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4-04-02
肖复兴:书写天坛里的芸芸众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3 月 30 日,当代散文家、编辑家肖复兴《天坛新六十记》新书分享会在北京举办。

△分享会现场

该书并不是一本介绍天坛历史或书写天坛风景的导览之书,而是作者在天坛所见所闻所画所遇所思所忆的拾穗小札,是一本个人片段式、短制式的即兴随感。作者借在天坛写生的机会,将来往于此的寻常百姓的生活点滴、人生际遇,一 一记录。

说起创作缘起,肖复兴表示,退休之后常到天坛去画画打发时间,开始的时候脸皮薄,人家一围着看,赶紧合上不好意思给人看。画了几年 " 脸皮渐厚 ",人家看便也就让人家随便看,而且大家都很友好,都说画得不错,他心里不由也美滋滋的。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无形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和生活半径,也见识了很多未曾了解过的人生故事,《天坛新六十记》就是这么写下来的。

△《天坛新六十记》

与故宫、颐和园、圆明园这些旅行 " 打卡地 " 相比,天坛更平易近人,它在地理位置上与居民区紧紧相依,四周是成片的居民楼和平房老街区,遛弯的居民与远道的游客交织,成了天坛独特的风景。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认为,天坛作为祭天的庙堂,在人们的印象中总是庄严而神秘的,但肖复兴的写作赋予了天坛新的生命力。他把这几年他所见到的熟悉而又陌生的普通人写在了天坛里面,这些人和天坛的空间构成了新的北京生活和新的北京样貌。肖复兴对此表示认可," 天坛不是主角,来天坛的普通百姓才是。没有了他们,再伟岸的天坛,也只是一座空坛,只存在苍老的历史,没有新鲜的生命。"

分享会上,大家就如何写出好作品展开了讨论。

△左起张莉、肖复兴、韩敬群

张莉表示,好作品是一面镜子,能够立刻从中见出你我的真实," 肖复兴老师的写作没有拿腔作调的东西,而是直接捕捉生活,就像他的绘画一样是对生活的速写。他将我们日常生活的时光碎片截取后放在一起,呈现了不带滤镜的真实生活,因而每一篇读来都有趣生动。"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表示,关于天坛,肖复兴老师前后完成了 120 篇文章,篇篇角度不同,篇篇都很精彩,展现了肖复兴作为散文大家的功力," 这份功力有天分的因素,但更多的是来自他对生活的观察、琢磨。"

肖复兴认为,一个作家能不能写出好作品关键在于他捕捉细节、再现细节和描写细节的能力。《童老师》这篇文章描写了一位 " 北漂 " 童老师。与通常意义上的 " 北漂 " 不同,童老师并不是来北京谋求个人的发展,而是在退休后跟随子女迁到了北京。他在老家当老师的时候,人人都认识他、敬重他,来到北京后不得不接受没有什么朋友的心理落差。

" 在他临走时,我唤了他一声‘童老师’,这让他回头一愣。这一愣便是文章的点睛之笔了,如果没有抓住这个细节,这篇文章将很难处理。因此我觉得对于写文章来说,观察是第一位的,但如何去揣摩人物的心理,如何谋篇布局,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重要考验。" 肖复兴说。

肖复兴成名早,步入晚年依然坚持写作。张莉认为,文学史上有很多作家在晚年写出了非常优秀的作品," 这是写作者在经过长时间练习、规范之后,再把条条框框一一拆解后的放松。肖复兴老师的作品就带有晚年写作的松弛感,它是放松的,也是自然的。" 韩敬群亦认为,当下的散文总的来说偏 " 紧 "。" 大家都追求写美文,挖空心思想把文章写得漂亮,但我更喜欢放松的文章。肖复兴老师的散文介于两者之间,很放松,又有修辞。" 张莉还指出,散文写作应该求真。" 肖复兴老师的写作从来不去拔高什么东西,他就是把他的所见所思诚实地记录下来,因而能够引起我们的共情。"

△散文家、编辑家肖复兴

" 在中国,稍微懂得一点点文字的人,都一定受过散文教育的熏陶。但散文很容易写散,我的处理方式是——写小说时尽量用散文的笔法,让读者感到亲切;写散文时尽量用小说的笔法,讲究结构,重视结尾。" 肖复兴说。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陈曦

(出版社供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