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 5 月 8 日电(邓娴)初夏时节,草木葱茏,走进贵阳市观山湖区金华镇翁井村,田野间花开正盛,远处群山环绕,清澈的白岩河穿村而过 …… 一排排草莓大棚整齐排列,一栋栋特色民居在蓝天白云映照下别具风情。
△翁井村一角。新华网 邓娴 摄
然而,这个 " 全国文明村 " 曾是 " 靠煤吃煤 " 的 " 挖煤村 ",翁井村的村民过去大多靠挖煤为生。20 世纪 90 年代末,当地煤矿资源枯竭、煤窑陆续关闭后,村民主要从事传统农耕。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附加值低,村民收入微薄,翁井村不得不开始思考如何进行产业转型。
△鸟瞰翁井村。新华网发(郝涌智 摄)
依托草莓 " 红 " 点燃发展 " 热 "
翁井村位于观山湖区金华镇西南部,从城区驱车半小时左右即可到达,这里空气清新,森林覆盖率达 65%。如何利用好翁井村的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
2016 年,村里将目光瞄准了草莓产业,既有 " 高颜值 " 又有 " 附加值 ",但要实现农田改造、播种、养护等需要资金投入。资金缺乏怎么办?村支两委带领村民投工投劳,同时由村集体和 160 余户村民集资,成立了草莓公社,齐心协力发展 " 草莓经济 "。经过大家的努力,草莓公社首年便实现大丰收,每亩地产出达 4.8 万元左右,总营业额近百万元。
△翁井村草莓大棚内郁郁葱葱。新华网 邓娴 摄
△大棚里的草莓已经成熟。新华网 邓娴 摄
" 草莓公社我们家投资了 1 万股份,每年都能分红,最多的一年分红 5000 元左右。" 村民陈元凤开心地介绍道。草莓产业的成功种植、运营,激起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奋斗热情。2018 年,村集体又开建了百亩荷花观赏园。
在此过程中,翁井村逐渐明确了自己的发展路径:以体验式农业、园林化田园、乡愁式生活为重点,打造都市近郊田园综合体,建设集农俗、民族特色为一体的农俗文化村。
创新制度助力乡村振兴
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让翁井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21 年起,贵阳贵安实施 " 万企兴万村 " 行动,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以助推乡村振兴为出发点,发挥自身优势,紧盯产业帮扶,努力实现群众致富、村集体增收、企业发展三方共赢。
有了好的政策帮扶、好的企业助力,翁井村乡村振兴之路如火如荼。近年来,翁井村对通村公路、通组路、产业路进行了硬化,并按照规划对村容村貌进行改造。同时,创建了荷塘基地、" 三分地 " 农业科普基地、苗族文化综合体验馆 ……
如今,翁井村已成为贵阳市近郊乡村旅游网红地之一。2023 年,翁井村接待游客 10 万人次,日游客人数最高达到 2000 余人。
△翁井村荷鱼小院。新华网 邓娴 摄
在发展过程中,翁井村逐步总结出 " 三转四股五红利 " 的村级管理机制,通过 " 三转 "(传统农民身份意识向服务员身份意识转变,农村分散劳动力向产业工人转变,鼓励村民向创业工商户转变),破解村民守旧意识和 " 等靠要 " 思想问题,强化农村主体参与。
整合 " 四股 "(集体股、村民资金股、村民资产资源股、劳务管理股),破解农村内生资源盘活利用瓶颈,解决项目投入。
增加 " 五红利 "(守法红、支持公益事业红、守护生态环境卫生红、不滥办酒席红、创建和谐红)考评机制,按照评分决定村民的村集体经济分红金额。带动村民参与共建共享村级发展,强化村民自治。
△翁井村一角。新华网 邓娴 摄
" 我们每天都会召开晨会,解决投资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绝不让问题‘过夜’。好的机制不仅能激发村民的积极性,也能确保投资企业拥有好的投资环境,让企业在此投资有信心。" 翁井村党支部书记黄金林说。
" 三转四股五红利 " 村级管理机制促进了农旅发展提质增效,逐步做到了产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的 " 双赢 "。目前翁井村常住人口 715 户 2801 人,2023 年人均收入逾 2.6 万元。
△翁井村党群服务中心。新华网 邓娴 摄
补齐产业链擘画新蓝图
近年来,随着各地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闲置房屋数量逐年增加,农房也成了 " 沉睡 " 的资源。如何唤醒这些 " 沉睡资源 ",翁井村计划通过政策引导,将乡村闲置的房屋进行改造升级,打造成特色民宿,不断补齐乡村旅游产业链。
" 现在生活好了,村里变美了,孩子们还能选择是否在家门口就业。每年不仅有集体分红,等家中‘民宿’改造好,还能再添一笔收入。" 陈元凤笑着分享她的生活,而她的笑容也是众多村民幸福的缩影。
如今的翁井村,正铆足干劲,乘势而上,不断探索农旅产业新产品、新业态,一幅 "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 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编辑 王欣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