
1. 选择安全的水和饮料
避免直接饮用未经过滤或消毒的自来水,最好选择瓶装水或经煮沸的水(凉白开)。避免食用冰块,因为它们可能是由未经处理的水制成的,且饮料中加冰块是引起旅行者腹泻的常见原因。网上流传的" 泥土泡水 " 法也是不可取的:泥土本身可能含有很多细菌微生物,泡水喝不仅不卫生,还容易导致腹泻,加重肠道菌群的紊乱。
2. 注意食品安全
外出就餐尽量选择干净的餐馆和摊位,选择新鲜、煮熟、煮沸或经过充分加热的食物,趁热食用,避免食用生食、生海鲜和未经烹饪的水果或蔬菜。如果既往曾出现过 " 水土不服 ",建议先保留原有饮食习惯,尽量避免大幅度改变饮食。可以多吃一点平日经常吃的主食、菜肴,或者相似的食物;口味也尽量先保持与原来一致;再适量品尝当地特产,慢慢适应。一旦出现水土不服,特别是出现恶心、腹泻等症状时,应注意食用汤、粥等一些易消化食物,以减轻肠胃的负担,待症状缓解后,再慢慢调整,逐步适应当地的饮食。
3.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经常洗手,尤其在用餐前、便后和处理食物前后,请使用肥皂、洗手液和清水彻底清洗双手,若无条件,可使用消毒湿巾或免洗手消。餐具、水具和牙具在使用前也要彻底清洗。
4. 其他注意事项
避免 " 特种兵式 " 旅行,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保持起居环境卫生和舒适,避免过热、受寒,户外运动不要过于剧烈。对于婴幼儿,要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物,避免腹部着凉。
发生 " 旅行者腹泻 " 如何应对?
1. 及时补充水、电解质
旅行过程中一旦发生腹泻,如果腹泻症状较轻,建议立即休息,并服用口服补液盐 III(ORS),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建议在每次稀便后补充,按照说明书配制,切勿自行稀释(<6 个月者,50 ml;6 个月 ~2 岁者,100 ml;2~10 岁者,150 ml;10 岁以上的患儿无明确限量)直到腹泻停止。
2. 药物治疗
急性腹泻患儿能进食后即予以补锌治疗(>6 个月的患儿,每天补充元素锌 20 mg,<6 个月的患儿,每天补充元素锌 10 mg,共 10~14 d。元素锌 20 mg 相当于硫酸锌 100 mg,葡萄糖酸锌 140mg ) 。也可以服用双歧杆菌等微生态制剂,补充肠道有益菌,有改善腹泻病情、缩短病程的效果。抗生素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不要盲目使用,否则易造成肠道内菌群失调。
3. 家庭喂养
不必禁食,可以继续喂养,但调整饮食,可以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喂食与患儿年龄相适应的易消化饮食,推荐食用无乳糖饮食(如稀饭、米羹、软面条、腹泻奶粉等),不推荐长纤维蔬菜、高蛋白质、高糖食物、高脂肪饮食。
4. 病情未好转或出现下列任何一种症状的患儿需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腹泻剧烈,大便次数多或腹泻量大;
不能正常饮食;
频繁呕吐、无法口服给药者;
发热(<3 个月的婴儿体温>38 ℃,3~36 个月幼儿体温>39 ℃);
明显口渴,发现脱水体征,如眼窝凹陷、泪少、黏膜干燥或尿量减少等,神志改变,如易激惹、淡漠、嗜睡等;
粪便带血;
年龄<6 个月、早产儿,有慢性病史或合并症。
来源 / 西安市儿童医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