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 我省科技创新的基础和底蕴深厚,建议以长春为核心,选准切入点,以创新之力打造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创新。"
" 文化魅力和电影气质,是长春乃至我省的鲜明标签,长影、长春电影节、长春动漫节等文化元素优势再造,积厚成势,在文化艺术传播方面仍有很大空间。"
全省两会上,代表委员纷纷解码吉林发展新优势,给汽车城长春插上科技创新和文化产业的双翼。
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外景。
科技和文化的双翼,一个蕴含内在动能、雄厚实力,一个彰显文化内涵、气质形象,二者共同昭示发展自信、绿色引领、生活提质。
长春,这座享誉中外的汽车城,再添 " 科创之城 " 和 " 电影之都 " 两张新名片,双翼齐飞,出新出彩,对于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看基础和优势,底气何来?
从新中国第一辆汽车下线,到红旗在大国外交场合大放异彩,再到奥迪新能源汽车预批量生产,长春作为汽车城的基础与优势毋庸讳言。有了汽车的支撑,长春乃至吉林省的工业脊梁早已高高挺起。
科技创新,是始终流淌在长春人血脉中的基因。
从中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到中国第一颗商业遥感卫星 " 吉林一号 ",再到遍地开花的科技创新型 " 小巨人 " 企业产品,创新已成为引领长春振兴发展的第一动力。
作为 " 科教兴国 " 先进城市之一的长春,目前有国家重点实验室 11 个、41 所全日制高校和 83 家科研机构、在校大学生近 60 万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2500 户、各类 " 专精特新 " 企业 1452 户。
富赛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T-Box 生产车间。
早在 2018 年长春市就已正式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作为国家区域创新中心,长春以科创推动振兴发展,有基础、有条件、有底气。
长春扎实推进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建设,布局高水平创新平台,培育高技术产业集群,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打造升级版 " 双创 " 生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充足动力和坚实保障。
在长春自主创新示范区,前瞻布局重大科研设施和战略载体,集聚了全省 50% 以上各类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资源,培育了 " 吉林一号 "、金赛重组人生长素等一批世界级科技成果。
以长春新区、经开区为龙头,依托北湖、经开、高新三个片区,长春全力打造的 " 科创大走廊 " 粗具规模。
以电影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始终是长春的经典符号。
长春是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电影赋予了这座城市鲜明的文化品格。长影更是新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源流,依托深厚的电影文化底蕴和资源禀赋,长春以电影产业为重点,谋篇布局打造文化产业。
作为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70 多年来,长春电影制片厂先后拍摄了 900 多部影片,输送了 2000 多名电影人才,让长春成为名副其实的 " 电影城 "。
长影旧址博物馆。
坐落于长影老厂区的长影旧址博物馆,是长影集团在完整保留 1937 年原 " 满映 " 建筑的基础上,本着 " 修旧如旧 " 的原则修缮完成的。自 2014 年开馆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
在长春东南,由长影集团打造的 5A 级电影主题公园长影世纪城,通过拟音、配音、蓝幕等技术,让游客亲自完成电影制作,感受电影技术。开园 18 年来,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 500 万人次。
与长影息息相关,长春电影节是长春的又一张名片。从 1992 年第一届电影节中国电影人齐聚长春的盛况,到第十八届长春电影节展现出的新风范、新力量,历经 31 年的长春电影节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新人新作的诞生地。
第十八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开幕式。
如果说,电影是文化产业的 " 整车制造 ",动漫应该可以算作其中的 " 发动机制造 "。影视文化的深厚底蕴,厚植了长春动漫的产业沃土,本地原创动画 IP 作品在国内外市场显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目前,2 家动漫企业获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吉林动画学院先后被评为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动画产业基地,联合 21 所高校和企业创建了吉林省动漫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长春正成为独具特色的动漫产业发展高地。
看发展与突破,势头何在?
汽车之城肋生双翼," 科创之城 " 和 " 电影之都 ",无疑会成为长春快速崛起的加持。
眼下的长春,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科技赛道跑出 " 加速度 ",文化名片闪耀新光辉,吉林、长春 " 弯道超车 "" 换道超车 " 其势已起,其兴可待。
吉林玲珑轮胎有限公司车间内,无人机械手在工作。
看科创一翼——
2023 年,《2023 年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发布,长春位列全球第 31 位,上升 4 位,是东北地区首位;《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百强(2023)》发布,长春位列全球第 96 位,首次进入百强榜,同时也是东北地区首位。
攥指成拳,快打快破。一年间,长春出政策、建机制、搭平台、强保障,打出一系列科技创新 " 组合拳 "。
科技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一般 " 破土而出 ",2023 年,全市科技成果本地转化 2050 项、增长 141%。
突飞猛进的背后,是长春 " 真刀真枪 "" 真金白银 " 务实举措的落地实施。
首创性召开创新引领长春振兴发展大会,发布《长春市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高含金量政策,部署了科技创新三年攻坚任务。
成立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委员会,高位统筹、资源整合、稠密调度、精准推进、畅通供需,让 " 政产学研金介用 " 各类主体 " 破壁 "" 合璧 ",形成科技创新全市 " 一盘棋 "。
长春市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委员会成立。
2023 年 8 月起谋划建设的 8 个科技产业园中,光电信息、芯光、吉兴 3 个科技产业园已投入运营, 57 个项目落位,72 个项目在谈。另 5 个园区将在 2024 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成立未来科技创新集团,做大 300 亿元长兴基金和 10 亿元未来种子基金,已开展 2 批次审批评选,投资项目 30 余个。
" 科创之城 " 呼之欲出。
看文化一翼——
漫画《诡异志》全网点击量达 9.2 亿次,原创 3D 动画电影《青蛙王国》荣获 " 五个一工程 " 奖;原创品牌动漫 IP《茶啊二中》,系列网剧全网播放量超 78 亿次 …… 越来越多 " 长春制作 " 的动漫产品,引起全国关注。
目前,全省经国家认定通过的 10 家动漫企业,长春占 7 家。动漫领域规模以上企业基本跨入亿元行列。
吉林动画学院电影学产实践教学,拍摄视效电影。
联合出品电影《流浪地球 2》《满江红》等陆续公映,联合摄制电视剧《冰雪尖刀连》《父辈的荣耀》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联合出品电影《热辣滚烫》《末路狂花钱》定档今年春节影市 ……2023 年以来,长影全力做好主业创作,用优秀作品擦亮长影招牌。
作为电影之都的头部项目,长春国际影都影视拍摄基地一期 20 个影棚均已主体封顶,其中 S01、S11 两个摄影棚已于 2023 年 12 月底竣工交付。
计划投资 40.6 亿元的万达茂项目已经完成前期手续办理,冰雪体验摄影基地、影视孵化基地已主体封顶。
与此同时,文旅融合促使长春文化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东北首个电影主题沉浸式文化创意街区长春电影嘉年华,借助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复刻了长春电影产业的发展历程。自 2022 年开街以来火爆 " 出圈 ",成为网红打卡地。
长春市动植物公园 " 梦幻西游季 · 夜游动物园 " 系列演艺活动让长春成为了 " 顶流 ",以《西游记》影视剧为主题的演艺活动唤醒了几代人的童年回忆和影视情愫。
" 电影之都 " 羽翼渐丰。
长春市动植物公园西游记主题乐园沉浸式演出《女儿国》。
看空间与未来,愿景何成?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 科技之翼 " 越来越有力," 文化之翼 " 越来越丰盈,面向未来,长春双翼齐飞的愿景让人充满遐想——
到 2025 年,本地转化科技成果超过 4000 项、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 6000 家,实现 " 两个翻两番 ",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科技企业孵化器、" 专精特新 " 中小企业实现 " 三个成倍增 ";
十四五期间,聚焦建设千亿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到 2025 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 GDP 比重超过 5%,长春国际影都营业收入达到 1500 亿元。
长智光谷产业园外景。
" 两翼齐飞 " 的愿景,如何一步步变成现实?记者在进行大量调研采访后,梳理出几个关键词。
——政策是引领。
2023 年出台的《长春市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含金量满满:设立全国重点实验室(学科类)重大专项和能力建设专项,省市联合每年投入 9000 万元,连续支持 5 年;实施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单个项目最高支持 2000 万元;支持院士工作站建设,最高补助 500 万元 ……
同年,长春市还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对新设立的企业,年营业收入达 200 万元以上的,补助其收入的 1.5%,最高不超过 100 万元。对新设立从事服化道企业、影视后期制作企业、影视外景地开发利用进行文旅经营企业,年营业收入 200 万元以上的,补助其收入的 2%,最高不超过 100 万元。对新设立利用 " 元宇宙 "、虚拟现实、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从事和开发影视产业新业态企业,年营业收入达 100 万元以上的,补助其收入的 3%,最高不超过 50 万元 ……《举措》包括 12 条具体举措,共 30 个政策点。
随着形势发展变化,还会有新情况新问题涌现出来,不断研究出台好用管用的政策办法,才能依靠体制机制的创新来引领 " 两翼齐飞 " 的实践。
长春三友智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改性介孔碳负载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剂研发 " 项目揭榜团队。
——人才是支撑。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文化产业,都离不开人才。要落实好招商引智政策,夯实 " 人才第一资源 " 这个核心基础,真正让创新先锋站前台,让创新主体坐主位,让人才唱主角,全力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海纳百川引才、多措并举育才、苦口婆心留才、不拘一格用才,让各类人才在长春充分施展才华、成就事业。
对此,省政协委员、长春工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学院院长杜娟建议,制定长春市电影产业优秀人才培养专项计划,依托长春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势,针对电影行业特点,开设分类别、多形式、重实效的教育培训,特别是要注重培养适合电影产业发展的实用、创新、复合型人才。
长影世纪城俯瞰。
——融合是路径。
矩阵化集群发展,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条,抱团发展。长春市正在加快建设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实现科教大市向创新强市转变,重点大学和国家级科研院所强势带动,雨后春笋般的科创企业喷涌而出,一场科技创新 " 群英会 " 已经上演。借助科技翅膀,长春推动汽车集群向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冲击,将在全国具有特色优势地位的轨道交通装备、光电信息、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等产业都培育成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省人大代表,长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庄严在提出的《关于推动长春成为世界电影之都的议案》中,建议在长春的商圈、机场、火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地方,植入电影元素,在全年广泛举办惠民的、多彩的电影活动,让电影元素遍布城市的角落。
电影 + 数字,电影 + 文旅,电影 + 动漫,电影 + 文创,电影 + 研学,电影 + 消费 …… 当电影遇见 " 吉 " 字号资源,文旅融合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构建全产业链条,推动产业上下游合作,增强 " 影视 " 的造血功能,带动与影视产业高度相关的多元化产业发展;利用好 " 长影 " 品牌,重点扶持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 …… 长春,正在尝试以电影为载体,探索文旅融合新模式,以 " 电影 +" 推动文化产业融出新机遇,汇成新集群,迈向新高地。
珩光汽车电子产业园。
——平台是土壤。
没有了平台,发展便没有了土壤。搭建平台,长春正全力以赴。据了解,到 2025 年,长春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数量、每万家企业法人中科技型企业数量等六项指标年平均增速将实现 10% 以上快增长。省政协委员、中国一汽科技部(研发总院)国创中心总监张强表示,要通过研发合作、平台共建、成果共享等方式参与科技创新平台与基地建设。
目前,由长影集团、万达集团、净月影视文旅集团、省市相关行业协会发起的长春影都影视产业联合会正在酝酿筹备中,这个联合会将依托长春国际影都 30 个现代化的大型摄影棚、省内重点景区等文旅资源,吸纳服化道、吃住行、游娱购等企业,为影视剧组提供全产业链服务。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当汽车城插上 " 科创之城 "" 电影之都 " 的双翼,我们有理由相信," 一主六双 " 高质量发展战略会进一步夯实,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的优势会进一步积蓄,我们期盼的未来,已来。
来源:吉林发布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