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年年度报告引发深交所高度关注。近日,公司收到深交所下发的问询函,要求其对在建工程账面价值高达 14.84 亿元且商业实质存疑的支付款项、连续多年大额购建长期资产等异常情况作出解释。此事件再次将上市公司财务问题推至风口浪尖,引发各界对其内控机制的质疑。
巨额支付款项商业实质存疑,在建工程或涉 " 烂尾 " 嫌疑
据年报披露,吉林华微 2023 年在建工程账面余额中未结算款项高达 5.04 亿元,其他非流动资产账面余额更是包含高达 9.81 亿元的以前年度采购款,两项合计达 14.84 亿元之巨。深交所对如此庞大的支付款项提出质疑,要求公司补充说明相关款项的具体内容、对应的合同金额、预付比例、商业实质以及长期挂账的原因等。
值得注意的是,2021 年末公司在建工程期末账面价值曾高达 19.16 亿元,较 2018 年暴增 410.93%,此后虽有所下降,但 2023 年末仍维持在 10.62 亿元的高位。结合公司近年来的大额现金流出,在建工程能否顺利完工、是否存在 " 烂尾 " 风险等问题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业绩异常背后的隐忧,内控机制恐存重大缺陷
与在建工程问题同样引人注目的是,吉林华微近年来业绩表现异常。2023 年公司营收 17.17 亿元,毛利率达 23.64%,同比大增 2.44 个百分点,与同行业变动趋势背道而驰。2024 年一季度,公司更是实现营收 4.96 亿元,同比劲增 20.10%。如此亮眼的业绩背后,是否存在不当确认收入、虚增利润的情形,同样受到深交所的问询。
在外界看来,吉林华微此次被点名,反映出其内控机制可能存在重大缺陷。公司虽然表示已成立专项自查组并聘请第三方机构开展自查,但结果如何仍是未知数。事实上,公司年审机构众华会计师事务所已连续 10 年为其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此次却 " 变脸 " 给出非标审计意见,更加重了人们对其内控的质疑。
种种迹象表明,吉林华微在建工程和业绩问题已非个例,而可能与其内控机制缺失有关。在当前资本市场强监管的大背景下,公司应尽快查明问题根源、完善内控制度,以重塑投资者信心,避免陷入更大的信任危机。
来源:金融界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