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刘仪蒙 王兆辰 记者 顾潇)3 月 20 日,扬州市职业大学举行了以 " 美丽运河,美好扬州 " 为主题的团团公益课堂启动仪式,让学科专业助力运河文化创新发展。同时,现场以文化集市的形式展示了学生的公益课程内容,为城市传承运河文化、学校培养技能人才、学生发挥个人特长提供了交流合作的新平台。
△公益课程展示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通讯员供图
当天活动以中外学生合作的情景短剧《郑和返乡记》开场。来自印尼等地的留学生们循着当年郑和下西洋的行迹,沿运河北上,一路见证着运河辉煌的过去和美好的明天。公益课堂展示共有 " 运河与文化 "" 运河与生活 "" 运河与科技 " 三个主题。艺术学院手工制作大运河文创产品、经贸学院用传统拓印讲述运河漕运税收、生物与化工工程学院用现代技术复原历史上的运河美食、土木工程学院建沙盘再现运河古建筑技艺、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通过仪器调研运河水质、信息工程学院利用数字智能让大家足不出户游运河 …… 各式各样、寓教于乐的小课堂,体现学院各自专业特点的同时,让参与者不仅能感受到运河文化的博大精深,还体验到知识创造美好生活,让运河更美好的意义。
团团公益课堂是扬州市职业大学将青年志愿服务和各学院专业特色相结合,面向中小学生、社区等人群开展的公益性活动。今年是学校举办团团公益课堂的第三年,也是扬州牵头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的第十年。在课程设计上,除了发挥各学院的专业优势,还创新性地要求学生以运河为主题,用所学专业知识来传播运河文化。扬州市职业大学团委书记夏晓青告诉记者,公益课堂的形式一方面能够服务社会,另一方面能够发挥学生专业所长,让专业技能得到更好实践,学生对这种形式也比较感兴趣。
从学生前期研究、老师参与指导到学校评选立项,经过层层选拔,最后共有 18 个项目入选了团团公益课程。用自己的专业传承发展运河文化,该活动得到了学生们的踊跃参与。扬州市职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陈亚鸿表示,团团公益课堂的创立初衷是让学生用知识回馈社会。如今,课程已经逐渐成为品牌活动,课程内容不断迭代,深度广度不断增加。学生的专业水平在提高,学校的培养方式在进步,社会对这一类课程活动的需求也在增强。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