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5 日晚,原创音乐戏剧《花开的声音》在江苏大剧院温暖唱响。该作品改编自第九届徐迟报告文学奖获奖作品、长篇报告文学《让我护佑你的心:“心佑工程”纪实》,通过合唱与戏剧的形式,讲述“心佑工程”团队免费救治困难家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传递大爱仁心的事迹。
讲述大爱仁心,致敬白衣天使
原创音乐戏剧《花开的声音》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江苏文投集团策划,江苏大剧院出品,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品。本场演出为江苏省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江苏重大题材文艺创作项目,由江苏大剧院童声合唱团、江苏大剧院爱乐合唱团、南京医科大学天元之声合唱团共同演绎。
该作品聚焦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中心组织发起、专门救助困难家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健康帮扶项目 —— 心佑工程。十年爱“心”接力,“心佑工程”团队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铮铮誓言。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心佑工程”团队自 2014 年成立以来,怀医者仁心,远赴新疆、青海、西藏、贵州、陕西等 14 个省(自治区),行程 100 多万公里,义务筛查 15 万余人,救治困难患儿 1700 多人,让一个又一个家庭摆脱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困境。从对口健康帮扶、边远乡镇筛查、基层医生培训到心超医生培养、困难患儿救助,团队的每一步都走得步履坚定,每一次再出发都点燃了“先心”救治的星星之光。
心佑团队带头人李庆国提到“心佑工程”的缘起,已是十年前的往昔。他说看到这个善举成为了音乐戏剧,被搬上舞台,感慨万千,通过现场热烈的掌声,他也能够体会到观众的感情、医生的感情是相连的,人类美好的感情是相通的。
“花儿”萌芽、绽放,传递温暖与力量
希望、阳光、清新、力量,作曲蔡东真用这几个关键词来形容《花开的声音》这部作品。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即便在生活的重压下,依然坚韧不拔。他们在等待、在寻找那一道能照亮自己前行的光,“希望通过这部作品,为他们送去一份温暖,一份前行的力量。”
原创音乐戏剧《花开的声音》以“花儿”作为音乐主题形象,借鉴青海当地“花儿”民歌为音乐元素,以儿童纯真的声音和青海方言引出主题旋律:从孩童心,到父母心,从医护心,到我们的中国心。
该剧的编剧、作词蔡佳涵介绍,剧作上,主线围绕一朵“花儿”展开,一朵承载着孩子们对生之渴望的纸折小花在医护和志愿者们的爱与真心中,开成了漫山遍野的鲜花,更成为了人们心中永不凋零的生命之花。词作上,以“心”为主视角展开抒情,并于汉语歌词外,加入藏语。“在此基础上,为表现这份爱的时间跨度、地域广度与情感的深度,我们在这部音乐戏剧中分三个层次进行主题的表达:渴望、守护与传递。”
导演赵超介绍,音乐戏剧是一种新的体裁,将音乐可以表达情感的部分融在合唱里,让戏剧可以冲击人心灵的部分融在台词里,运用舞台上的装置设置、灯光、音响等多媒体的配合,让观众的耳朵很享受,心灵也得到艺术的感染。
聆听花开的声音,唱响对生命的礼赞
现场的演出节奏明快,童声飘扬。《春归》以大祝福与大祝愿的形式开篇,奠定了整部作品温暖、大爱的主基调。从《心声》中,等待那一刻的光芒;从炙热的《花儿与大地》中,获得春风阳光的滋养。最后《旷野的歌》,是对生命的珍视与呐喊,也是对生命最深情的礼赞。
“ 1983 年的一天,我的家人在手术室外焦急等待我心脏的复动,就像《心声》里唱的那样 ‘ 我终于等到你那最动听的声音 ……’ 每每唱到此,都会想到当年的病房,我目送了两位病友离去,伤感无比,是医生、护士、家人的付出,让我的心再次跳动。”演唱者张磊对于《花开的声音》里讲述的故事有着切身的体会。此次演出,他和儿子张祖熙在江苏大剧院爱乐合唱团中同台亮相,父子唱得真切。
长篇报告文学《让我护佑你的心:“心佑工程”纪实》的作者张茂龙也来到了演出现场。他认为,用音乐来表现这个深刻、宏大的主题是一种创新,脍炙人口的歌词和旋律打动心灵,借此形式也让孩子能更好接受教育。花开的声音,是生命的声音、时代的声音、未来的声音。
“音乐戏剧《花开的声音》的创作,依旧聚焦江苏本土题材,在了解到 ‘ 心佑工程 ’ 团队的帮扶事迹后,我们皆备受触动,深感以文艺创作为载体聚焦 ‘ 时代楷模 ’ 并弘扬其精神是我院的荣幸也是使命担当。”江苏大剧院总经理廖屹表示,开幕七年来,江苏大剧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持续讲述着属于江苏的历史、人文故事,展现着江苏这块文学沃土孕育的硕果,塑造出具有鲜明个性和民族精神的人物,探讨着凝结时代理想的哲思。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李鸣 / 文 刘畅 / 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