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5 月 18 日至 19 日,西安举办了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 31 年以来的首次实体形式的中国—中亚峰会。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峰会,并发表了主旨讲话。
习近平主席与中亚五国元首在中亚峰会上(图:网络)
整整一年后的 2024 年 5 月 19 日,一座占地 800 亩的 " 中亚公园 " 在西安浐灞国际港会展一路东南侧、紧邻中亚峰会旧址的绿地上正式开园。据报道;这座公园围绕中国-中亚峰会和 " 一带一路 " 主题,以 " 绿色、开放、包容、创新、节约 " 为设计理念,融入中亚文化元素,凸显园林特色,由丝路会客厅、公园景观区、中亚特色餐饮街区等 3 大功能板块组成,是 " 一带一路 " 文化、经贸交流的重要展示窗口。
从中亚峰会的举行到中亚公园的开放,西安与中亚数千年历史上所结下的不解之缘,又一次得到了延续。
1
唐贞观十九年(公元 645),一代高僧玄奘法师结束了他持续十七年的 " 留学 " 之旅,载誉归来。除了带回了六百五十七部佛经外,他还把自己西行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写成了著作《大唐西域记》。
西安大雁塔南广场的玄奘法师铜像(图:网络)
在《大唐西域记》中,玄奘把亚洲划分为 " 东西南北 " 四国,分别为 " 东方人主之国 "(中国及东亚、东南亚的部分国家)、" 西方宝主之国 "(中亚、西亚诸国)、" 南方象主之国 "(印度及其周边地区)以及 " 北方马主之国 "(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和俄罗斯位于亚洲的部分地区)。
限于个人经历和理解,玄奘对亚洲的认知并不全面,但他笔下的 " 东西南北 ",还是比较客观地反映出了当时亚洲的地理与人文,东亚的农耕文明、西亚的商业文明、南亚的宗教文明与北亚的游牧文明在同一块大陆上实现了和谐的统一。位于这东西南北四国中心的,是世界七大山系之一、也是全世界上最大的独立纬向山系——天山山脉。
天山山脉全长 2500 千米,东西横跨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四国。而天山南北一带,就是古书中常常提到的 " 西域 ",也就是如今的中亚地区。
玄奘法师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西行者,但并非最早的西行者。早在他西天取经的七百年前,一位陕西乡党张骞就已经开启了 " 西游记 "。
张骞出使西域(图:网络)
秦汉之际,天山的山间峡谷中有不少广阔丰美的草场,因此成为草原游牧部落绝佳的据点,并逐渐发展成了很多绿洲国家。西汉初年,西域已经形成了楼兰、车师、乌孙、龟兹、焉耆等大大小小的三十六个国家,处于 " 各有君长,众兵分弱,无所统一 " 的混乱状态。
当时,西域的大部分都在正处于巅峰期的草原民族——匈奴的控制下,其势力一度延伸到了天山以西。据《史记 · 大宛列传》记载:自乌孙(在今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交界处)以西至安息(今伊朗)的一大片地区," 匈奴使持单于一信,则国国传送食,不敢留苦 " ——匈奴单于一声吼,整个西域抖三抖。
汉朝对匈奴也非常头疼。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作为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最为雄才大略的几位帝王之一,其人生中最不堪的一段 " 黑历史 " 就是拜匈奴所赐:公元前 200 年,刘邦被匈奴军队围困在平城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马铺山),险些丢了性命,最后靠重金贿赂了匈奴单于的媳妇才得以解围。并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敢再和匈奴起摩擦,一直靠和亲维持着汉匈边境的和平。
这样的局面持续了半个多世纪,汉武帝刘彻即位后,决定主动出击,对匈奴动武。派张骞出使西域,是汉武帝对匈奴策略中的第一步。
2
西汉建元二年(公元前 139),张骞奉汉武帝之命从长安出发,一路向西奔去,目标是当时中亚地区的一个游牧民族——大月氏。
大月氏曾经是河西一带的霸主,但在公元前三世纪末被急速崛起的匈奴打败,损失惨重,不仅国王战死,整个国家也被迫西迁到了天山下的伊犁河流域。张骞此番出使西域的任务,就是抓住大月氏与匈奴之间的宿怨,谋求双方合作,共同对付匈奴。
天山山脉(图:网络)
张骞的这次中亚之旅并不是一段愉快的记忆,不仅走得很不顺畅,也并没有完成任务。使臣队伍刚走到陇西,就与匈奴大军撞个正着,张骞被匈奴软禁整整十年,后来终于找到机会逃走,大月氏却在这时期内又被乌孙人一路赶到了中亚的阿姆河流域。当张骞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目的地时,大月氏人早已在阿姆河畔乐不思蜀,与匈奴之间的仇恨也慢慢磨平在了时间的长河中。
对远道而来的 " 汉使大人 ",大月氏热情地款待了张骞,但此时的他们已经彻底躺平,完全没有与汉朝联合抗击匈奴的打算。张骞只能失望而返,于元朔三年(公元前 126)抵达长安,被汉武帝封为 " 博望侯 "。
七年之后,张骞受命二度出使西域,这一次,他顺利地说服了乌孙国臣服于汉朝,并带动了天山南北诸国相继遣使前往长安,一时之间,长安城中的外国使臣 " 相望于道,一辈大者数百,小者百余人 ",西域诸国自此渐渐摆脱了匈奴的控制,纷纷成为汉朝的属国。从此,西域始通。
西汉时的西域三十六国(图:网络)
后来,汉朝为了能完全控制住西域,又先后对大宛、车师两国发动了数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打服对手后,终于实现了天山南北的统一,这是历史上 " 西域 " 首次被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
而对于这一功绩的缔造者张骞,司马迁在《史记》中给予他的评价是 " 凿空 ",意为 " 道路的开通者 "。
3
将西域诸国纳入统治体系后,汉朝在乌垒(今新疆轮台县)设立了 " 西域都护府 ",作为汉朝在西域的最高行政与军事机构,代表中央政府推行政令,正式开始对西域的管理。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 59),名将郑吉被任命为首任西域都护,成为中亚地区的第一代话事人,管辖西域十年。" 汉之号令,行于西域,自始于张骞,而成于郑吉。"
郑吉雕像(图:网络)
到了东汉初年,由于匈奴再度雄起,中原与西域的联系一度中断。东汉第二任皇帝汉明帝在位期间,汉朝经过数十年休养生息已经恢复了元气,大将窦固、耿秉等分兵出击,在天山山麓大败北匈奴,再次收回了对西域部分地区的管辖权。随后,在窦固的建议下,东汉在天山一带重新设立了西域都护和戊己校尉。
东汉虽然在名义上实现了对西域的统一,但连年的战乱让西域诸国内部对汉王朝并不信任,内部杂音不断。为了缓和与西域的关系,汉明帝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前往天山南北活动游说,恩威并施,劝说西域国家继续服从汉朝的领导。
班超把自己人生的后半辈子几乎全部奉献给了出使西域,二十余年间先后联络了疏勒、莎车、龟兹、焉耆等国,使得西域的五十多个国家重新归附汉朝,也全线贯通了天山南北的 " 丝绸之路 "。
时间一晃又到了隋朝。
班超画像(图:网络)
东汉之后,中原又陷入了长期的战乱与动荡。魏晋南北朝三百余年间,曹魏、前凉、前秦、北魏等政权都曾控制过西域。到公元 6 世纪初,新兴的游牧民族——突厥成为了这片地区的新主人。
西域首次进入隋朝统治者的视线,是在隋炀帝在位期间。隋炀帝在历史上名声不大好,但对于经营西域,他是有贡献的。
大业五年(公元 609),隋炀帝亲临张掖,宴请了高昌王与西域二十七个国家的使者、商人,举行了一场 " 万国博览会 "。不久,西域三十多个国家就相继遣使朝贡,东突厥宣布向隋朝称臣,西突厥也接受了隋朝的册封,隋炀帝在伊吾等地设立郡县,这一举动标志着中原王朝再一次恢复了对西域的统治。
隋炀帝收回西域的喜悦还没持续多久,隋朝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而隋朝对西域的经营,也被随后的唐朝所继承,并不断发扬光大。
4
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 630),名将李靖夜袭定襄,大破东突厥,生擒其首领颉利可汗,东突厥至此败亡,随后伊吾城主率众归唐,另一个 " 刺儿头 " 高昌也被大将侯君集率军消灭。唐朝在天山东部设立伊(今新疆哈密)、西(今新疆吐鲁番东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三州,在中亚地区再次建立了较为稳定的统治。
唐太宗李世民(图:网络)
同一时期,唐朝还在疏勒、龟兹、于阗、焉耆等中亚古国成立了 " 安西四镇 ",并在龟兹设安西都护府,在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居中统辖整个西域。长安二年(公元 702),女皇武则天又在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县)设立了北庭都护府。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一南一北,共同拱卫起了天山,承担着治理西域的职责。
当世界各地的旅人来到安西与北庭都护府,他们就知道:这里已是大唐的国土,梦中的长安,就在不远处了。
唐玄宗开元年间,唐帝国达到极盛期,大唐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张,一茬又一茬的西域来客沿着丝绸之路,从中亚来到长安,共同谱写了 " 海内存知己 " 的盛世华章。
天宝十四载(公元 755)," 安史之乱 " 爆发,盛唐气象就此毁于战火、一去不返。西域的政治局势也遭到史无前例的巨大颠覆,河西、陇右地区相继落入吐蕃之手,安西、北庭都护府也逐渐与中原断了联系。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 790),北庭和安西先后被吐蕃大军攻陷,长安与西域的缘分,渐渐湮没在历史的尘烟之中。
西安中亚公园(图:网络)
千年弹指一瞬间,如今的西安和 " 西域 ",都早已物是人非,但是通过新近闪亮登场的中亚公园,我们仍依稀可以读出双方在历史长河中结下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 " 强汉盛唐 " 从未消散的辉煌与荣光。
一如中亚公园的官方介绍:" 中亚公园是深入落实中国—中亚峰会精神的务实举措,也是西安积极响应 " 一带一路 " 沿线国家和地区企业家朋友们,在西安商务会谈、投资兴业实际需求的具体行动。西安浐灞国际港将以中亚公园投用为契机,持续深化对外合作和人文交流,全力打造文化交流轴的承载地、双向开放引领的核心区。"
这也是只有西安人才能理解的、一种沉淀着历史厚重感的浪漫。
来源 / 今西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