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 "" 全国巾帼文明岗 "" 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 全国 110 接处警先进集体 "…… 这里有着诸多 " 国字号 " 荣誉。在职民辅警 61 人,其中女性 55 人,警花含量高达 90.2%!这里也是警营里警花含量最高的地方之一。在国际劳动妇女节前夕,记者走进了南通市公安局 110 报警服务台。巾帼力量的传承,在一对接警员师徒的日常里可窥见一斑。
接受两个月培训,要记住上千个 " 定位 "
" 没想到要记这么多小区!"" 我可以去兼职外卖员了 ……" 说起到 110 报警服务台工作一个月来的感受,00 后的 " 接警员 " 秦孙棋脱口而出。
之所以要给 " 接警员 " 打上引号,是因为秦孙棋还在实习期,她要经过两个月的培训,并通过最终的适岗考试和综合评估,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接警员。
这为期两个月的 " 试练 ",包括但不限于记住市区上千个村居、小区、道路名称及其所属辖区,准确定性警情并派警,以及和形形色色的报警人沟通。
帮助她完成这项 " 新手任务 " 的,是工作 10 年的 " 老 " 接警员邵俊媛。" 老带新 " 是报警台沿用至今的 " 带新人 " 的办法。10 年前,师父沙凌丽也是这样带着邵俊媛完成 " 新手任务 " 的——师父接警、徒弟旁听,徒弟接警、师父指导,师徒就这样,用一根分线器引出的两个耳麦,完成了一次 " 实战教学 "。
" 电话里的交流,与现场见面交流很不一样。" 一个警情接听完毕,邵俊媛和徒弟进行了复盘,报警人身份不一样,警情的急难险重程度也不一样,接警时的语气、用词,也要随时调整、转换,要用最合适的口吻和报警人对话,有时候更要用声音传递力量。邵俊媛讲起几年前接听的,一个以轻生为开头的报警电话。通话持续了整整两个小时,邵俊媛虽然全程神经紧绷,但始终保持轻柔却有力的语气与报警人对话。这股力量通过电波传到电话那端,使报警人最终放弃了轻生的念头。
一通电话,几句言语,能救人于水火,能解人之危难。在师父讲述里,秦孙棋也感受到了一份力量,那是属于接警员的 " 使命感 "。但要把这份使命感转化为行动力,秦孙棋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
好记性也要多跑腿,旧地图成她的 " 宝贝 "
空闲的时候,秦孙棋会背默地名。遇到一些处于辖区交接处,容易出错的地方,师父会陪着她一起看地图。
这是一张被邵俊媛几乎翻烂,又用透明胶带仔细粘好、加固的地图。上面用彩色荧光笔,涂描出很多的色块。
" 师父说,把辖区用不同颜色标记,然后对照地图去记忆,这样记起来更快 ……" 秦孙棋说。" 有空还要多去实地跑跑!" 邵俊媛补充道。
" 活地图 " 是记出来的,也是跑出来的。虽然接警员大多是土生土长的南通人,但对一些街巷里弄和新开发的楼盘却并不熟悉,甚至有的地方在地图上也找不到。而 " 去实地跑跑 ",这个看似最费腿的办法,反而成了加深记忆的 " 捷径 "。
如今,接警台已实现报警电话与 " 智能地图 " 关联,报警电话接入时,可以自动推送涉及警情的位置信息,接警员们只需要核实推送地址与报警人描述是否一致即可。但接警员们还是习惯去实地跑一跑。
" ‘跑’的路上,还要注意道路的走向、沿途地标性建筑,甚至公交车主要路线和途经站点 ……" 邵俊媛提醒徒弟,有了这些额外信息的填充,记忆会变得更加丰满。更重要的是,当遇到说不清地理位置的报警人,还可以引导他描述周边环境、地标建筑,更快、更准确地定位,这是系统推送无法实现的。
进入后半夜,警情相对也少了一些。邵俊媛趁隙给自己和徒弟泡了一杯咖啡。" 打起精神来,晚上警情虽然少一点,但却最容易接到急难险重的警情。" 听到师父的叮嘱,秦孙棋直起了腰背。
一年 365 天,没有周末、没有节日,只有白班、中班、夜班的交替轮回,她们是一个个转动的齿轮,让 110 报警服务台没有丝毫停歇地运转。
在这没有停歇的运转中,她们错过团圆、错过陪伴,但绝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报警电话。
通讯员 倪雯烨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严君臣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