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称清华博士的抖音网红 " 李一舟 " 通过售卖 AI 课收入高达 5000 万的相关信息刷屏网络,不少人质疑类似的课程是在 " 割韭菜 "。
澎湃新闻记者发现,目前在抖音、知乎、B 站等社交媒体上,类似李一舟的 AI 课程随处可见。除了李一舟外,知名 AI 类带客网红还包括 " 鹤老师 "" 张诗童 " 等,其中鹤老师粉丝数量超过 777 万,张诗童粉丝则超过 10 万。
截至 21 日 16 时,记者看到售价 299 元的张诗童 AI 课程显示 " 已被抢光 "。在直播中,他表示,自己的课程在 2 小时里就能售出 20 万,催促大家赶紧抢购。
▲张诗童在直播售卖 AI 课
"AI 培训课从去年 3 月开始兴起,今年年初,伴随 OpenAI 开发的 Sora 走红到达高潮。" 另一名 AI 课程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李一舟本人也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入局的,踩中了 AI 和直播的双重风口。"
" 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反对的声音,网上的吐槽者大多没有接触过课程,认为李一舟老师不是 AI 专业出身,但这恰恰证明他的能力。"2 月 21 日,对于集中爆发的质疑声,名为 " 东东老师 " 的李一舟助教回应澎湃新闻,他还表示,学习不要看舆论,关键是看老师的责任心和真诚度,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
不过,当记者询问更多细节时,这名助教没有回复。
据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官网显示,自称清华大学博士毕业、三家科技公司创始人的李一舟,实际是清华美院博士,读的是设计类专业,本科和硕士就读于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 不满意要退款,就把你踢出群 "
对于走红出圈,李一舟本人也有所回应。
近日,有网友戏谑地给他留言称:" 自打 Sora 火了,你是 AI 圈子里唯一一个可以和奥特曼平起平坐的华人大神 ",李一舟回应:" 我会继续努力的,国内做大模型和搞开发的大牛们,继续追赶奥特曼吧。"
不过,澎湃新闻记者联系到多位购买过李一舟 AI 课的网友,均对课程内容表示不满。
" 特别后悔,我购买了 199 元课程,几乎没有有用东西,最让人气愤的是,直播第二天就要求学员升级到他的高阶课,需花费 1980 元,199 课程啥都没教,就要升级,完全是骗子的套路。" 一位学员告诉记者," 我在学习群发表观点,立即被拉黑踢岀群。"
" 当时脑子一热就买了,后来发现网上好多免费的视频,都比他的课程要好。" 另一位学员坦言," 看了十几节课,纯粹是浪费时间。课程内容太水,就像我已经学会高数了,你还在教我加减法。"
据飞瓜数据显示,2023 年李一舟售卖的 199 元 AI 课《每个人的人工智能课》,一年内卖出约 25 万套,销售额约 5000 万。而一张网络流传的截图显示,李一舟本人通过 AI 课程,在 3 年内收入超亿元。
记者尝试购买了售价为 199 元的 " 每个人的人工智能课 ",在课程介绍中提到,支付 7 日内,学习时长小于 10 分钟,即可申请全额退款。但在记者进行 4 分钟的学习后,申请退款时却失败了,记者尝试通过抖音的小程序平台 " 联系客服 " 功能时,留下的号码已暂停服务。
对于课程的具体内容,一位学员向记者描述,广告浓度很高,到处是进一步诱导付费的暗示:在前三节课程最后,都有意无意提到了充值;第 6 节课,借宣传 ChatGPT 进一步提到 " 买课很值得 ";16、17 节课中,李一舟找来一家服务电商的 AI 公司,长篇大论地介绍其技术和业务;第 25 节课时,邀请另一家做数字人的企业 " 又打了一波广告 "。
多位购买过 AI 付费课程的学员告诉澎湃新闻,一旦发表负面言论就被踢出课程群是常态。一位参加 " 深度之眼 AI 课 " 的网友告诉记者,所谓的 AI 课程,就是付费进微信群,把网上已有的内容打包成几个视频文件播放给学员,宣传中提到的 " 助教 " 流动性很大,一个月内就换了两三次,而且很难起到实际效果。不过,一旦有人不满意要退款,或是在群里发表负面言论,就会被助教踢出群聊。
此外,在多家电商平台上,已有大量李一舟盗版课程在出售。记者查询某平台显示,李一舟的全套课程最低仅出售 0.26 元,线上发货,还同时赠送鹤老师的全套人工智能课程。数据显示,类似盗版课程最高月销量已超过 500 套。
" 只要三周时间,就能帮助大家从小白变大神。" 另一 AI 知识网红张诗童则在直播中如此宣传自己的课程,他表示,自己的每一种课程市面价格都超过 2000 元,但在直播间中,299 元就能 " 全包 "," 不需要任何基础,只要手机就可以学会。"
▲张诗童展示的 299 元 " 全包 "
蹭 AI 热点,办年卡、付费会员套路深
能靠售卖 AI 课程收入超千万的李一舟,到底是什么背景?
清华大学官网显示,李一舟曾为创业者,创业项目包括 " 魔镜 "APP、" 微蜜 "APP 和 12sleep 匙悟科技。其中匙悟科技完成过 3 轮融资:2016 年启迪之星创投、知卓资本、夏鼎资本参与 A 轮融资。2014 年 -2015 年,匙悟科技完成过数百万美元的 Pre-A 轮,以及数百万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
天眼查 APP 显示,与李一舟关联企业有 12 家,其中 6 家处于存续状态。目前,李一舟仍担任北京匙悟科技、北京一舸科技两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澎湃新闻记者发现,此类 AI 课程并不仅仅是付费授课,有大量收费套路。以李一舟为例,除了课程要付费,还要交 " 算力单元 " 费。简单来说,算力费就是使用李一舟提供的大模型工具也要付费,文本大模型提问一次价格约为几十算力。图像、视频的价格昂贵许多,基本单价超过 1 万,有时制图一张要花费 10 万算力。
如果想要持续使用算力,就要充值购买会员,其中包括琥珀会员、黄金会员、铂金会员、钻石会员等多个等级,最低一个月也要 39 元。
一位张诗童的学员告诉记者,在 299 元的付费课程外,张诗童还推出价格为 1980 元的年卡,张诗童在 2022 年接受采访时提到,自己单场直播收入高达 20-30 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网红的年卡费、会员费等收费套路,还有数不胜数的 AI 类付费社群。澎湃新闻查询知识付费软件 " 知识星球 " 发现,有几百家 AI 付费社群,入群费价格从一年 50 到 299 元不等。某 AI 俱乐部宣称入群费为 129 元,承诺进群就享有 ChatGPT 账号、各种免费 AI 工具箱、常用提词器等素材,以及 AIGC 的内容创作技巧和变现方式分享等。
另一家名为 " 深度 AIGC 俱乐部 " 的入群费则高达 398 元,据称群内会提供与科技大佬交流的机会和解答问题,并提供培训课程。
在 Sora 走红后,有关 Sora 的社群也成为收费新热点。记者发现,一家名为 "Sora- 数字人 -AI" 的社区成员已高达 5700 多人,收费标准是一年 269 元,这也意味着一年纯靠社群收入就达到 153 万元。
AI 类网课法律界限在哪?
伴随李一舟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不少学员开始在社交平台上要求退款。有网友发布公告,要在 " 全网寻找买过李一舟 AI 课但想退款的朋友。" 该网友表示,支持学员通过法律渠道维权。
" 李一舟虽然赚了很多钱,但不一定意味着他在割韭菜。" 某 AI 课程负责人 " 小远 " 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他获利的原因,还是敏锐地抓住人们对于 AI 这样新技术崛起的恐慌感,利用了人们的心理需求。
" 毕竟价格也就 199 元,不必对这个价位的课程有不切实际的期待。" 小远表示,作为完全不了解 AI 知识的小白,如果能用一周时间科普一下,还是非常值得的。
在小远看来,未来 AI 培训将成为新的风口," 如果李一舟营收达到 5000 万元,以 199 元的课程单价来计算,最多卖了 25 万份,这个数量其实还很小。" 小远坦言,AI 内容将成为巨大缺口,保守估计,未来的潜在消费人群超过 5000 万人。
那么,类似李一舟这样的 AI 卖课网红,究竟是否涉嫌诈骗?多位法律界人士认为,仍需要更多证据。
华东政法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翟巍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是否涉嫌诈骗还需要获得翔实信息才可判定,"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李一舟的 AI 课不仅涉嫌违反《广告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构成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而且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
"AI 相关的内容和课程的含义本身比较宽泛,所以只要用户付费后提供了约定的相关资料,就不能说诈骗。" 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夏海龙表示,至于这些资料是否符合用户的预期,属于合同履行的问题。只要用户付费后销售者提供了与宣传相一致的资料,就不能说诈骗。
对于知识付费类课程是否涉嫌诈骗,该如何界定?
翟巍告诉记者,知识付费类 AI 类网课本质上属于知识类产品,这类产品的个人购买者属于消费者。经营者在销售这种知识类产品时,应当全面、真实、客观地宣传产品内容与质量,不应隐瞒事实片面宣传、虚假宣传,不应欺骗或误导、诱导消费者购买产品,否则轻则会构成侵权违法行为,重则构成诈骗等刑事犯罪行为。
来源 / 澎湃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