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把南京所有的博物馆都画一遍,再把南京的遗迹画一遍,到年底,阿姨给你们做个展览好不好?” 3 月 14 日下午,回到工作岗位上的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给南京市赤壁路小学五二中队的孩子们布置了一项特别的“任务”。
这项任务源自孩子们给宋燕写了一封信,还画了一幅画。“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宋燕阿姨给习爷爷讲了六朝博物馆里网红落地窗的故事。透过这扇玻璃窗我们能看到自然和现代的结合,于是我们就将它画了下来。”画作的作者接天齐同学说。
原来,3 月 5 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宋燕向总书记讲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六朝博物馆一面“落地窗”去年登上热搜,今年春节的“龙年窗花”又吸引了更多游客市民打卡拍照。这扇窗是观赏城市美景和感知历史文化的窗口,而博物馆是连通古今、走向历史深处的“窗口”。
数据显示,2023 年南京接待游客 2 亿多人次,全市博物馆就接待了 3448 万人次。来博物馆参观的观众也呈现几大特点。“年轻人明显增多,我们做过一个调查,10 岁到 39 岁的观众占到 70% 左右。”与此同时,宋燕还关注到,年轻人特别喜欢穿汉服打卡博物馆,“这种现象是青年群体文化自信的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年轻人身上展现新风采。”此外,亲子游、研学游也明显增多。
为了让博物馆能接好这“泼天的流量”,让博物馆热持续“保温”,宋燕做了不少调研,致力于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感。“今年全国两会上,我一共提交了 5 份建议,其中有一份就聚焦于 ‘1 米的高度 ’。我们在日常工作当中,经常会和小朋友们交流,博物馆的展览包括文字的解读、展柜的高低、灯光的明暗,对孩子们来说是否能适应?结合调研,我们想针对儿童参观博物馆制定一些标准。”宋燕表示,她提交的建议已有一些收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回复。
“总书记嘱咐我们:‘ 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更成体系,同时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宋燕透露,相关报道出来后,全国各地的博物馆的同行们纷纷给她发来了消息,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好、领悟好、传达好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回到南京后,宋燕也第一时间通过履职分享、交流座谈等形式,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家一致认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对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促进南京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把博物馆事业搞好,这也是我和同事们一直努力的方向。”宋燕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要求新求变,无论是硬件、软件都要不断“升级”。为了让博物馆更有看头,每年她和同事都会针对馆藏文物的特点,挖掘文物背后的信息资料,做一些展览。“今年我们南京市博物总馆已经策划了将近 20 个展览,其中 2 个特展,8 个重点展览。”
眼下,宋燕和同事们已经开始为 5·18 国际博物馆日做起准备。“我们策划了一场遇见博物馆的活动,在暑期也将推出 ‘ 文博之夏 ’ 夏令营活动。”宋燕希望,通过博物馆人的努力,让更多的青少年朋友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共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弘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徐苏宁 / 文 顾闻 钱念秋 / 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