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吉林 2024-03-09
“揭秘”殷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殷墟,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的发现和确定,是探索商文化、夏文化及上溯中华文明起源的原点和基石。

2024 年 2 月 26 日开馆的殷墟博物馆新馆(此前报道→殷墟博物馆新馆开馆,有只 " 手 " 非常神秘),更是让这里备受瞩目。

两会期间,总台记者对话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阳站副站长何毓灵,听他为大家 " 揭秘 " 殷墟。

百年才挖 5%,进度是快还是慢?

殷墟博物馆新馆,作为我国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专题博物馆,展出了青铜器、玉器、甲骨等近 4000 件套文物,其中四分之三以上文物属于首次亮相。

尽管展出的文物如此 " 豪横 ",但殷墟的发掘其实只进行了 5%。

"5%" 这个进度是快还是慢?殷墟还会挖多久?针对这些疑问,何毓灵表示,考古学追求的最理想的发掘状态应是用最小的面积解决最大的问题,而非 " 只挖了 5%" 的挖宝思维。

" 破解 " 甲骨文不可替代的力量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截至目前,殷墟出土的刻辞甲骨已超过 16 万片,发现单字约 4500 个,已释读的大概有三分之一。这些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我们保存了 3000 年前的文字,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 1000 年。

进入数字时代,科技手段是否可以替代人工去完成甲骨文的释读工作?

何毓灵介绍,从整体上看,仍然无法取代古文字学家传统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但科技手段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力量。比如:刻在龟甲和兽骨之上的甲骨文,无论保存条件如何,最终一定会出现老化。在这种情况下,数字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完整地保留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以及当时古人是如何使用的相关信息。

年轻人为何越来越爱去博物馆?

殷墟博物馆新馆自开馆以来,热度居高不下。

谈及 " 年轻人爱殷墟 "" 喜欢去博物馆 ",何毓灵认为,这是一场博物馆和当代年轻人的 " 双向奔赴 "。

一方面,近年来,博物馆事业高速发展,在展陈的理念和方法上充分考虑到了年轻人的需求,打造出了年轻人喜欢的氛围和环境。另一方面,是当下年轻一代不再简单地满足物质需求,在精神上有了更多的追求。他们愿意主动走入博物馆,去看、去了解历史文化。

这个春天,如果你周末有时间去殷墟博物馆新馆,打算先看什么?

指缝中流过 3000 年的 " 手 "

商代人洗澡时的清洁用具 " 陶㼽"

(相当于现代人的 " 搓澡巾 ")

殷墟唯一一件牛形的青铜容器 " ‘亚长’牛尊 "

来源:央视网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甲骨文 文献 博物馆 全国人大代表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