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黔中书 2024-05-16
穿越古今 跟着徐霞客游贵阳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他曾是昼间的 " 特种兵 ",翻山越岭,夜晚则化身 " 写手 ",秉烛疾书,排除万难也要 " 日更游记 ",历经 30 年,撰成 60 万字的地理名著。他就是被后世称为 " 中国第一旅游博主 " 的徐霞客。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旅行家,经国务院批准,特将《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 月 19 日)定为中国旅游日。在第十四届中国旅游日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追随徐霞客的足迹,重温他笔下的贵阳。

386 年前,徐霞客走进贵阳,游览了太子桥、独木岭、青崖屯等地,为南明河沿岸的景观风物留下了许多精彩的笔墨。

1638 年农历四月十四日,徐霞客在贵阳人吴慎所家吃完早饭后,便开始了他的贵阳之旅。他穿过次南门,走过都司桥,沿着南明河一路前行,抵达太子桥。面对这座桥,他曾疑惑:" 何以‘太子’云也?"

如今这座桥已更名为太慈桥,虽历经沧桑,仍屹立于此。桥上,商贩们络绎不绝,售卖着新鲜的瓜果蔬菜,熙熙攘攘的行人穿梭其间,是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景,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 又南行峡间二里,历东山之嘴,曰岜堰塘。" 徐霞客笔下的 " 岜堰塘 " 即今日的甘荫塘,随后他又经过水边寨(今上水村)、华仡佬桥(今花溪大桥附近),再到独木岭(今桐木岭)。他还对桐木岭这个地名还进行考证,认为此地 " 或曰头目岭 ",并以 "" 昔金筑司在西界尖峰下,而此为头目所守处 " 加以佐证。此外,徐霞客采用追踪水系源流和目测山水走向的方法,判定桐木岭为 " 南北分水之脊 ",也就是今天我们常说的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

如今的桐木岭,已是贵阳轨道交通 3 号线的重要站点,名为 " 桐木岭 " 站。贵阳环城快铁纵横南北,路径此地取名 " 花溪南站 "。历史的痕迹与现代的发展在此交织,共同谱写着贵阳的新篇章。

离开桐木岭,徐霞客又来到了青崖屯(今青岩古镇),并留宿一晚。他笔下的青岩古镇 " 颇有瓦楼阛阓街市焉 ",充满了繁荣与生机。如今的青岩古镇是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青岩寻坊更是集非遗文化、国朝文创、特色黔菜、休闲娱乐、酒店民宿等多元化业态于一体,为游客们带来了沉浸式的旅游体验。

在徐霞客的游记中,我们得以窥见 380 多年前的贵阳,那时的景象与今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古今对照之下,我们不禁深深感叹,自然对这座城市的慷慨馈赠,以及时代发展所带来的巨大便利。

昔日的贵阳,曾是徐霞客笔下描述的 " 四面童山光秃无木 " 之地,而今日,它已华丽转身,成为了一座 " 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绿带环绕,森林围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 " 的现代化都市。这座具有高原特色的城市,如今享有 " 森林之城,避暑之都 " 的美誉,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其独特的魅力。

如今,贵阳更以 " 爽身 "、" 爽心 "、" 爽眼 "、" 爽口 "、" 爽购 "、" 爽游 " 的 " 六爽 " 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共鉴山水之美,共品人间之味。

作者 董容语

编辑 段筠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