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陕西 2024-02-23
【高建群】延州 | 一座城与一个王的故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编者按

广播文学节目《一座城和一个王的故事》是 2014 年陕西广播电视台根据高建群长篇小说《统万城》改编(作者:胡小秦 演播:海茵 孙凯),该节目分别荣获 2012 — 2014 年度 " 中国广播影视奖广播文艺类提名奖、陕西广播影视奖一等奖等多项荣誉。谨以此纪念统万城筑城一千六百周年,纪念赫连勃勃辞世一千六百周年。

高建群:

39 岁时我曾经写过一部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读者很喜欢,销量超过 100 万册。今年初(2013 年),我又写了一部关于匈奴民族的传奇历史故事《统万城》。有人说,这是一部奇书,是一部赫连勃勃大传,是写匈奴民族的唯一都城统万城的筑城史。我常常想,匈奴这么一个显赫于历史舞台上的伟大游牧民族,怎么说声消失,就消失了,确实令人迷惑不解。

" 统万城是匈奴民族留在大地上的一声绝唱,而匈奴民族在亚欧大草原上的几百年飘荡,也许是世界史上最悲壮的史诗。"

关于赫连勃勃,这个完成匈奴民族一声绝唱的草原英雄,这个修筑了一座辉煌匈奴都城的五胡十六国之大夏国的君主,有理由被我们记住。我想说的是,每一个民族,在他们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所进行的生存斗争,都值得我们后人尊敬。

东方的农耕文明和西方的基督教文明差点儿在这股汹涌的历史潮流面前被毁灭。历史正确地选择了这条道路,而没有选择那条道路。

作为一个后来者,我们应该比历史本身站得更高一点儿来俯瞰它,这样,你会发觉所有的发生都是应该发生的,所有的存在都具有它的合理性。这样来看待这个已经泯灭的民族,也许会更公正一些。

所以我说,历史是胜利者写的。关于赫连勃勃这个完成匈奴民族一声绝唱的草原英雄,这个修筑了一座辉煌匈奴都城的五胡十六国之大夏国的君主,有理由被我们记住。我觉得我们中国人有个毛病,总想站在时间的此岸望着彼岸,评评点点。我们需要明白,所有发生的都是应该发生的,所有的存在都有它的道理。我想说的是,每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进行的生存斗争,都值得我们后人尊敬。历史之所以恢弘,就是因为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

胡小秦:

夜已经深了,慢慢地合上书,站起身。窗外,一轮圆月正明晃晃地照射着业已沉寂的城市,静悄悄地,仿佛一切都归于过去,归于尘土;而明早醒来,世界又会转动起来,热闹起来,就像历史的车轮,在时空中流转,永无止歇。萧条异代不同时,远处夜空的那轮圆月啊,你可曾记得 1600 年前,发生在长安城以北 600 公里以外的那座城和那个王的故事吗?

" 男人的事业在马背上,在酒杯里,在女人的卧榻前!"

最后的匈奴王赫连勃勃,在整整一千六百年前的那个悲惨的早晨,在统万城即将被攻破,在显赫一时的匈奴大夏国大厦将倾之时,躺在草原上一个简陋的羊圈里,躺在美人鲜卑莫愁的臂腕上,这样说。

" 让我最后一眼看看我的草原,看看我的城吧!"

那一刻,太阳正在草原的另一头,从大河套的深处,从黄河的右岸冉冉升起,朝霞给这座旷野上的血光之城罩上一层虚幻的玫瑰色。而一只鹰隼,这草原上的君王,天空永恒的流浪者,正驾驭着气流,平展着双翅,在草原的上空平稳地翱翔着,不时发出几声长唳。它的两只翅膀巨大的阴影,从草原上缓慢地云彩般掠过 ……

这是我第三遍品读高建群老师的《统万城》了,书中如史诗般壮美的语言,不止一次地引领着我,在夜深人寂的时刻,来到统万城下,抚摸着历史斑驳的墙壁,眼前是英雄美人列队走过 ……

《统万城》,陕西作家高建群著,2013 年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描绘了大夏国开国君主赫连勃勃的传奇一生、匈奴民族退出人类历史舞台的过程,以及匈奴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遗留下的唯一都城——统万城的建造历程等。

▲位于陕西靖边的统万城遗址

1600 年前,在鄂尔多斯草原上一个简陋的羊圈里,被毒酒攻心、奄奄一息的、以大恶之华留传后世的末代匈奴王赫连勃勃正蜷缩在羊圈的一角,蜷缩在心爱的女人鲜卑莫愁的怀里,他的手里紧紧握着一只带血的羊拐,嘴里似乎还在说着什么 ……

" 这个羊圈,这拥拥挤挤的一群羊,让我想起自己。我出生的那一刻,高车的两只大轮子正在辚辚滚动。出生在路途上,这是宿命——匈奴人的宿命。我的祖祖辈辈,都是这样风一样地往来无定,云一样地漂泊为家。"

" 哦,我的莫愁娘娘,你还记得这只羊拐吗?"" 是的,我的王,我记得。那是我用做马靴的锥子为它钻了一个眼儿,又用自己的头发和金丝搓成了一根绳子,再请银匠将它包裹,是我亲手给你挂在脖子上的啊。那只羊拐是你儿时的梦想,一个为匈奴人筑一座城池的梦想。"

公元 413 年,赫连勃勃以叱干阿利为将作大匠,征夫十万,历时六年,终于建成历史上最坚固,也是历史上留存至今,唯一一座尚能证明,这个业已消失,但曾经来过,曾经辉煌过的草原游牧部落匈奴民族,真实存在过的大夏国都城——统万城。赫连勃勃亲自为这座耸立在北方旷野上的大夏国都城取名 " 统万城 ",意为 " 统一天下,君临万邦 "。

▲统万城西南角台遗址

匈奴人没有自己的文字,所有留存至今的史料,关于赫连勃勃也只寥寥数语。关于这位匈奴末代王的一切记录,也只是凭借着统万城的存在方能留存于世。王的骁勇,王的俊美,连同王的残暴,王的血腥,还有累累白骨统统被夯进了这座虽历经 1600 年的风沙,却依然能显现过去辉煌的统万城的墙体中。

而关于王的爱情,历史上没有过多的记载,只有后人凭借这座唯一留存于世的城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些想象罢了。有一种传说,赫连勃勃最后是中毒身亡,而杀死他的是他最爱的女人,也一直深爱着勃勃的鲜卑女莫愁。

" 草原上有一种鸟,这种鸟叫‘鸩鸟’,它有着华丽的羽毛。这鸩鸟的羽毛含有剧毒,鸟儿的翅膀从草原上掠过,草儿就枯萎了;从湖面上掠过,鱼儿就死了!" 弟弟莫喜的声音在莫愁的耳边响起:" 姐姐,是你的君王,你的丈夫,他亲手杀了我们的父亲,他是我们的仇人,请姐姐你用这根鸩鸟的羽毛为我们的父亲报仇吧。来,这是羽毛,你把它接住,然后把它插在发髻,起程去统万城吧!"

遥远的夜空深处,在统万城的皇宫里,我似乎听见了鲜卑女莫愁的琴声。那琴声激烈而哀怨,且有一丝不易觉察的杀气在里面。我看见每当夜晚降临,莫愁便半裸着身子半露着奶头从温宫凉殿中走过,这时的她更像一个荡妇。夜里那震耳欲聋的叫床声不再响时,统万城的人们知道,他们的王与鲜卑娘娘这一晚的功课,算是结束了。

但是,对于鲜卑莫愁来说,真正的功课才刚刚开始 ……

温宫凉殿里,烛影幢幢处,鲜卑莫愁从酒坛里倒出一碗酒,然后从高绾的发髻上取下那根鸩鸟的羽毛。她将那羽毛重重地在酒面上拂过,然后起身端给卧榻上的赫连勃勃。

" 喝吧,我的英雄,喝吧,我的鸟儿,男人的事业在马背上,在酒杯里,在女人的床榻前!"

半年之后,这个草原上孤独的骑手终于躺倒在鲜卑女莫愁的怀里。大限到来的那天,赫连勃勃屏退左右,只让鲜卑莫愁搀着他出了统万城,一步一挨,向草原深处走去 ……

" 我要死了,我自己能觉察到。噢,我的莫愁娘娘,你见过猫是怎样死去的吗?告诉你吧,世界上谁也没见过猫死。猫知道自己要死了,它就悄悄离开家,离开人群,独自跑到森林或者旷野,或者不管在什么地方找一个角落,在那里用爪子刨一个坑,然后悄悄地不惊不扰地死去!"

" 我现在就有这种感觉。远离尘世,去寻找这样一个猫的角落。"

羊圈里,显赫一时的草原英雄,残暴血腥的大恶之华,匈奴末代君王赫连勃勃,死在了莫愁的怀里。

莫愁伸出手为王合上眼睛,轻声地说道:" 我杀死了一位英雄,我结束了一个时代!"

▲赫连勃勃形象

月光下,羊圈里,我看见王的脸上,凝住的似乎是一丝微笑,仿佛在说:谢谢你,我的爱人,谢谢你,我的美人,草原上的羊圈是我最好的归宿,我每夜每夜,仰头喝下你端来的毒酒,我认了,我决心这样来完成自己,完成一个英雄的童话,早早地结束我那无法选择的末代匈奴王的宿命。每天夜里,我都期待着你端来的毒酒,我希望用我的生命去补偿,补偿那些为了匈奴民族的生存而被我亲手杀害的成千上万的生灵;每天夜里,我喝下你的毒酒时都在想,如果,如果我不是王那该多好 ……

一代枭雄,最后的匈奴王,一个结束了匈奴漂泊无定的流浪生活,建立了历史上唯一一座匈奴人自己的城池的王,如一道流星划过,在暗夜的天空中留下了一道惨白的光痕。而统万城则是匈奴民族留在陕北大地上的一声绝唱,草原枭雄赫连勃勃亦是那段血腥岁月里的一个真实存在。

这是一段历史,虽历经千年的大漠风沙,一如它裸露的残壁断垣,终不能被人遗忘。

1600 年后的今天,这座被陕北靖边当地人称为白城子的匈奴王城,像往常一样,正任由陕蒙边界的风沙来去,任由羊群踏着嵌着白骨的城墙吃着草。城墙下,白杨树的叶子在刺眼的阳光下闪烁着细碎的银光,千年的奢延水,如今的红柳河依然清澈地从城边涓涓流过,眼前,这座匈奴王赫连勃勃的大夏国都城,此时更像一名逆来顺受的没落贵族,只有几座林立的马面,高耸的角楼,依稀地勾勒出这座大夏国都城昔日的雄浑和风采。

高建群:

统万城是匈奴民族留在世间的地上建筑物,这个民族曾经动摇过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根基。听说统万城已经被确立为世界文化遗产,我认为从人文意义上讲,它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一些大的都市。用这座城来命名,展现中华民族的结点,我认为更合适、更大气。这是一部东西方读者都该读的作品,因为匈奴民族在东西方文明史上都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我写这本书是在和世界对话。我今年 59 岁(2014 年)了,到这个年龄,不想再浪费时间,只想给人类文明留下一些不动产。

来源 / 延安宣传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