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一江春水,两岸青山,数以万计的动植物、微生物聚集,相互竞争、相互成就,充满生机与活力,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 "。天赐酱香,成就仁怀世界酱香白酒核心产区的美名。
传递生态知识,讲好自然故事,更好赋能仁怀酱香白酒产业。本期『仁怀物种』,讲述红嘴相思鸟的故事。
这是一种身体较小,歌声婉转的野鸟,红色的嘴和翅膀上的红斑,以及喉部的橘黄,令其颜值大增。
认识并关注这只小鸟,是从窗外大叶女贞上开始的。
大叶女贞树,曾经又叫做蜜蜡树。旧时,人们在这种树上投放小虫,采收其分泌物制蜡。明代,播州境内有多处由土司控制的蜡场,即以该树作为获取蜜蜡的媒介树。清代,《仁怀直隶厅志》《嘉庆仁怀县草志》,也记载了仁怀县种植该树建立蜡场之事。
我的书房窗口,正对着这株大叶女贞的树顶。隆冬时节,树上的种子熟透了,每天早晚,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小鸟,飞到树上啄食。有个周末,恰好没事,我索性在窗口架起相机,端了张椅子,坐在旁边,通过相机长焦镜头,观察树上啄食的小鸟。
小区内的植被很好,鸟也多。两个多小时里,白头鹎、黄臀鹎、鹦嘴鹎、丝光椋鸟、乌鸫、噪眉、红嘴蓝鹊、斑鸠 …… 有 12 种鸟飞到大叶女贞树上。
这种红色嘴巴的小鸟,是当天最后入镜的。尽管,以前在野外活动时,常遇到这种小鸟,但并未留意。这次,我在电脑上浏览拍摄到的画面时,被它萌萌的神态、艳丽羽色吸引。
此后,我刻意关注了它——红嘴相思鸟,一种近几年才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鸟类。明代边景昭的宫廷画作《三友百禽图》中,活跃的红嘴相思鸟,十分灵动。
▲《三友百禽图》
红嘴相思鸟,雀形目画眉科相思鸟属,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俗称相思鸟、红嘴玉。它是杂食性鸟,毛毛虫、甲虫等,以及植物果实、种子等,都在其食谱之列。由于个体小,抵抗侵害的能力弱,为了躲避天敌,或是在遇到危险时能迅速脱险,它主要在常绿阔叶林、混交林和灌木丛中活动觅食,并以此为天然屏障。
仁怀市神采八卦园、楠竹林公园、鹿鸣公园,以及赤水河谷地区,常能见到红嘴相思鸟身影。作为一种留鸟,它在仁怀的绝大多数地区,活动范围相对固定,但在局部区域有迁飞现象。比如,在芦竹山、长干山等高海拔地区生活的红嘴相思鸟,冬季会迁飞到低海拔地区,待春暖花开时再飞回原地。
红嘴相思鸟的这种迁飞行为,被称为垂直迁徙,又称纵向迁徙,属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反向迁徙,是一种自然本能。
红嘴相思鸟,在中国乃至亚洲地区的传统文化中,被视为 " 恩爱鸟 "、" 忠贞鸟 "。这是因为,人们发现红嘴相思鸟雌、雄相处时,大多紧相偎、互羽毛,十分亲昵,酷似甜蜜情侣。此外还传说,一对相思鸟配对后,就会终生相伴,一旦其中一只死亡,另一只也会抑郁而亡。
不过,近年来有鸟类和林业研究人员,经过多年野外跟踪调查发现,红嘴相思鸟并非 " 从一而终 "。监测发现,它们只有在繁殖季节,才会成双成对、表现亲昵,共同哺育幼鸟,而一旦幼鸟能够独立生活后,红嘴相思鸟夫妇就会各奔东西。此外还发现,即便是繁殖期,如果其中一只意外身亡,另一只会很快重新配对繁殖。
由于红嘴相思鸟繁殖期表现出来的习性,以及千百年积淀而成的传统文化内涵,在中国、日本尤其是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红嘴相思鸟会被作为忠贞不渝的象征。在古代中国,部分地区举办婚礼的人家,会将一对红嘴相思鸟关在笼中,悬挂于新房门口。此外,至今个别东南亚国家,年轻夫妇在结婚时,还会将成对的红嘴相思鸟,作为婚礼上必须馈赠的礼物,喻意 " 生死两相依,夫妻共白头 "。
这种原本喻意美好的内涵,却为红嘴相思鸟带来灾难。上世纪 80 年代,它曾是中国主要出口鸟类,高峰时全国年出口量超过 30 万只,其中仅湖南一省年出口就多达万只(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张志强语)。长期无限制的捕捉,导致红嘴相思鸟野外资源受到严重破坏,数量急剧下降,以至于在 2021 年被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小名片】
红嘴相思鸟是雀形目画眉科相思鸟属鸟类,俗称相思鸟、红嘴玉。红嘴相思鸟在中国见于陕甘南部、长江流域及以南广大地区。栖息于山地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竹林和林缘疏林灌丛等地。除繁殖期外成小群活动,亦与其他小型鸟类混群。性活跃,喜在临夏灌丛间跳跃穿梭,善鸣唱。主食毛虫、甲虫和蚂蚁等昆虫及幼虫,兼食植物种实。繁殖期在 5-7 月,窝卵数 3-4 枚,卵近白色被紫褐斑。
来源 酱香仁怀 / 陈勇
编辑 邓文盈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