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胰腺上文身,你听过吗?近期,苏大附二院成功开展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文身术(EUS-FNT),为一例胰腺微小病灶患者实施微创手术治疗。
64 岁的苏州市民赵阿婆两年前被确诊胰腺尾部存在一处病灶,随访观察发现近期该病灶略有增大,于是前往苏大附二院就医,要求进行腔镜手术。在进行了 CT 和 MRI 检查后,医生发现阿婆胰腺尾部的圆形病灶大小仅 7*8mm,考虑是神经内分泌瘤。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恶性潜能,外科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案,也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愈该类疾病的方法。不过,病灶这么小且隐藏在胰腺深处,腹腔镜视野下胰腺表面正常,很难准确定位病灶。如何精准切除,成为治疗的关键。
得知这一情况后,苏大附二院消化内科主任胡端敏联想到,上世纪 70 年代有学者提出通过注射化学染料来辅助腔镜手术定位,目前该技术已成熟应用于结肠病变的腹腔镜术前定位。此外,在小肠镜检查中,纳米碳 " 文身 " 也常用于标记识别。那么对于紧邻的胰腺小病灶,可否也通过 " 文身 " 来标记定位呢?
为了解决难题,团队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后发现,其实早在 2002 年就有国外学者提出了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文身技术,并提出超声内镜引导下可实现腹腔镜下胰体尾肿瘤切除的术前定位。但是,后续报道却较少。目前该技术常用的染色剂有印度墨水、无菌碳基墨水和亚甲蓝等。亚甲蓝是国内常用的染色剂,容易获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且不良反应报道较少,但并没有文献说明使用亚甲蓝标记胰腺病变的合适浓度、用量等。
无奈之下,胡端敏团队决定成为这个 " 吃螃蟹的人 "。通过实验自行研究探索,先后经过在大鼠、猪胰腺上的多次实验,终于确认了亚甲蓝的最佳使用剂量、浓度及有效的手术时间窗。
完善术前准备后,消化内科团队为赵阿婆正式实施了超声内镜引导下胰腺细针文身术,术前在超声内镜引导下距病灶外体侧 3mm 处正常胰腺包膜下胰腺实质及胰腺表面注射浓度 0.005 mg/L 亚甲蓝 0.5mL。定位染色完成后,由普外科医生进行手术 " 接力 "。术中,普外科医师在腹腔镜下沿着赵阿婆的胃大弯打开部分胃网膜后,于胰腺体尾部清晰可见术前亚甲蓝标记。随即,使用超声刀解剖游离胰腺体尾部,解剖出脾静脉,于静脉上方、亚甲蓝标记肿块右侧切断胰腺。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手术过程顺利,赵阿婆也没有出现术后出血、感染、胰瘘等并发症,术后 2 周便康复出院。
胡端敏介绍,近年来腹腔镜手术凭借其微创、缩短住院时间、不增加并发症等优点已成为局限期胰腺小病灶的首选术式。但遗憾的是,腹腔镜操作削弱了术者触诊能力,加之胰腺位置隐蔽,与腹膜后均匀的脂肪不易区分。因此,外科医师往往面临术中病灶难以定位的困难。
有研究显示,腹腔镜下病灶定位失败后,转为开腹手术的概率高达 30%。由此可见,无法定位的后果可能是错失病灶、盲目手术、扩大手术范围甚至放弃手术。传统的影像学如腹部超声、CT 及 MRI,虽具有无创、操作方便、可重复检查等优势,但在面临胰腺微小病灶的腹腔镜下胰腺体尾部切除术 ( LDP ) ,其术前定位的准确性均不理想,而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文身术却能够改善这一局面。通过术前给胰腺 " 文身 " 染色,能够帮助腹腔镜手术医师快速定位病灶、减少手术时间、保留更多正常胰腺组织,同时也有助于达到精准 R0 切除(指完整切除肿瘤且镜下观察切缘为阴性,即无肿瘤残留)的目的。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高达
图源:苏大附二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