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吉林 2024-03-10
率先突破,吉林生态底色何以更亮?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2023 年,吉林省生态环境质量交出亮眼 " 成绩单 ",凸显出吉林绿色发展的 " 含金量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蓝天白云,已成为吉林的常态。

长春市以 " 一主六双 " 高质量发展战略为指引,努力构筑长通白延吉长避暑休闲冰雪旅游大环线和长松大白通长河湖草原湿地旅游大环线支点,做精生态旅游品牌,塑造生态保护新典范。图为风景秀丽的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 吉林日报记者 石雷 摄)

" 吉林蓝 " 的背后,是什么?

是长白山地的茫茫林海?是松辽平原一望无际的黑土地?还是风吹草低的科尔沁草原湿地?

站在 2024 年新起点,回望这片土地,绿意盎然的白山松水间,蕴含着吉林人民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深沉诗篇——

那是吉林人民对绿色发展的坚定信念,是对生态优先的执着追求,更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憧憬。

"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 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这条路要扎实走下去 "" 保护好黑土地、长白山,把这笔无价的财富保护好,留给子孙后代 "…… 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言犹在耳,吉林生态强省建设步履铿锵,生态底色越发鲜亮。

看成果 擦亮底色的 " 生态实践 "

" 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闻名全国,近年来我省通过立法和大力总结推广‘梨树模式’,在黑土地保护上持续发力。" 全国人大代表韩凤香带着春耕的泥土气,风尘仆仆进京参加全国两会。" 地垄上,行与行之间覆盖着厚厚的玉米秸秆,下面就是泛起油光的土壤,‘耕地中的大熊猫’我们一定会细心保护好。"

刚刚过去的 2023 年,吉林省的生态环境质量工作又交出一份 " 绿意满满 " 的成绩单——

吉林省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水环境质量再创历史新高,位居东北 " 三省一区 " 首位,改善幅度位列全国第二;

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 99.9%,吉林省生态质量状况连续 20 年保持良好,连续 13 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之一。" 不绿色不发展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以秸秆的综合治理为例,吉林省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每年秸秆产量高达 4000 多万吨,实现秸秆的综合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韩凤香代表说,这两年通过将秸秆留在土地上,为黑土提供保护,吉林的黑土地 " 肥料 " 越来越厚,地里土壤黑了,蚯蚓多了,产量高了。" 我们还在探索玉米秸秆养牛,牛粪发酵还田的循环经济模式,黑土地上的秸秆变‘宝’,好地出好粮。"

近年来,靖宇县整合松花江沿岸生态旅游资源,凭借资源要素丰富、产业底蕴深厚等优势,生态旅游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图为白山湖仁义风景区。(吉林日报记者 潘硕 摄)

从繁星无影、河水黑臭,到蓝天长在、清水绿岸,吉林省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建设美丽中国的 " 吉林样板 "。

位于吉林省西部的查干湖,就是一个生动的案例。为实现松花江—查干湖—嫩江水体转换,吉林省在查干湖谋划实施环湖种植结构调整等项目 23 个,投放 3000 万尾鱼苗 " 以鱼净水 ",还林还湿还草 12.2 万亩,2020 年以来,查干湖库区水质稳定保持在Ⅳ类。

依湖而建的查干湖生态小镇,充分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 " 年年有鱼,年年有余 "。

看亮点 持续释放的 " 生态红利 "

2023 年 8 月,长春北湖湿地公园花海百花齐放,五颜六色的花朵争奇斗艳,美不胜收,引得游客们来此赏花游园、拍照打卡。( 吉林日报记者 潘硕 摄)

" 如今,在朋友圈‘晒’吉林蓝,已经成为吉林人的一种习惯、一种骄傲。厚重的‘家底’不仅要守好、护好,更要发展好,使之更好地造福于民。" 韩凤香说," 近年来,我省‘生态红利’不断释放,吉林人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绿色福利’。"

"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习近平总书记用最质朴的语句阐明了生态环境 " 国之大者 " 的深刻道理," 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 就是吉林矢志不渝的决心和目标。

" 要让百姓抬头可见蓝蓝的天,就要出实招、上硬招,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巩固大气污染防治成效,全面改善空气质量。" 白城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刘景利说,结合实际,白城地区积极推进燃煤锅炉管控,建立底数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实施 65 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不断淘汰和取缔 10 蒸吨以上老旧燃煤锅炉,目前是全省唯一一个全域实现热电联产的地级城市。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吉林大地上绿色发展的 " 生态样本 " 越来越多。

沿着布尔哈通河和烟集河两岸望去,城市的公共空间与周围的自然山水相得益彰,众多 " 口袋公园 " 成为市民游玩的热门打卡地。延边州生态环境局局长孙东升介绍说,延边以 " 一盘棋 " 思想统筹 " 三水 " 共治,聚焦 " 人水和谐 ",延边州 24 个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提升至 95.8%,水质提升实现 " 三连跳 ",创 " 十四五 " 以来最好水平。

群众身边的优良天数、映入眼帘的碧波荡漾、一望无际的万顷良田,是吉林人民可触可及的生态 " 福利 ",更是吉林振兴发展的绿色底气。

看目标 实现可持续的 " 生态愿景 "

秋日,大群灰鹤聚集吉林镇赉莫莫格湿地,拉开秋季候鸟迁徙的序幕;同时抵达莫莫格的还有大雁、野鸭等候鸟。(潘晟昱 摄)

为了让绿色成为发展最亮底色,吉林站在振兴发展大局纵深谋篇布局。

多年来,吉林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推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以生态产业化为路径,加快 " 两山 " 转化步伐。加快推进绿色农业发展步伐,向绿色要特色。同时深入发展冰雪经济和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吉林振兴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提质、扩面、增量,吉林省生态创建在全域范围内有序推进。

"2023 年,我省以‘实现生态县创建县域全覆盖、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国家级工业园区全覆盖’为目标,通过生态示范创建工作统筹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巩固我省生态环境优势,推动生态价值转化。"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王宏媛介绍说。

绿色底色不断厚重,美丽气质愈加彰显。

吉林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高人们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的意识,为鸟类的生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图为白尾鹞在长春南湖公园雪中捕食。(徐建国 摄)

吉林省生态环境优势持续巩固,逐步打造了 " 绿水青山、冰天雪地 " 两座 " 金山银山 "、" 长白山、查干湖 " 两块 " 金字招牌 "、" 东有虎豹、西有鹤乡 " 两个 " 生态地标 "。

目前,全省共有 11 个县(市、区)获得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6 个县(市、区)获得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实践创新基地称号。绿水青山黑土地、蓝天白云好空气,日益成为吉林优美自然环境的生动写照和人民高品质生活的标配。

" 我们正在研究编织美丽吉林建设的规划纲要,聚焦吉林维护‘五大安全’的职责使命,以‘ 4+6 ’模式,对美丽吉林中长期建设进行全面谋划和系统布局,扎实推进生态强省与美丽吉林建设有序衔接。"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陈明辉介绍说,生态强省提档升级,我们将扎实推进生态强省与美丽吉林建设有序衔接,塑造吉林新的发展优势。

"4" 即全领域推进生态环境系统治理保护的先行示范区,高水平建设全国黑土地保护利用的先行示范区,高标准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先行示范区,全方位打造绿水青山冰天雪地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先行示范区。

"6" 即清洁低碳、动力十足转型发展样板,蓝天碧水、健康安宁的宜居家园样板,沃野千里、优质高效的土壤保护样板,命脉相连、持续稳定的生态安全样板,粮香果鲜、冰兴雪旺的生态振兴样板,智慧高效、现代文明的环境治理样板。

一项项指标,一条条举措 …… 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吉林追青逐绿,久久为功。

来源:彩练新闻客户端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吉林 成绩单 绿色发展 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