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一江春水,两岸青山,数以万计的动植物、微生物聚集,相互竞争、相互成就,充满生机与活力,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 "。天赐酱香,成就仁怀世界酱香白酒核心产区的美名。
传递生态知识,讲好自然故事,更好赋能仁怀酱香白酒产业。本期『仁怀物种』,讲述白鹇的故事。
距第一次发现白鹇的踪迹,已是五年前的事。那年六月,我和林业科研人员穆君、张雷,去赤水河边一座山上安装红外相机,调查该片区野生动物资源。
这是一片接近原始状态的森林,距离最近的村庄,有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极少有人走进来。数年前,林业专家在该片区发现了贵州特有植物美丽红山茶,采集到国家重点保护植物野生黄莲、八角莲等。
山坡上的植被,以杂竹为主,间有山茶科植物和少量漆树、松树、杉树等。林地中,落叶形成的腐殖层,足有 20 多厘米厚,踩上去软绵绵的。
▲振翅的白鹇 穆君 红外相机拍摄
选择这里安装红外相机,一是它僻静,少有人干扰,二是经过时,穆君在石板上发现了疑似禽类的新鲜粪便。
我们在林子中布下的红外相机,后来拍摄到了白鹇活动的画面:清晨,一只雄性白鹇,带着几只雌性白鹇,从远处的树上下地后,走入取景范围,悠闲地在埋头觅食。
通常情况下,白鹇生活在这种竹木混合、乔灌结合的林地中。白天,它们多数时间在地面活动、觅食,偶尔到旁边树枝上休息。黄昏时,在雄性白鹇带领下,跃上树枝,并排蹲着休息。只有繁殖时,雌性白鹇才会在地面营巢产卵。
白鹇的雌雄十分容易分辨。雄性一身银装素裹,头上具有长而厚密如发丝的羽冠,拖着长长的白色尾羽;雌性上体棕褐色或橄榄褐色,下体胸后微缀黑色虫蠹状斑,尾下覆羽黑褐色而具白斑。
清晨的阳光,穿过树林上层叶片间的空隙,照射到林地中。画面中,雄性白鹇迎着阳光,振翅亮羽,形态好看极了,令观者感叹其 " 林中仙子 " 之美名绝非浪得虚名。
白鹇,是鸡形目雉科鹇属的一种留鸟,全球约有 10 多个亚种,中国境内已知有 9 个亚种。贵州山区分布的,大多是榕江亚种。此外,还可能存在峨眉亚种和指名亚种。
▲ 穆君 红外相机拍摄
在贵州多数山区,这种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禽,被称为 " 寒鸡 ",意思是说它生活在较高海拔的山上。通常,一只雄健的雄性白鹇,会带领两到三只雌性结群活动。繁殖期也可见较大群体活动,有时会多达 20 余只。繁殖过程中,雄性白鹇存在争夺配偶行为,往往是体格健壮者,会主导整个群体的交配权。
白鹇的食物丰富,小草、嫩芽、锥栗,以及蚂蚁等小昆虫,都是它们的食物,食谱十分丰富,据称已知的食物有 100 多种。
白鹇胆小、机警,生活在僻静之处。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雄性白鹇都会充当 " 哨兵 ",警惕四周情况。遇到紧急情况,雄性白鹇发出报警后,整个群体会跳上树枝避险,或在茂密的林地中向山上疾跑,但极少起飞。由于它们极少离开领地,也坚持相对固定的觅食、活动线路,故人们难以在自然状态下一睹其芳容。
观测记录显示,白鹇在仁怀市境内的分布,长干山、芦竹山等海拔 1000 至 1600 米的丛林地带,都有它们的踪迹。这些地区的植被,乔、灌结合,郁闭度较好,人类活动较少。长干山区的群众,曾在林区遇见单独活动的雄性白鹇,并用相机记录下其影相。
体态优美的白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吉祥鸟。此外,它一直被文人雅客所喜爱,比如弹奏古琴的指法里,就有一个动作叫做 " 白鹇腾踏 "。
历史上,还有不少与白鹇相关的历史典故,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李白的故事。据称,李白在游览黄山时,隐士胡晖为求诗,赠送了李白一对由家鸡孵化并驯养的白鹇。李白十分喜爱,写了《赠黄山胡公求白鹇》五言律诗:"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我愿得此鸟,玩之坐碧山。胡公能辍赠,笼寄野人还。"
同时,为表达获赠白鹇的欣喜,李白还在这首五言律诗前写了序文:"…… 此鸟耿介,尤难畜之。予平生酷好,竟莫能致。而胡公辍赠于我,唯求一诗,闻之欣然。适合宿意,因援笔三叫,文不加点以赠之。"
李白的诗词,是已知目前最早描写白鹇的古诗词。而关于白鹇的最早的记载,可能是晋张华的《鸟经》:" 颜色纯白,行止闲雅,故名白鹇 "," 似山鸡而色白,行止闲暇 "。据此,宋代李昉所畜养的五种珍禽中,白鹇又被称为 " 闲客 "。
在古人看来,白鹇洁白的羽毛象征着清廉,性情正直,举止行动优雅,不与其它鸟类混杂,代表了洁身自好的品性。明、清两代,白鹇的形象,都被绣在五品文官服饰的补子上。
现今,白鹇优雅姿态 依然受到人们喜爱,成为许多观鸟人 " 蹲守 " 拍摄的对象。在广东省,白鹇还被列为 " 省鸟 "。因祖先迁徙途中得白鹇引路走出原始森林的故事,云南省哈尼族人把白鹇视为民族图腾,融入族徽中、绣在服饰上、刻在内心里,当做吉祥、幸福、安全的象征。
(文中部分图片除署名外,均来源于网络,请原图作者与酱香仁怀公众号联系)
【小名片】
白鹇,是鸡形目雉科鹇属的一种留鸟。雄鸟上体白色并具黑色纹,下体黑色,头顶具黑色长羽冠,尾白而长;雌鸟体型较小,以橄榄褐色为主,下体具白色或皮黄色细纹;虹膜褐色,眼周具红色裸皮,喙黄色,脚鲜红色。
白鹇是杂食性鸟类,主要以植物的嫩叶、幼芽、花、茎、浆果、种子以及苔藓等为食,也吃鳞翅目昆虫。
白鹇雄鸟双色素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白鹇由于栖息地破坏,猎捕等导致白鹇数量减少,现为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来源 酱香仁怀 / 黄黔华
编辑 邓文盈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