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随身携带笔记本,每周徒步 20 公里巡线,排查隐患;他走遍了辖区线路途经的每个村庄、学校、企事业单位和所有的桥梁、涵洞、" 四电 " 设施设备场所,将自己变成了辖区 " 活地图 "……2023 江苏公安 " 四美 " 近日揭晓,南京铁路公安处溧水站派出所线路民警李晓刚荣获最美警察提名奖。
黝黑的皮肤、颀长的身材、操着一口的浓重的东北口音,一边不停地打电话,一边问候着村里的乡亲们,仿佛永远都在忙。这是句容市郭庄的百姓对李晓刚的深刻印象。34 岁的李晓刚是南京铁路公安处溧水站派出所的高铁线路民警。从警以来,他远离东北家乡,扎根溧水站派出所下辖相对偏僻的句容西站警务区十多年。李晓刚所在的句容西警务区北接江宁、南临溧水,管辖 19.29 公里的高铁线路,跨越南京和镇江两市、九个行政村(8696 户、26856 人)、一所小学(约 1032 人)。管内山路崎岖、水网密布。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没有熙熙攘攘的旅客,有的只是高铁线路和铁轨旁广袤的土地、炊烟袅袅的人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警务区相当于一个只有一名民警的微型派出所。句容西站离溧水站派出所距离约 30 公里,如果站区和线路出现警情,派出所第一批进行支援的民警赶到,至少需要 30 分钟,前期处置需要李晓刚一个人承担。他除了负责车站安检、查堵、治安,还负责近 20 公里的线路治安。
初入警时,李晓刚一一克服了方言、环境、饮食等困难,他随身携带笔记本,每周徒步 20 公里巡线,排查隐患。他把发现的每一处隐患、栅栏网上每一个可能是攀爬的痕迹,都逐一记录下来,对于能现场消除的隐患,他就自己动手,不让隐患过夜。他走遍了辖区线路途经的每个村庄、学校、企事业单位和所有的桥梁、涵洞、" 四电 " 设施设备场所,将自己变成了辖区 " 活地图 "。李晓刚意识到线路情况复杂多变,仅依靠定期巡查很难全盘掌握,必须依靠沿线村民,找到一个既能解决村民实际问题又能保证线路安全的两全之法。他在沿线小学建立安全宣传站,在沿线每个村建立治安联系点,多沟通常联系,既扩大线路治安力量,形成了警民共治的线路联防体系,又能及时听到沿线村民的心声。李晓刚创新工作方法,摸索出 " 警格 + 网格 + 护路工作站 " 联动工作机制。他积极与沿线地方政府和铁路相关部门联系,充分依托地方护路工作站,搭建路地联防护路工作平台,把铁路巡防和地方网格化相互融合,将社区网格员纳入线路安保工作中,督促地方护路组织和网格员加强巡防,发挥群防的综合效能,把高铁线路安全防护网织得更密。
工作中依靠群众,李晓刚总想着用自己的能力回馈沿线的村民们。2023 年 10 月,李晓刚在郭庄镇甲山村巡查线路时,遇到了承包 200 亩水田的种粮大户戴某,了解到戴某家里还有许多囤积的陈稻,眼看 11 月份新稻就要收割,陈稻无处存放,戴某心急如焚。李晓刚一边安慰他一边积极帮忙联系,把家住南京江宁湖熟街道的养殖户卢某介绍给戴某,卢某正发愁买不到喂鸡用的稻谷。事后,戴某微信发了红包给李晓刚表示感谢,李晓刚直接点击了退还,在他看来,给村民们解决问题后的满足感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又是一年团圆时。在李晓刚看来,虽然自己错过了与家人团聚的时光,但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守护着铁路线的安全,护送着一批批旅客回家,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
通讯员 王苗苗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顾元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