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陕西 2024-04-29
【社会】《陕西省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实施意见》印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实施 " 校内科学教育提质计划 ",建立省、市、县(区)三级联动培养机制 …… 近日陕西省教育厅等十六部门联合制定的《陕西省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实施意见》印发,通过系列措施,在我省教育 " 双减 " 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一体化推进我省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

3 至 5 年基本建成陕西科学教育体系

意见明确,通过 3 至 5 年努力,在教育 " 双减 " 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各项措施,全面落地,全覆盖、全方位、全学段、全链条的陕西科学教育体系基本建成," 科学副校长 + 科技辅导员 + 科学基地 + 馆校结合 + 科普案例 " 的社会各方资源有机整合。培育 30 个省级科学教育改革实验区、300 个省级实验校、100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点、1000 节省级精品科学课、一批省级示范性科学场馆等。

各地各校要依据国家学科教学装备配置标准和陕西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系列标准,按照标准建设学科功能部室。依托高校资源,支持中小学推进数字化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等智慧创新空间建设。有条件的学校可依托企业和研究机构,深度挖掘学校环境、活动场所、设施,建设特色科学教育空间站,实现班班有科学角,校校有科学站。

为中小学生提供场景式 体验式的科学实践阵地

多渠道建好面向公众开放的科技馆、科普馆、博物馆等科普实践阵地,形成省、市、县(区)科普阵地 + 流动科普设施 + 数字科技馆的服务网络,启动关中、陕南、陕北三条科普大篷车线路。开展示范科技馆、星级科普站评选,遴选一批富有特色的科学教育基地。为中小学生提供场景式、体验式的科学实践阵地。

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利用航空航天、秦岭生态、陕西国铁等陕西特色产业和自然资源等高精尖技术和区域特色产业优势,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工农企业的协同,以捐资、挂牌、冠名等形式,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科技专业强、科学领域新的科学教育场所,基本形成 " 一县一基地,一点一课程 " 的科普教育基地。

按照科学课程标准要求,配备专职科学教师,逐步推动市县每所小学至少有 1 名具有理工类硕士学位的科学教师。中小学校要配有由校领导或聘任专家学者担任的科学副校长,并至少设立 1 名科技辅导员,要配备专职实验员等。组建省级专家团队,探索建设首席专家库。

建立省、市、县(区)三级联动培养机制

引导科技型企业、其他非营利性组织、社区等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科学教师队伍建设和能力提升,多措并举建强科学教育队伍。建立 " 科学教育社会课堂 " 专家团队,开发适合中小学生的科学教育课程和项目。

建立省、市、县(区)三级联动培养机制,增加中小学科学及相关学科(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科技 / 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教师培训项目,探索开展科学教育专业水平认证工作,2025 年底,对科学教师进行一次全员轮训。鼓励有条件的高水平师范大学和部分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设立科学教育专业,建设一批省级科学教育一流专业,探索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在公费师范生、" 优师计划 " 等项目中提高科学类课程教师培养比例。

研发校内外贯通、家校社协同、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与课后服务融合的 " 基础 + 通识 + 实践 + 创业 " 的全融通科学课程,推动大中小学开足开齐开好科学类课程,实施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开展精品课程遴选。探索第三方科学教育机构进校园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适当引进科技类培训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的科学探索与学习需要。

将实验操作考试成绩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依据

按照《中小学实验教学基本目录(2023 版)》要求,力争三年内实验开出率达到 100%,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改进和强化实验教学,组织遴选实验教学精品课程,拓展科学实验教育深度和广度。在陕西省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等链接科学教育资源,丰富课程资源,实现城乡孩子 " 面对面同上一堂课 "。

各地各校要探索有效推进科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模式。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坚持素养立意,增强试题的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减少机械刷题,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将实验操作考试成绩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依据,鼓励有条件的地市将实验操作考试成绩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总分。

实施 " 校内科学教育提质计划 "

将科学教育融入家庭教育,推出家庭科普公开课,编写家庭科普丛书。以县(区)为单位,加强社区青少年宫、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打造 " 家门口 " 科学教育阵地。引导有科普意愿的家长走进校园,开展 " 爸爸妈妈科普课堂 "。构建家校社三方联动的科学教育保障机制。

实施 " 校内科学教育提质计划 ",学校每年开展一次科技节。加强学生科学类社团建设。开展多样化阅读活动。实施形式多样的系列科学营等活动。在科技场馆、科普教育基地广泛开展主题研学活动,拓展青少年 " 第三课堂 "。

来源 / 西安新闻网

相关标签

中小学 陕西 博物馆 陕北 教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