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新闻 | 湖北 2024-05-22
东湖北望 | 棚改回迁社区里的年轻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 人民日报 》( 2024 年 05 月 22 日 第 13 版)

原标题:

武汉青和居社区——

组织青年参与服务 激发社区治理活力(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图①:青和居社区青年网格员向老年居民宣讲政策。
青和居社区供图
图②:青和居社区青年志愿者看望老年居民。
童 茜摄
图③:武汉理工大学学生与青和居社区青年志愿者一同探望独居老人。
武汉市青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长江南岸,十里钢城。现代化的高楼林立,沿街商铺、饭店人潮涌动,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小区里,老人在广场上散步,孩童玩耍嬉戏,穿着 " 红马甲 " 的青年志愿者和社区工作者走街串巷探访。

上世纪 50 年代,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武钢落户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来自四面八方的建设者逐渐聚居成区。如今,经过城市更新和改造,4 万多名居民搬入新居,过上了推窗见绿、下楼赏景的幸福生活。青和居社区就处在棚改回迁的中心区域,是武汉市最大的公租房小区之一。

小区的居民,85% 是棚改回迁户和公租房租赁者,15% 是新市民、青年人和大学毕业生。流动人口多,高龄老年人和困难家庭多,社区治理难题如何破解,群众多元化诉求如何满足?近年来,青和居社区多措并举,引导、组织青年参与社区治理、服务老年居民,促进老年人和青年人良性互动,不断激发社区治理活力,提升治理效能,努力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

配套大学生公寓,吸引青年人入住

" 贺阿姨,最近身体怎么样,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早上 8 点,23 岁的居民志愿者张雪梅拎着买好的早餐,来到青和居社区 18 栋的独居老人贺阿姨家中,为她擦洗身子,换床单、被褥,并帮她测量血压、血糖等。

" 我子女不在身边,生活孤独。小张就像我的亲闺女一样,经常上门看我,不怕脏不怕累地帮助我。" 贺阿姨感动地说,她患有风湿,腿脚不便,需要长期依靠轮椅代步。张雪梅是一名居住在隔壁 17 栋的护士,在社区党委的组织下,主动结对帮扶贺阿姨。

青和居社区目前常住人口 5235 户 6100 多人,其中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就有 2000 多人,独居和空巢老人近 1500 人,而社区工作人员只有 26 人。人口结构老龄化、困难群体居多,成为社区治理面临的挑战。

青和居社区的老龄化现状,也是老工业基地青山区的一个缩影。产业转型升级,青年人才是关键。该区从 2015 年开始,探索通过建设人才公寓,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安居保障,以此吸引、集聚人才,优化区域人口结构,增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 青和居公租房项目在启动配租登记之初,就专门安排了 1000 多套房源作为大学生公寓。这也是武汉市公租房项目中首次安排大学生公寓。" 青和居社区党委书记桂小妹介绍,申报人才公寓的对象为毕业 3 年内的普通高校大学生,申报者须在武汉就业或创业,家庭在武汉无自有住房。公寓只租不售,租期最长到承租人毕业 3 年期满。

公寓涵盖单套、一室一厅、两室一厅等简装后的多种户型,配备有床、沙发、空调等基本生活用具,可实现拎包入住,省心省事,租金为每月每平方米 12 元。优惠的条件吸引了武汉市普仁医院、武汉检安石化工程有限公司等周边企事业单位的青年员工和大学毕业生踊跃入住,全部房源很快配租完毕。

为了保障青年人才安居,武汉市不断调整优化政策。" 近年来,青山区逐步将青年人才公寓向地铁沿线和滨江区域布局,这些地方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更符合青年的偏好。" 青山区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冯丽华介绍,在青和居社区,在满足大学生居住需求的同时,现有房源也将优先满足城市困难家庭的公租房需求。

精准发力解难题,满足青年实际需求

除了解决居住问题,青和居社区还采取一系列措施,满足青年群体的工作和生活需求。

最近一段时间,社区按照当地人社部门移交的名单,摸排辖区内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提供相应的就业服务。早上 8 点多,一支由社区干事、党员和志愿者等组成的 " 天天敲门组 " 开始了上门走访摸排的工作。

26 岁的居民李明轩退伍回家后,处于待业状态。社区青年干事谢志杰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有针对性地向他推荐招聘信息。" 您是退伍军人,身体素质好。现在武汉市公安局青山分局正在招辅警,可以多关注。" 在谢志杰的帮助下,李明轩顺利通过招聘考试,走上工作岗位。

目前,青和居社区 35 周岁以下的青年人有近千名,包括青年租户、青年职工、大学毕业生等,求职就业需求比较集中。" 我们通过与市、区人社部门联网,建立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台账。" 桂小妹介绍,社区还组建了 15 个 " 天天敲门组 ",逐门逐户摸排,详细登记青年居民学历专业、求职意向等信息,做到 " 一人一册 "、靶向发力。三年来,累计帮扶 170 余人。

社区还针对青年职工家庭反映比较普遍的需求,创新组织特色活动。

加入水、橄榄油、甘油、乳化剂、维生素 E 和精油,间歇搅拌 5 分钟,一份芳香又实用的护手霜就做好了 …… 在青和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的 " 四点半学校 ",20 多名小朋友在驻点社工南蔓琦、李肖璇以及中南民族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志愿者指导下,做着化学趣味小实验。

在青和居社区,双职工、外来务工人员家庭不少," 没时间带娃 " 成为一个较突出的问题。2018 年以来,社区响应青山团区委号召,引入专业社工,整合各方资源,建立 " 四点半学校 ",面向 6 — 14 岁少儿免费提供课后托管服务。

" 这里不仅有专业社工和志愿者看着孩子写作业、阅读课外书,还经常组织创意手工、益智游戏、音乐舞蹈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很好地解决了我们上班族的子女托管问题。" 居民左平说。

短视频制作培训、青年读书会、楼栋运动会 …… 如今,青和居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成了占地近 80 平方米的 " 青年之家 ",在楼栋配备文化展板、乒乓球台等文体设施,为社区青年提供就业指导、交友联谊、心理疏导、文体娱乐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青年人在这里住得好、留得下、更有归属感。

多渠道组织青年力量,服务保障老年居民

青年人的加入,为社区注入了青春活力。

" 区、街道、社区团组织联合起来,发动入住大学毕业生、青年员工积极参与助老帮困等社区服务项目。" 青和居社区党委副书记、团支部书记冯圆圆说,比如一些青年医护人员会定期在楼下开展义诊活动,企业的青年职工为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居民上门修理灯具和电器等。

有一次,住在青和居 17 栋的武汉市普仁医院几名医护人员正在楼下为居民们开展爱心义诊,网格员骆海林急匆匆地跑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 周医生,出事了,快来帮忙看看!"

原来,瘫痪在床的 18 栋居民王婆婆不慎跌下了床,失去知觉。在场的医生周佑荣和护士王海燕、龙琴立即带上急救设备赶往老人家中,帮忙把老人扶上床,给老人喂药 …… 经过一系列紧急处理,老人终于苏醒过来。

为了进一步充实社区治理力量,青和居探索引入社区外高校、社工组织及机关企事业等单位青年群体,不断提升治理效能。

" 如果收到自称是您子女的人来电要求转账,务必与对方当面确认 "…… 在青和居社区 10 栋的楼栋议事厅,10 多名来自武汉理工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正在给楼栋的老年居民开展一场反诈普法宣讲。他们针对保健品、投资理财等常见骗局,从 " 如何骗 "" 怎么防 " 等角度指导老人们提高反诈意识。

宣讲结束后,他们又跟着社区青年干事谢玉姣、谢志杰,分头上门探望楼栋里的一些高龄独居、行动不便的老人,为他们打扫房间卫生、代购药品等。看着这些比自己孙辈还小的 00 后们在屋里认认真真擦桌子、扫地拖地,中风多年、卧病在床的 80 多岁兰爷爷眼眶湿润了。

近年来,在 " 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 " 等政策支持下,来自武汉理工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高校的青年志愿者们多次走进青和居,在敬老助老、普法宣讲、清洁家园等社区活动和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2 年以来,我们学院和青和居社区开展结对共建,院团委围绕社区老年人多的特点,创新设计‘情暖夕阳’等志愿服务项目,探索形成工作机制。" 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大二的志愿者王瑞博说,现在学院几乎每个月都有学生志愿者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

如今,青和居社区成立了一支 70 余人的 " 青年突击队 ",由大学生志愿者、网格员、社工、下沉干部等组成,平均年龄在 35 岁以下。他们积极响应社区的号召,围绕老年人的需求各展所长、各尽其能,成为社区治理的中坚力量。

青扶老、老助青,老少融合优化社区治理

在引入青年力量的同时,青和居社区组织不同年龄段居民参与服务,特别是将青年人和中老年人融合在一起,相互配合,共同服务居民。

" 社区以党组织为引领,创新激励机制,广泛动员、凝聚老中青等各方力量。" 青和居社区党委副书记张美丽介绍,近年来,社区陆续成立了 " 平安福 " 巡逻队、" 啄木鸟 " 护绿队、" 管得宽 " 志愿队等,登记在册的志愿者人数达 1772 人,其中年纪最小的只有 20 多岁,年纪大的则超过 80 岁。

青年人有激情、有活力,但和群众打交道往往欠缺一些经验和阅历,有时难免遇到挫折。这就需要老同志、老街坊的帮衬。

80 后社区网格员朱明霞就遇到过这样的挫折。原来,63 岁的居民韩大爷有个不好的习惯:喜欢将捡来的旧家具、旧器物堆放在楼道里面。这不仅影响通行,还存在消防安全隐患,街坊邻居意见很大。朱明霞带着物业人员几次上门做工作,都碰了钉子——韩大爷态度强硬,拒绝移走家具器物。朱明霞无奈,便向年近六旬的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治保主任程瑞恒求助。

" 老人家脾气倔,咱们得讲究方式方法。" 有着多年群众工作经验的程瑞恒请来 62 岁的社区人民调解员胡继祥,以及社区驻点律师刘清刚、社区民警刘博彬等人,轮番上门做工作,打出感情、法律两张牌:" 都是这么多年的邻居了,杂物堆在楼道里,大伙儿有意见 "" 堵塞了消防通道,万一出了事,是要负刑事责任的 "…… 韩大爷自知理亏,很快把楼道清理干净。

近年来,青和居社区创新组建矛盾调解室—— " 顺顺吧 ",吸纳不少老党员、老干部加入,与青年志愿者、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社区律师等,一道组成服务团进驻。老党员、老干部在群众中具有较高威信,善于做群众工作,能为青年人传授方法和经验。双方相互支持,共同解决楼道乱堆杂物、高空抛物、不文明养犬等问题,化解邻里矛盾纠纷。

如今,青和居社区在每个楼栋都成立了网格党支部和 " 自管小分队 ",通过老中青搭配,实现青扶老、老助青,老少融合服务居民群众、助力社区善治。曾经居民诉求多元、矛盾纠纷多发、治理难度大的青和居社区,正在成为群众安居乐业、老少各得其所、邻里和睦友善的 " 亲和居 " 社区。

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标签

志愿者 武汉理工大学 风湿 大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