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陕西 2024-02-27
【教育】清华辟谣“停止土木工程专业招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近日,多个自媒体账号称 " 清华大学停止土木工程专业招生 ",引发公众关注。清华大学 2 月 26 日回应称:这纯属误解。

清华大学自 2017 年起实施大类招生培养与管理,部分招生专业名称发生变化,原来的土木、水利以及工程管理等单一专业已合并使用 " 土木水利海洋工程 " 的大类专业名称,不再单独招生。这是教育改革中的正常专业更新,并非相关报道所称的 " 清华大学停止土木等专业的辅修学位招生 "。

据清华大学官网发布的《2023 — 2024 学年度专业设置、当年新增专业、停招专业名单》,文末明确提到:"我校自 2017 年起实施大类招生培养与管理,部分招生专业名称发生变化,详见清华大学本科招生网。"

清华大学官网

据查询清华大学本科招生网,在 " 土木类 " 招生专业下,明确说明了清华土木 " 现已成为拥有土木工程、水利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交通工程、海洋科学与工程等 5 个方向的大土木类专业 "。

清华大学本科招生网

网站称,清华大学在全国高校率先获准设立了宽口径本科专业 " 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 ",实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和大类出口。

网站还介绍了土木大类招生的 " 专业方向及确认方式 ":本科按大类统一招生,进入大类后的前两年实施大类通识教育,后两年需完成一个主修专业方向和至少一个辅修专业方向的课程学习。学生在第四学期进行大类内主修专业方向确认和辅修专业方向选定。主修专业方向确认方法:填报 5 个志愿的优先次序,各专业方向根据学生填报的志愿进行择优录取。

清华大学本科招生网

曾几何时,土木工程专业一度炙手可热,是我国报考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但随着我国大基建、大地产开发挥别 " 黄金时代 ",曾经属于土木工程的 " 黄金时代 " 似乎正在宣告过去。

2023 年,北京科技大学土木类、大连理工大学土木类、四川大学土木工程等名校的国家专项,在云南均进入了第二轮征集志愿,通过国家专项资格审核后,理科只要 485 分以上就能报考。

广州大学在广东省的投档情况中,土木工程组最低分更是低至 453 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山东大学等 985 大学土木类国家专项,在高考大省河南同样进入志愿征集,招不满,很多考生宁愿不服从调剂也不报考。

广州大学 2023 年广东省投档情况(图源:广州大学本科招生网)

一时之间,土木工程专业仿佛进入了寒冬," 毕业即失业 " 的担忧也让考生在填报志愿时 " 望土木而却步 "。

土木工程专业真的辉煌不再、已成 " 天坑 " 了吗?

实则不然。随着 " 新工科 " 建设的推进,不少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似乎已重获新生。

所谓" 新工科 ",是科学、人文、工程的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综合性人才,将技术和经济、社会、管理进行融合,在技术和产业中起到引领作用。与老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尤其注重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电子控制、软件设计等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的紧密结合。在注重新兴产业建设的同时,对传统工科专业升级改造。

在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亦迎来转型升级。显然,清华大学通过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方式设立的宽口径本科专业 " 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 " 正是在 " 新工科 " 背景下对土木、水利等传统工科专业所做的调整转型。是为了适应时代需要的专业优化升级,而非停招。

" 实际上,建筑类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不可能没有需求,今后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多,且对质量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彭震伟在接受中国教育在线专访时这样说。

他表示,专业的设置以及人才的培养始终要和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怎么应对需求的变化?

" 实际上,同济大学每年都在动态调整专业设置的数量与内涵。" 彭震伟说。

他认为,首先,高校需要练好内功,明确未来土木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是什么?其次,当前的学科发展,越来越注重交叉融合。因此,相比传授给学生某一学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他们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清华类似,同济大学在 2018 年就已经开始了" 新生院 " 模式的设置,通过 " 三大类 " ——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大类管理,来加强学生的基础。

" 通过大类培养,学生能够适应更多社会发展当中的不确定性,在不确定性当中找到自己能力的确定性内容,然后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 彭震伟说。

据了解,依托同济土木的高平台优势,融合建筑学、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管理等学科知识,根据土木工程未来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兴趣,制定了" 土木工程 +N" 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供学生选择。该方案包括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并在后期提供了七个模块的选择,涵盖建筑工程、地下建筑工程、岩土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工程、轨道交通工程、工程防灾与风险评估等领域,实现了专业内的个性化。

同时,与数学科学学院联合开设 " 数理强化班 ",与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联合开设 " 力学实验班 ",与创新创业学院联合开设 " 创新创业班 ",前两年在相关院系学习后转回土木工程学院学习,夯实基础,为未来发展助力。

与法学院联合开设 " 土木-法学 " 复合人才实验班,在不增加学制的前提下,将土木工程专业和法学专业的知识与实践学分精心凝练,深度融合,跨学院、跨学科个性化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在此基础上,2019 年起同济大学推出 " 主修专业 + 微专业 / 辅修专业 / 辅修学位 " 的进阶式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形成 " 土木工程 +" 复合人才培养模式。

" 土木 +N"(图源: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官网)

此外,近年来,同济大学推动的建筑业的 BIM(建筑信息模型),以及 CIM(城市信息模型),从建筑到建造,再到城市的智能化、信息化,通过与新技术的结合来不断地调整、完善相关专业的培养模式。" 就土木专业来说,我们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增加了’智能建造’这一新兴专业。"

所谓" 智能建造 ",是在 " 新工科 " 的建设背景下,通过 " 智能 + 土木工程 " 实现人工智能与建造要求深度融合的一种建造方式。2017 年,同济大学首获开设智能建造专业备案。该专业为土木工程专业寻求转型升级和新的发展机遇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截止目前,国内开设智能建造专业的本科院校已超百所。

" 我从 1989 年进入大学任教至今,对于土木建筑类行业的发展一直是充满信心的。" 彭震伟说。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前景,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广州大学工程抗震中心主任周福霖认为,土木工程具有很大的创新空间," 新材料新技术一出来,马上就可以形成创新 "。

周福霖表示,人类最基本的需求‘衣食住行’,土木工程承载了其所有的建设需求,是人类和社会所需的永恒专业,也是历史上生命力最强的专业。因此,土木工程不是朝阳也不会是夕阳,而应该是‘常阳’和‘长阳’。

他说:" 我毕业 60 年了,这是经历的第三次土木工程大起伏。前两次分别是 20 世纪 70 年代和 80 年代。所以,没有永远热门的专业和行业,变才是最大的不变。我们要推动传统土木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转型升级,做好自己才能迎接挑战。"

未来,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在向三深(深地、深海、深空)跨越,地下空间、海洋强国、太空基建都是现代土木工程建设的征途和方向。

这也意味着在 " 新工科 " 和 " 智能化 " 的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不但没有成为 " 夕阳 ",反而正在通过回应时代和行业需求,交叉融合、转型升级的方式,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生生不息。

来源 / 中国教育在线

相关标签

清华大学 招生 清华 招生专业 黄金时代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