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9 日,武汉大学(以下简称:武大)发布公告称,即日起关闭 2024 年赏樱预约通道,声称 " 来年花开再相约 "。
伴随四月的来临,武汉的赏樱季已接近尾声,犹如樱花之美——短暂而绚丽。
这个春季,武汉和天水一并成为中国文旅的 " 顶流 "。
从相关电商平台获取的数据显示,3 月以来," 樱花 " 相关搜索量环比增长 146%,在前 10 名的樱花城市当中,武汉名列第一;其中 " 东湖樱花园 "" 武汉欢乐谷(樱花季)"" 武大樱花 " 均为关联热搜词,跟 " 樱花 " 相关商品也成为热搜。
足见,关注热度已转化为经济能量,武汉以樱花为 " 媒 ",撬动了全城的 " 春日经济 "。
为了迎接樱花季,武汉调动各种行政和社会力量,举办各类活动,承接海内外的旅行和商务团体,在机场、高铁站和酒店摆放《樱花地图》和《赏花指南》,通过举办樱花市集、非遗传统、国风巡游和马拉松赛事,以樱花为契机全面推动城市旅游。
不仅是文旅版块,从湖北省级层面到武汉市也都相继举办多层次的招商和经贸活动,邀请国内外经济组织、跨国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嘉宾出席,充分体现湖北尤其是武汉的投资和营商环境,并为这场 " 春日经济 " 赢得了丰硕成果。
为何樱花能为城市带来如此巨大流量呢?这背后的文旅和经济逻辑又是什么呢?
堤角公园樱花绽放,一举成为武汉和游客的赏樱热点。 武汉市委宣传部 供图
一
阳春三月,武汉全城超 50 万株樱花树竞相盛开,吸引着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绚丽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如云似霞地绽放在英雄之城。
身为中国的 " 樱花之都 ",武汉拥有近 70 余处城市赏樱地标,南来北往的游客和摄影师慕名而来。
地处长江中游,武汉拥有丰沛的雨水和丰富的植被,一年四季都拥有美丽的景色,3 月樱花季,人们会聚集在樱花树下,赏花、喝酒和聊天。
3 月下旬,我到武大观赏樱花,眼前的景象令人惊叹——近 3000 株樱花在武大校内竞相开放,绚丽多彩," 樱花城堡 " 的建筑风格遵循中西合璧,深绿色琉璃瓦永不过时,它们和四周的绿树、樱花树相互映衬,彼此成就,难怪让人流连忘返。
作为武汉赏樱 " 顶流 ",武大的赏樱预约开通即被秒抢,部分游客只能在校门口失落地徘徊。
武大校方也充分利用樱花季的到来,特意安排院士、资深教授亲自上阵,为前来参观的学生举办思想和学术讲座,还通过举办音乐会、开放实验室,让参观者全方位认识学校的历史传统和学科实力。
浙江宁波游客王佳青原计划今年到日本京都、大阪观赏樱花,但她看完往返机票和当地酒店价格,决定把赏樱目的地改到武汉。
当从机场抵达武汉市区后,她很快发现自己这个选择 " 很正确 "。
武汉把樱花季升级为盛大节日,从大学、公园、商场、酒店和公交车站,到处都是赏樱热点,而赏樱的服务也很到位,当地还设立了樱花地铁专列和赏樱公交车,晚上樱花灯光秀 ……
王佳青成功预约到武大赏樱名额,她把预约短信截图发表在社交平台,网友纷纷留言称 " 太幸运了 "。
武汉大学樱花盛开,校园成为了花的海洋,吸引了无数外来游客。 澎湃新闻记者 韩雨亭 摄
在旅游期间,她喜欢在樱花树下漫步,望着那些身穿汉服的年轻人、喧闹的樱花市集,以及琳琅满目的商品,这一切,让她感到 " 春天的朝气 " 扑面而来。
尤其在武大看见樱花纷纷飘落时那一幕,更令她一生难忘。
" 这或许就是网友说的中国式浪漫。" 王佳青说,这趟旅程很充实饱足,她不仅看到了梦寐以求的樱花,更从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那些砖红或青灰的老建筑中看见了武汉的城市风云。
这个春天,王佳青的故事在武汉并不鲜见。北京游客李明艳为到武汉参加马拉松比赛,特别向单位请了一个年假。她说,樱花才是此行的 " 原动力 "。
" 通常别人观赏樱花时,多数是欣赏满树的繁花,但我认为樱花花瓣飘落时才是最美时刻,像冬天的雪花一样地飘落。" 李明艳说,她这几天也在思考,为什么樱花如此具有吸引力,它究竟美在何处?
武大生命科学学院杜巍。 澎湃新闻记者 韩雨亭 摄
在武大生命科学学院任教的杜巍给出了答案—— " 它是春天的浪漫与生命力的象征。"
他曾是河南开封一所高中教生物学的教师。2006 年,他报考了武大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研究生,最终也在武大念完博士,目前留在武大任教,研究植物分类与进化生物学相关课题,樱花也在他的研究范围内。
在读书期间,他曾居住被武大人称为 " 樱花城堡 " 的老斋舍。每年 3 月,老斋舍下的樱花大道上繁花锦簇、落英缤纷,粉白色的花瓣与百级台阶相伴相依,独具意境。
作为研究植物的学者,他眼里的樱花不只是视觉之美,还有能通过显微镜和其他研究方式才能发现的科学之美。为了传播自己的所学,他还专门创建了一个自媒体账号发表文章,科普一些知识。
" 樱花的花瓣能体现不同的美学表达,单瓣与重瓣的樱花有不同的美。" 杜巍说,樱花开放时间很短,赏花期只有 10 天左右,同时盛开却又同时飘落,这使得它获得和其他花卉不同的观赏性格。
" 樱花盛开时,花团锦簇,很有生命力,但它的绽放却是那么短暂和绚丽。" 杜巍说,樱花在体现自然的生命力之际,同样伴随着淡淡的哀愁。
二
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江汉大学中国中华樱花研究中心主任蒋细旺认为,樱花也进一步推动了城市旅游。此前为研究樱花,他几乎跑遍国内的樱花产区景点,对樱花在中国的种植情况了若指掌。
那么,樱花如何一步步成为武汉,乃至湖北的文旅名片呢?
在武汉许多孩子的心中,樱花似乎已经和黄鹤楼、长江大桥、热干面一起,成为了城市的象征。
武汉樱花的走红始于武大。自上世纪 80 年代起,前往武大观花的人数已经初具规模。
武大毕业生骆毅与武大的缘分,始于 1996 年的一个春天,那时他正读高中一年级。
" 落英缤纷之际,我们全家人兴致勃勃地从汉口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来到武大,期待观赏久负盛名的武大樱花。走在开阔的未名湖边,我被校园的美景和历史建筑深深吸引,追逐着灿烂的阳光,踏着飘落的樱花花瓣,享受着校园春色。记忆里,漫天纷飞的樱花是那么灿烂。" 骆毅在文章《珞珈山下,岁月有痕》中回忆称。
带着对武大的仰慕和樱花记忆,三年后,他报考了武大,当拿到学生证时感到 " 兴奋而自豪 "。
上世纪 90 年代末期," 看樱花,去武大 " 成为当地广告语,一夜之间,武大樱花路人皆知,武汉当地公交汽车为抢夺乘客还打起樱花广告战。
1999 年,我国宣布增加公众法定休假日,春节、" 五一 " 和国庆黄金周应运而生。
据公开数据统计显示,2000 年到武大赏樱花的游客总人次突破了 100 万。
2001 年,樱花季也人气不减,武大校园人流量达到 150 万人次,当时武汉市常住人口是 800 多万,相当于每 6 个武汉人里,就有 1 人会去武大赏樱。
武汉一家旅行社负责人徐忠回忆说,当年每天进出武大最高人次已接近 10 万量级,几乎相当于 2023 年北京故宫高峰期日接待游客数量。
2012 年以后,3 月赏樱季,武大平均每日接待十多万游客,高峰时更超过 20 万人,让学校不堪重负,曾有网友戏称 " 来武大看一场人海,是每一朵樱花的梦想 "。
" 春天后,大家都数着日子等待樱花盛开,但真到了那一天,却很难挤进去。" 罗成回忆说,他现在湖北省直机关上班,早年未能考上武大,他遗憾了很久。
樱花不仅是武大的招牌,更是武汉的软实力。从 2000 年开始,武汉因樱花而成为初代网红城市。
武大樱花的声名远播,让武汉市民对种植樱花更是情有独钟。
不久前,武汉发布了《相约春天赏樱花—— 2024 浪漫武汉赏花游指南》以及赏樱地图。其中,位列武汉 " 十大赏樱点 " 的西北湖绿化广场已是资深的网红樱花林,目前栽种有 460 余株樱花,大多分布在黄孝西路两侧。
这里的樱花缘起于 2000 年的武汉春季全民义务植树。24 年时间,武汉市民见证了这片樱花林的诞生、壮大和走红。早年曾参加过植树的市民,几乎每年都会来观赏自己亲手种下的樱花。
西北湖绿化广场只是武汉扩种樱花的缩影,早已享誉世界的武汉东湖磨山樱园亦是如此,这座始建于 1978 年的樱花园已和日本青森县的弘前樱花园,美国的华盛顿州樱花园被并称为 " 世界三大樱花之都 ",这里绝大部分樱花是上世纪 90 年代末期栽种的樱花,占地 260 亩,有樱花树 10000 株, 樱花依着青山绚丽盛开,令人称奇。
2000 年以后,伴随互联网的推波助澜,武汉樱花已经走红论坛和旅行网站,而东湖磨山樱园也和武大一起,一举成为武汉重要的赏樱目的地。
高铁时代的到来,让位居高铁网中心城市的武汉,更是一跃成为国内炙手可热的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批外地游客的到来,游客数量每年飙升。
徐忠说,每到樱花季,他所在的旅行社忙得 " 快要飞起来了 ",全市酒店一床难求,只能停止接单。
据经济日报报道称,2018 年,武汉共接待游客 2.88 亿人次,赏花高峰期接待游客 8496.6 万人次,赏花游综合收入达 157 亿元。
社交平台更是让武汉成为赏樱 " 顶流 " 城市。据统计,武汉连续 5 年荣登赏樱热度榜首,成为 " 樱花第一城 "。
去年,据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不完全统计,武汉全市 161 个赏樱点,其中有 40 个种植樱花百株以上,仅东湖磨山樱园一家就有赏樱游客 70 万人,单日入园游客量最高达到了 7 万余人,接待旅行团队约 500 批次,其中多为跨省旅行团、港澳旅行团,此时的武汉樱花已享誉海内外,让樱花季成为另一个 " 黄金周 "。
三
由于武汉赏樱花游客数量不断创造历史新高,乃至香港、澳门和东南亚也有游客慕名而来,武汉当地党政主要领导开始思考起来 " 赏花经济 "。
武汉的 " 赏花经济 " 与日本的 " 樱花经济 " 具有相似逻辑。
每年 3 月末到 4 月中旬,樱花盛开,日本吸引了数百万国内外游客前往赏樱。2019 年,日本樱花季吸引了约 6300 万游客,其中超过 500 万来自海外,为日本旅游业带来巨大收益,催生了独特的 " 樱花经济 "。
武汉东湖磨山樱花吸引了很多年轻汉服爱好者到此拍摄打卡。 澎湃新闻记者 韩雨亭 摄
日本的 " 樱花经济 " 局限于文旅和消费,而武汉的 " 赏花经济 " 却最终走出了自己的路径和模式。
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武汉市政府把花卉定为城市蝶变的战略之举。
2012 年 8 月 23 日,《武汉市赏花游发展规划(2012-2020 年)》获武汉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
根据规划,武汉市以 2015 年在武汉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为契机,打造 " 两园 "(东湖赏花园、张公堤森林公园)、" 六区 "(新城区六大山水田园赏花区),推出东湖四季国际赏花游等十大精品赏花线路,使武汉成为享誉全国的花城和赏花游目的地及华中最大的花卉交易中心,把赏花游发展成为武汉市旅游业的重要支柱。
东湖赏花园规划由 10 个专业精品赏花园组成,除现有的梅园、樱花园、荷花园、杜鹃园、牡丹园等 5 园外,将整合发展武汉大学樱花园、武汉植物园、马鞍山森林公园,筹划新建落雁岛玫瑰园和磨山四季花园。
武汉中心城区也将培育 18 大赏花公园,装扮黄浦大街、中山大道、汉街等 11 条景观花街,以城市环线和长江大道、武汉大道,打造五环两轴赏花带,形成 " 城在花中、花在城中 " 的城市花海生态景观。
为确立目标和进度,武汉还列出三年行动计划,规划了 4 大类 26 个项目,预计总投资近 200 亿元,建设 10 大赏花之城项目、10 大种苗繁育基地、10 大旅游基础设施和环境治理项目、10 大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道路标识系统。其中,东湖基础设施建设预计投资 85 亿元,重点建设东湖通道、东湖南路、东湖绿道、梨园广场地下停车场等项目。
此举让武汉实现了 " 春有樱花夏有荷,秋赏桂花冬品梅 "。该举措指向一个明确目标—— " 力争到 2020 年达到 200 亿元的赏花游综合收入 "。
2013 年起,武汉市内公园便以 " —园—花 " 标准打造,解放公园的桂花、中山公园的斗球、汉阳公园的牡丹、青山公园的杜鹃、沙湖公园的荷花和常青公园的紫薇。
武汉在樱花种植方面花了很多力气,早期从武汉动物园、墨水湖、王家墩、龙王庙等 35 个公园开始首次栽种樱花;早年已经种植了樱花的如东湖磨山樱园,解放公园、东湖磨山樱园、龟山风景区、黄鹤楼则不断补种新品种,以延长花期、丰富景观,几乎实现了 " 遍地开花 " 的效果。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武汉当地园林部门根据不同类型的公园,进行多次补栽和配置。以解放公园为例,从 2003 年到 2022 年期间,历经 4 次补栽,终于集齐早中晚樱在内的一百多株樱花。
截至目前,武汉拥有超 50 万株樱花,161 个赏樱点;全市 100 多个公园,几乎都有樱花,着实确立了 " 樱花第一城 "。
武汉东湖磨山樱园一角。 澎湃新闻记者 韩雨亭 摄
武汉樱花知名度的不断攀升,吸引游客也在呈倍数递增," 赏花经济 " 也快速兴起。
此前,武汉市委、市政府还成立了赏花游发展领导小组,全面启动赏花基地建设,包括出台赏花游的建设方案,推出精品赏花游线路,加大了从基础设施到文化引导的投入力度。
2020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说道:" 我们相约春天赏樱花。"
此后连续三年春天,武汉都以隆重方式举办樱花季," 相约春天赏樱花 " 已成湖北公共品牌,而樱花的内涵和意义在不断扩充和延伸。
武汉市投资促进局一位负责人说,樱花季已不仅仅是文旅活动,也已成为了当地重要的投资促进的品牌活动。
3 月以来,武汉打造樱花季投资促进平台。3 月 13 日,"2024 武汉—杜伊斯堡经贸交流会 " 成为赏樱季投资促进的首场活动,这次会议深度探讨武汉和德国杜伊斯堡两地的经贸往来和新能源合作;3 月 20 日,中法生态城签约十周年暨第七届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也在武汉召开,它也成为中法合作的样本;3 月 27 日,2024" 投资武汉 " 全球招商暨一季度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大会举行 ……
樱花季投资促进活动既推动了一批项目签约落地,也扩大了 " 相约春天赏樱花 " 的品牌和城市、区域知名度,还促进了武汉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 赏花经济 " 正在湖北全省推行,襄阳、宜昌、黄石、十堰、荆州、荆门、孝感、黄冈、恩施和咸宁也纷纷推出赏樱目的地。
2024" 相约春天赏樱花 " 暨湖北最美赏花季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时,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负责人率领 17 市州文旅部门负责人到场参加,形成了抱团发展的态势。
自 2021 年起,湖北省已连续 3 年在樱花季期间举办系列活动,以此提升湖北文旅总体形象和辨识度。
武汉市投资局上述负责人说,由于湖北和武汉当地很多活动都集中在樱花季期间举办,通常招商活动必须要很早开始筹备,从联系客商、洽谈项目、会务筹备到签约,事无巨细,以免邀请的嘉宾和客商 " 撞车 "。
樱花让武汉被年轻一代看见,重新认识了这座具有悠久历史的英雄城市。
武汉当地的年轻人也以樱花为创作灵感,推出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樱花咖啡、甜品、玻璃杯、明信片、马克杯、背包 ……
很显然,上述传统的文创产品已无法满足年轻受众。此时,一部被视为迭代的文创产品——沉浸式悬疑剧《樱缘》,今年在东湖磨山樱园的开演引起了媒体和游客的兴趣,纷纷购票参与体验。
这是由当地年轻人创作的悬疑和浪漫故事,现场采用了交互式演出,观众在演员的引导下,共同破解主角离奇死亡的谜题,打破传统演出的局限,极大提升了观众的观剧体验。
这部剧的制作人陈麟对我说,如此创新也是为了吸引年轻人群体,让他们在观赏樱花中多一些艺术体验。
由于樱花边际效应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前来武汉赏樱的客流也在不断创新高。以东湖磨山樱园为例,今年预计总客流量将超过 700 万人次。
徐忠说,他前段时间率团到东湖磨山樱花园,未承想路上堵了近两个小时,好不容易到了,却发现司机根本找不到停车位,这让他和同事手忙脚乱。
这个场面也让他隐约意识到,武汉文旅一个新的时代,或许正在来临。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