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4-03-07
“打高铁上班”成日常,代表委员“硬核”支招长三角一体化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3 月 5 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 江苏要全面融入和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 "。来自江苏的代表委员们备受鼓舞、信心满满,大家结合工作实际,畅谈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感受与期盼。

【双城生活】

" 打个高铁 " 去上班,幸福图景触手可及

" 早上 6 点我们把鱼从水里捞起、打包,新鲜的水产品‘坐’着高铁,中午就能到达上海的餐厅。"1995 年出生的郑冰清从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无锡江阴从事水产生意。她说,2023 年沪宁沿江高铁开通后,江阴到长三角的主要城市都四通八达,生活和工作都更加便利了。" 不少南京餐厅也采购我们的水产,销售渠道更广了。"

因为工作关系,郑冰清还经常要到南京、上海参加一些农博会,宣传农业特色产品。郑冰清说,现在出了小区大门,直上快速路,基本上七八分钟就能到达江阴高铁站,去上海、南京都方便。" 交通一体化,让长三角的联系更紧密,事业也可以拓展到更大的区域。"

在长三角地区,纵横交织的高铁网为居民的就业和生活提供了更多选择,一幅幅关于百姓出行、求学、旅游、就医等方方面面的 " 双城生活 " 成为日常图景。

【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吴新明:

加快跨江融合,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吴新明 肖勇 / 摄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六周年。" 通过这些年的探索与实践,长三角各个城市发展突飞猛进 " " 长三角一体化的内涵与外延日益丰富 "…… 这是很多代表委员的共同感受。

全国人大代表、南通市委书记吴新明向总书记面对面报告时,汇报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给南通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以及南通跨江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喜人局面。他介绍,南通作为上海 "1+8" 大都市圈长江北岸唯一的城市,紧扣 " 高质量 " 和 " 一体化 ",坚持江海联动、跨江融合,融入枢纽体系、共建开放门户,强化协同发展、共筑产业高地,深化共保联治、共守绿水青山,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更好发挥支点作用。

吴新明表示,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快跨江融合、向海发展,更大力度推进交通互联互通,放大与上海苏南交通同城化的 " 好通 " 效应,更深层次融入长三角创新链产业链,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加快建设中国现代工业名城和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聚力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共同探索省际毗邻地区和跨界区域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更好服务长三角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

全国人大代表张晓宏:

依托未来校区,推进区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张晓宏

长三角地区经济联系紧密,人才交流频繁。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党委书记张晓宏说:" 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更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指明了方向。" 苏州大学作为 " 双一流 " 高校,近几年也在积极布局学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发展。

瞄准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 " 新赛道 "" 主赛道 ",2019 年底,苏州大学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启动建设未来校区,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学校先后与亨通、汇川等行业企业共建 " 未来通信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院 " 等 20 余个创新联合体,发起成立 " 全国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 中德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 头部企业 + 大学 " 的创新模式不断形成。2023 年,国内药学领域首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 国际创新药学院 " 落地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正式启动建设。

张晓宏表示,下一步,苏州大学将以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为牵引,布局实施 " 产研融合一体化创新行动 ",更好发挥未来校区在推进区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推动和实现 " 从 1 到 100" 特别是 " 从 1 到 10" 的突破和转化应用、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戴勇:

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协作,推动合作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

△戴勇

县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 " 主战场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委副书记、区长戴勇介绍,去年以来,大丰区进一步深化与长三角城市群的产业链供应链协作,全力支持合作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区产业项目来自长三角地区占比 80% 以上,一批百亿级重大项目全面推进。

戴勇建议,进一步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推动长三角地区合作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 建议将长三角地区合作共建园区列入全国重大产业布局的载体平台和沿江、环太湖产业项目向沿海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将更多产业促进政策在合作共建园区先行先试,更大范围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跨区域协同。"

戴勇表示,将积极参与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协作,加快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建设,推动沪苏大丰产业集聚区等三个合作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打造产业转移、创新转化、功能拓展的实践载体。

全国人大代表蒋立:

建议推动长三角区域协同降碳形成示范效应

△蒋立

长三角地区不仅是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还是能源消费、碳排放高度集中区域。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南京市工商联主席、总商会会长蒋立了解到," 由于碳排放存在空间溢出和地区流动,长三角地区依靠独立的地方治理模式来推动碳减排难度较大,迫切需要通过城市群协同降碳推动高质量发展。"

" 建议长三角地区各扬所长,推动能源协同发展。" 蒋立建议,以现代化能源大系统建设为重点,以能源基础网络建设和装备发展为抓手,依托一体化发展优势,建立集成优化、区域联动、智能调控的能源系统。

蒋立建议,加强分工合作与新能源开发,强化上海在新能源技术研发、产业总部、国际营销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发挥江苏、浙江光伏产业链和核电零部件产业的优势,提升安徽在新能源电气产品和生物质发电应用方面的竞争力。

全国政协委员郝海平:

建议建立长三角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

△郝海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药科大学校长郝海平说,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感到很振奋,今年他带来的建议就是关于建设长三角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的。

郝海平介绍,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贡献了全国近 30% 的产值、30% 的药品销售额、1/3 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 但作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高地,长三角地区存在着区域协同能力不足、合作协调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郝海平建议,强化顶层设计和整体统筹,依托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科教及人才优势,整合中国药科大学、临港国家实验室、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上海医药集团等创新要素,构建跨区域团队、开展跨区域交流与项目合作,建设长三角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夯实协同创新体系。

在人才培养方面,郝海平建议产教深度融合,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具体来说,就是要推动地方政府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深入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和科研合作,尤其是要发挥高校人才库、智囊团的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作用,加强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医药研发平台之间的深度合作,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赵丹丹 刘伟娟 卢河燕

相关标签

长三角 高铁 上海 南通 代表委员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