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5 月 18 日是第 48 个 " 国际博物馆日 ",年度主题是 " 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 "。地处贵阳市内的各级文博机构围绕这一主题,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展览和活动,搭建起博物馆与公众沟通对话的桥梁,集中展示了多彩贵州的 " 文化千岛 "、爽爽贵阳的 " 爽心之旅 "。
▲贵阳博物馆手绘地图
过往一年的 " 文博新样板 "
今年 " 国际博物馆日 " 贵州省主会场设在贵州省博物馆。在开幕式上,有三个荣誉性质的授奖活动,涵盖文博系统中场馆建设、文物守护、文物保护三个环节。
首先是 2023 年度贵州省十佳非国有博物馆授牌仪式。相关评选活动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主持开展,贵阳苗疆故事民族服饰博物馆、德江傩堂戏博物馆、贵阳市五彩黔艺民族服饰博物馆、贵州习水宋窖博物馆、雷山西江春花苗族服饰刺绣博物馆、黔东南欧东花民族服饰博物馆、兴义市黔宝三叠纪博物馆、位于毕节市七星关区的中国磐石混凝土博物馆、盘州市岩博村村企文化展览馆、龙里县前景自然博物馆上榜。
▲ " 国际博物馆日 " 贵州省主会场开幕式现场
此次评选是继 2021 年贵州省首次对非国有博物馆进行评选、首次进行奖补后,举办的第三届评选奖补活动。活动每年常态化开展,旨在推动我省非国有博物馆健康、可持续发展。非国有博物馆作为我省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吸引全社会广泛参与,共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悉,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根据中宣部等九部委《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制定了我省博物馆改革发展实施方案,力争到 2025 年,全省各级各类博物馆增加到 200 家以上,打造 " 多彩贵州 · 文博盛筵 " 文旅品牌。
来自六盘水市胜境村的 75 岁邹广阳老人,凭借第五届全国 " 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 " 的荣誉,成为现场文博人致敬的对象。他遵循父辈留下的 " 先祭英烈,再拜祖先 " 的家规,带领邹家后人接力坚守一座红军烈士墓 80 余年的故事,更是让人动容。
1936 年,中国工农红军六军团战士赵文荣在战斗中负伤,邹广阳的父亲邹学孔受红军委托,冒着生命危险把这名刚满 18 岁的小战士藏在家里养伤,并到处给他求医问药,只因伤势严重,赵文荣 2 个月后便壮烈牺牲。邹学孔花光家里所有积蓄,买了一口杉木棺材,在黑夜中偷偷将赵文荣下葬,并在自己临终前立下家规:以后每年扫墓必须 " 先祭英烈,再拜祖宗 "。
邹广阳说:" 父亲这一生没留下家产,只留下这一道遗嘱,为红军烈士扫墓,是我们全家的责任,更是我们的骄傲。" 邹广阳和邹广周两兄弟兑现了父亲的承诺,把祭扫红军墓当作自己的家事。哥俩的两代后辈也从他们的坚守中受到教育,每年清明都带着孩子从外地赶回老家给英烈扫墓。时至今年,邹家五代人已经为这座特殊的墓祭祀了 88 年,并将世代坚守下去 ……
兴仁市文物局、兴仁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入选国家文物局第五批全国文物行政执法优秀案例办案单位,相关代表也在活动现场领取了荣誉证书。此举旨在规范文物行政执法行为,强化部门协同配合,加大联合执法力度,推动落实责任追究和信誉惩戒,切实提升地方文物保护意识,有效提升文物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
▲贵阳市 "5 · 18 国际博物馆日 " 活动海报
各出奇招呈现多彩贵州的 " 文化千岛 "
" 国际博物馆日 " 当天,位于贵阳市内的各级文博机构围绕 " 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 " 这一年度主题,发挥博物馆在教育、公益等方面的作用,推出一大批面向公众、普惠均等的高品质文化服务,生动呈现多彩贵州的 " 文化千岛 "。
贵州省博物馆推出三个展览、四场活动、一场讲座、一次会议。三个展览均延展至 6 月 2 日:贵州西部保存了大量较为完整的古生物化石,是全球最典型的三叠纪古生物化石产地之一," 寻龙记——贵州三叠纪古生物化石展 " 集中展示了 60 多件贵州三叠纪时期的海爬化石;在 " 多彩文化 互鉴创新——国内外文创产品联展 " 现场,展出了来自大英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波士顿美术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四川博物院等海内外知名博物馆的精品文创产品;" 开卷——贵州省博物馆行业图书联展 " 荟萃全省多家博物馆(含非国有)历来出版的研究成果。
同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教授韩凤禄应邀做客 " 贵博讲坛 ",作 " 寻找最古老的恐龙蛋——守护黔龙的故事 " 主题讲座。1999 年,贵州省博物馆王新金、蔡回阳等学者在贵州安顺市平坝区早侏罗世(约 1.9 亿年前)的恐龙化石群中,发现了一些独特的恐龙蛋化石,这些恐龙与恐龙蛋共存的化石,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龙蛋共存恐龙化石群,于 2023 年被命名为 " 守护黔龙 "。
贵州省博物馆开展了寻 " 龙 " 记、贵州兴义 " 鱼龙 " 拓印、耳朵上的文物——热缩片文物耳钉体验活动、贵州 " 小小考古家 " 体验活动等五场次社教活动,吸引 300 多位观众参加。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年一度的 " 国际博物馆日 " 是连接观众的契机,而通过充分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开展活动,是留住观众,让观众 " 二刷、三刷 " 博物馆的切入口。
值得一提的是,贵州省博物馆上新的基本陈列展 " 人文山水 时光峰峦——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展 ",讲述贵州 30 万年历史故事,自今年 2 月开展以来,共接待观众 55 余万人次,单日最高接待量达 1.8 万次,创贵州省博物馆建馆 71 年来的历史新高。
在第四次贵州省博物馆联盟会议上,与会贵州省博物馆联盟成员单位代表,围绕教育、研究、陈列与文创等领域展开交流互动,并就接下来的工作提出计划。会议提出:目前我省备案博物馆已达 159 家," 十四五 " 期间计划达到 200 家。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 " 贵州世居民族历史文化展 "
" 国际博物馆日 " 当天,贵州省民族博物馆以民族主题为特色,策划推出 " 展览研学大联欢 "。活动包括六个展览,涉及民族医药、地区工业、文化产业、历史民俗等不同内容。其中," 济世黔草——贵州民族医药贡献展 " 告诉人们,原来贵州人早已有自己的 " 药神 " 护体;在 " 丹砂王国 水银泻地——铜仁万山汞矿展 " 中,我们从 " 一矿一砂 " 中窥见工业背后的家国故事;" 时间沉淀美——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精品馆 " 讲述了民族制造走出贵州、走向世界舞台的故事;" 贵州世居民族历史文化展 " 带领观众共赴一场神秘瑰丽的千年之行,谱写了一首连接古今的壮丽赞歌;" 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库尔勒民族民俗展 " 站在 " 折耳根之神 " 的肩上传达美妙的南疆风情;" ‘泥 · 火’中的传承——贵州牙舟陶作品展 " 将陶比喻为人,以 " 泥 " 为身、浴 " 火 " 重生。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还举办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研学活动。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30 名师生到省民族博物馆、省博物馆、甲秀楼、贵州科技馆、达德学校旧址等地参观研学,体验非遗技艺,聆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座。
与展览和研学活动同步展开,还有 " 遍地开花 " 的 17 项 " 馆校联动 " 社教活动,内容包括将非遗技艺皮影戏带进贵阳市实验幼儿园等学校的 " 民族文化进校园 " 类,也涵盖 " 无字然有意 " 古法花草纸制作体验、" 百草汇聚留余香 " 中药香囊制作等手工体验类,增强公众对博物馆的兴趣。据了解,贵州省民族博物馆长期与学校和教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和其他教育项目,既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到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的方式,延伸学生的求知触角,拓展 " 第二课堂 ";还可以将民族文化课程带入校园,将博物馆的文化资源引入学校教育中,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促进馆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共建交流。相关负责人表示," 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示历史文化和科教资讯的广阔平台,更是一所囊括人类智识和探索世界成果的大学校 "。
5 月 18 日,在 2024 年 " 国际博物馆日 " 中国主会场,中国博物馆协会公布了第五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贵州省地质博物馆位列其中,成为贵州省第五家国家一级博物馆,这标志着贵州省地质博物馆综合管理和社会服务迈上新的台阶。
当天,省地质博物馆推出了虚拟数字讲解员——呆萌可爱的贵州龙 " 贵贵 "。" 贵贵 " 采用垂直类大语言模型驱动,数据集高度集中于贵地博相关资料文档,专注于向公众解答关于本馆的各类问题。此外,作为 " 富矿精开 " 工作重点创建单位,贵州省地质博物馆以 " 国际博物馆日 " 为契机,通过向大众科普珠宝玉石、金镶玉等文化产品的相关知识,积极履行科普教育职能,努力服务好全省 " 富矿精开 " 工作大局。
▲贵州省博物馆 " 寻龙记——贵州三叠纪古生物化石展 "
博物馆地图和 " 馆长说 " 里的 " 爽心之旅 "
今年贵阳市 "5 · 18 国际博物馆日 " 由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贵阳市文物保护中心协办。活动现场发布了《贵阳市博物馆手绘地图》。手绘地图详细标注了贵阳 13 家博物馆的位置特色、开放时间、场馆简介等基础信息,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份便捷、实用的指南。
同期推出的由贵阳市文保中心制作的系列专题片—— " 馆长说 ",带领观众走进贵阳市五家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镜头里,记录了各馆珍藏的文化遗产瑰宝,让观众体验到 " 爽爽贵阳 " 的 " 爽心之旅 "。
目前,贵阳市拥有博物馆 13 家。其中,国有博物馆 6 家: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达德学校旧址陈列馆、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贵阳图云关抗战纪念馆、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修文王阳明纪念馆、花溪镇山布依族生态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 7 家:贵州古生物化石博物馆、贵阳金阳古生物化石博物馆、贵阳可佳博物馆、贵阳市刘玉智藏报馆、贵阳苗疆故事民族服饰博物馆、贵阳市手上记忆博物馆、贵阳市五彩黔艺民族服饰博物馆。
13 家博物馆覆盖贵阳各区县,各博物馆主题多样,成为丰富贵阳市民文博体验、体会爽爽贵阳 " 爽心之旅 " 的重要阵地。
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展现了我市的 " 红色文化 "。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原称 " 高家花园 ",曾是贵阳高氏家族聚居之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高家 " 言 " 字辈长子高言志投身革命后,将高家花园的藏书楼——怡怡楼和楼外楼提供给贵州地下党作为秘密居住、工作和召开会议之所。省工委建立后,在配合和支持红军转战贵州、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组织游击武装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为贵州的解放作出了积极贡献。息烽集中营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统特务机关设立的专门关押共产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规模最大、管理最严、等级最高的一所秘密监狱,与重庆白公馆、江西上饶集中营同为抗战期间国民党设立的三大集中营。从 1938 年 11 月建立到 1946 年 7 月迁往重庆,近 8 年时间里先后关押共产党人、进步人士 1200 余人。杨虎城、黄显声、许晓轩、" 小萝卜头 " 宋振中、韩子栋等烈士都曾被关押在这里,张露萍等七位烈士在此被关押并遇害。息烽集中营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坚持真理、坚定信念、顽强抗争、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的真实写照,他们在这里书写了为了胜利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绝对忠诚的 " 炼狱精神 "。
修文王阳明纪念馆是我市 " 阳明文化 " 重地。纪念馆位于修文县中国阳明文化园,毗邻阳明先生谪居龙场所居的阳明洞。阳明洞迄今留存文物古建筑 9 座、摩崖石刻 43 幅、碑刻 23 通,是珍贵的阳明历史遗迹,2006 年与贵阳东山阳明祠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与阳明洞相互衬托,是弘扬传承阳明文化的重要载体。
值得一提的是,从 2021 年起每年发布的年度贵州省十佳非国有博物馆名单中,常常出现贵阳市非国有博物馆的身影。贵阳苗疆故事民族服饰博物馆获得 2022 年度、2023 年度两次十佳,贵阳可佳博物馆则在 2021 年度和 2022 年度获得十佳,贵州省贵阳市五彩黔艺民族服饰博物馆获得十佳的年度是 2021 年和 2023 年,贵阳市手上记忆博物馆获得 2021 年度十佳。
以上四家获得 " 贵州省十佳非国有博物馆 " 的博物馆中,有三家以 " 民族文化 " 为主题。贵阳苗疆故事民族服饰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苗绣主题博物馆,2007 年由苗绣收藏家曾丽女士创办。馆内收藏着曾丽女士及其父——我国著名收藏家、" 苗族服饰收藏第一人 " 曾宪阳先生两代人历经 40 多年,搜集、整理、保护、传承下来的一批传统苗绣、苗装、银饰经典精品,以及战争、祭祀、生活用品等珍贵器物。馆内藏品尤以苗绣、苗装藏品最为精美绝伦,且很多属于孤品和绝品,具有非常珍贵的收藏价值、审美价值和学术价值。贵阳市手上记忆博物馆现收藏贵州染艺、刺绣、民俗类物件 4519 件(套)。博物馆注重藏品和地方文化的相关性研究,建立非遗博物馆研究和藏品活化功能,让黔地多元民族民间文化得以研究、收藏、展示和活化。贵阳市五彩黔艺民族服饰博物馆是以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服饰为主题的民办公助公益性博物馆,主要从事与西南少数民族服饰有关的收藏展示、交流推广、传承创意、参观体验、科研教学等工作。
来源 贵阳日报
编辑 周欢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