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我在周至县㠇峪乡工作时,坊间有个说法叫 " 周至废干部 ",这个 " 废 " 就是 " 好火废炭,好菜废饭,好女废汉 " 的那个 " 废 "。
那时刚从十年非常时期走出来,一些造反起家的闹字号干部还把持着一些岗位,加上周至刚从咸阳地区划归西安市,市上派来一些干部常常融不进去,歪风邪气盛行,工作局面很难打开,领导干部也不安心,班子频繁调整。
有一位 B 姓县委书记被搞得心力交瘁,以割阑尾为名到西安住院,躲几天清闲。谁知几个闹字号也没放过他,追到病房,拿草绳绑个萝卜,说:"B 书记,听说你肠子坏了,我们来看看你,咱周至穷,也没啥好礼行,驾,地里拔了个萝卜,你坐下。"
还有一位 L 姓书记,在西安也算能力强的干部,有文化,爱书法,最早把道教圣地楼观台开发成旅游热点,其中主要的石碑是他题写。后来也被整的灰头土脸,调回西安时,某局长拉住不让上车,说:"L 书记,你坐了周至几年车,先把这些年来回的油钱算一下。你走了,咱周至也没啥土特产送你,你把你在楼观刻的碑子背回去当礼物。"
后来,市委下决刹住周至的歪风邪气,市委副书记孙殿奇率领工作组蹲了大半年,下硬手撤了几个闹字号,整顿机关作风,大幅度调整了班子队伍。周至的局面才渐渐走上正轨。
闹的最凶的局长后来跑到北京《人民日报》社上访,每次想混进门都被站岗武警发现而不得逞,他很纳闷,报社这么多人出来进去也没人管,武警咋偏偏就能认住他?后来他仔细观察,报社的人上下班爱提个暖水壶,下班回家捎一壶开水做饭。他灵机一动,花五块钱买了个暖水壶,提着大摇大摆混了进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