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4-05-27
无锡:精绘“强富美高”现代化建设新图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提起无锡,人们常常会想到 " 太湖佳绝处、运河水弄堂、灵山吉祥地、百年工商城 " 等几个关键词。作为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乡镇企业 " 苏南模式 " 的发轫地,工商名城一直是无锡最重要的注脚、最鲜明的标识。5 月 27 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 " 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 "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第二场:聚力打造新时代工商名城,精绘 " 强富美高 " 新无锡现代化建设新图景。

无锡市委副书记、市长赵建军作主发布。无锡市和有关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也分别就媒体关心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夯实经济 " 压舱石 ",奋力交出过硬答卷

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和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 " 压舱石 ",无锡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努力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奋力交出 " 强富美高 " 新无锡现代化建设的过硬答卷。

" 经济强 " 成为鲜明特征。2023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 1.55 万亿元、较 2014 年接近翻番、居全国地级市第 2 位,人均 GDP2023 年达到 20.63 万元、连续四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科技进步贡献率领跑全省,6 个产业集群规模突破 2000 亿元,3 个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A 股上市企业数量全国第八," 中国企业 500 强 " 等四张榜单入围企业数全省第一。

" 百姓富 " 成为共同追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6.9 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 1.72 ∶ 1、苏南最优,年均新增城镇就业 15.6 万人,村均集体经营性年收入超过 790 万元,连续四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 环境美 " 成为靓丽底色。PM2.5 年均浓度降至 28 微克 / 立方米、为十年前的三分之一,太湖无锡水域水质和藻情均创 16 年来最好水平,万元 GDP 能耗 0.26 吨标煤、全省最优,实现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全覆盖。

" 社会文明程度高 " 成为生动图景。创成全国文明城市群、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群,在省内率先实现一级博物馆全域覆盖,百余个 " 钟书房 " 阅读空间遍布全市,连续五届荣获 " 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七星级奖 ",锡剧、紫砂、泥人等非遗生机勃勃,社会文明程度指数居全省前列。

△赵建军

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做好四方面工作

赵建军介绍,当前,无锡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继续走在前做示范。特别是着力稳经济、促转型、防风险、惠民生,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先立后破,用新技术巩固传统产业领先优势,力促到 2027 年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分别达 43%、55%,人工智能、合成生物、低空经济等重点发展未来产业整体规模突破 2000 亿元。

二是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坚持把加强太湖治理、重现碧波美景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性标志性工程,每年投入太湖治理资金超 100 亿元,力保 13 条主要入湖河流在明年水质全部达到Ⅱ类及以上,推动太湖水质和藻情一年更比一年好、尽快实现根本性好转。

三是融入区域发展战略。无锡正紧扣 " 一体化 " 和 " 高质量 ",聚焦互联互通、产业科创、民生保障等领域,更大力度服务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设。

四是守护传承江南文脉。把文化传承与推动发展融合并进,赓续弘扬崇文重教的历史文化、诚信创新的工商文化、筚路蓝缕的创业文化。

【问答摘录】

打造新时代工商名城,重点抓好 " 五个为 "

如何建设新时代工商名城?赵建军说,无锡将重点抓好 " 五个为 ":一是产业为基,聚力建设 "465" 现代产业集群,特别是聚焦 4 大地标产业、6 大优势产业和 "5+X" 未来产业,坚持 " 产业集群 + 特色园区 ",坚持加强 " 链主企业 + 骨干企业 + 新锐企业 " 引育,全力打造世界级物联网产业集群,推动集成电路产业争创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机械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

二是创新为要,加快打造太湖湾科创带 " 一带多城 ",高水平运行太湖实验室、市产业创新研究院等一系列平台载体,到 2027 年在重点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中组建 50 个以上创新联合体,建成 100 家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

三是企业为根,发挥好现有 115 万家经营主体在稳就业、稳运行、稳大盘中的主力军作用,力争到 2027 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双双突破 1 万家,国家级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超 500 家。

四是项目为王,建强用好 15 个全球招商网络平台,到 2027 年整备推出 3 万亩连片净地、1000 万平方米产业空间,确保每年招引超 50 亿元项目 15 个以上,开工、竣工重大产业项目各 100 个以上。

五是环境为金,努力让各类大小经营主体在无锡运营成本更低、办事效率更高、投资贸易更便利、发展预期更稳定。

△蒋敏

更好统筹 " 三驾马车 ",切实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近三年无锡 GDP 占全省比重保持在 12% 左右,居内地万亿城市第 14 位,为全省乃至全国大局作出了贡献。

无锡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蒋敏介绍,今年无锡确定经济增长目标为 5.5% 左右,一季度增长了 6.8%,分别高于全省、全国 0.6 和 1.5 个百分点,为挑大梁开了个好头。

下一步,将更好统筹投资、消费、外贸等各项工作,切实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将出台 2024 年扩大有效投资专项行动方案;聚焦家电家居、汽车、电动两轮车等重点领域,加快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进一步推动无锡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

向 " 新 " 而行,角逐 "5+X" 未来产业体系新赛道

无锡市副市长周文栋介绍,近年来,无锡系统谋划布局通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 5 大未来产业,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等 X 个未来产业新方向在内的 "5+X" 未来产业发展体系。下一阶段将着力把握三个关键。

△周文栋

第一个关键是抓好创新策源。依托 " 太湖之光 " 科技攻关计划每年实施 30 项前沿技术研发项目,充分发挥在锡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优势,推动更多 " 从 0 到 1" 的重大突破、从 "1 到 10" 的产业应用。

第二个关键是抓好主体培育。第三个关键是抓好应用牵引。打造 " 早期验证—融合试验—综合推广 " 场景应用创新体系。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主阵地

无锡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新吴区区长章金伟介绍,无锡高新区坚持 " 走在前、做示范、多作贡献 ",打造江苏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主阵地。

△章金伟

第一,高水平激发创新活力。成立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政策研发中心、场景应用创新中心 " 三大中心 ",围绕创新研究技术、出台政策、提供支持。第二,高效能集聚创新主体。科创板上市公司达 10 家,居国家高新区前列。

第三,高起点打造创新平台。到 2026 年,国家级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将新增 4 家、新型研发机构达 40 家。第四,高标准营造创新生态。打造龙头赋能型生态圈,阿斯利康生态圈 5 年吸引创新企业 200 多家;建设高新金融谷,汇聚国内外基金 300 余支 1000 亿元。

将实施营商环境 7.0 方案,擦亮 " 无难事、悉心办 " 品牌

近年来,无锡聚力打造 " 无难事、悉心办 " 营商环境品牌,先后出台营商环境 1.0-6.0 方案,获评中国营商环境便利度高城市、全国工商联 "2023 年度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 "" 最佳口碑地级市 "。

无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曹文彬介绍,优化企业服务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首先,为企业提供惠企服务 " 总入口 "。" 无难事、悉心办 " 锡企服务平台推动更多事项 " 免申即享 "。其次,为企业提供审批服务 " 全周期 "。" 比如,在服务山姆会员店开工建设中,项目建设单位 5 个工作日内办理好了规划核实、档案验收等 5 道手续,实现竣工五证联发,后续将开发更多数字化服务场景。"

△曹文彬

第三,为企业提供经营服务 " 及时雨 "。2023 年初,一则 " 东北小哥怒赞无锡营商环境短视频 " 火爆了全网。今年,无锡还将实施营商环境 7.0 方案,在企业比较关注的产权保护、公平竞争、柔性监管等方面迭代创新举措。

连续三年治太投入超百亿元

"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 无锡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彭红宇介绍,去年无锡出台了《推动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根本性好转三年行动方案》和 9 个专项行动方案,力争到 2025 年,太湖无锡水域水质达到Ⅲ类。今年计划年度投入 113.6 亿元,实施 116 项重点任务和 204 个工程项目,这也是无锡连续三年治太年度投入超百亿元。

△彭红宇

下一步在四个方面下足功夫,一是坚持 " 减外源 ",开展印染、化工等重点行业园区化整治和 7000 余家涉磷企业专项整治。二是坚持 " 清内源 ",到 2030 年,完成太湖清淤 3456 万方,今年实施 595 万方。三是坚持 " 扩生态 ",实施新一轮 598 条重点河道整治,建设 680 条美丽幸福河道。四是坚持 " 转绿色 ",全面提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紧扣两个关键词,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局

设立苏南硕放机场苏州站,启动上港 ICT(无锡)项目,120 个事项实现长三角 " 一网通办、异地可办、就近办理 "…… 蒋敏介绍,无锡紧扣 " 一体化 " 和 " 高质量 " 两个关键词,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局。

一是推动交通共联。比如,加快无锡地铁 3 号线南延与苏州地铁 3 号线西延无缝衔接;加快硕放机场改扩建工程,全力打造千万级机场;加强与上海洋山港、宁波港等对接合作。二是推动民生共享。继续承接好上海优质公共资源的外延;扩容政务服务 " 一网通办 " 事项。

三是推动产业共进。将主动对接上海、安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联合打造一批高能级产业技术研究院等载体。四是推动生态共治。合力实施好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等标志性工程。

" 把群众关心的难事办妥、实事办实 "

" 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会坚决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坚持出实招、求实效,坚持打基础、利长远,设身处地把群众关心的难事办妥、实事办实,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赵建军说。

一是强化 " 面上 " 统筹。无锡搭建了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微幸福 " 民生工程和 " 市长在线 · 民声留言板 " 等一系列平台,每季度开展 " 市长市民面对面 " 等一系列活动,特别是针对群众反映较多、较为强烈的问题,逐个梳理、研究解决,力争能够解决一个诉求、带动一类问题。

二是强化 " 线上 " 抓实。在教育方面,今年将新建和改扩建各类学校超 30 所,集团化办学覆盖率将超过 70%。在卫生方面,重点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能力,也就是分级诊疗能力的提升,把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成为三甲医院的 " 社区门诊部 " 和 " 第二住院部 ",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三是强化 " 重点 " 发力。主要是针对重点群体、困难群体,比如低收入人口,实行了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覆盖 38 万人口。无锡 70 万老年人大部分都选择社区居家养老,今年将实现 1120 个社区助餐服务全覆盖,新增家庭病床 1000 张以上。实施 " 暖心早餐 " 工程,让每天早起的 1.2 万名环卫工人吃上热腾腾的早餐。

赵建军说,诚邀广大网友一定要到 " 太湖明珠 · 江南盛地 " 无锡走一走、看一看,亲身领略无锡热情厚重的 " 温情与水 ",与我们一起共绘成就梦想的 " 诗和远方 "。

现代快报 / 现代 + 记者 卢河燕 / 文 顾炜 / 摄

(部分图片来源: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