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陕西 2024-05-28
西安:建设世界一流航空新城、航天新城!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核心提示

5 月 27 日,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 " 聚力‘八个新突破’ 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取得新成效 " 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此次新闻发布会邀请阎良区委书记、航空基地党工委书记、航天基地党工委书记牛恺,高陵区委书记张水利到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阎良区、航空基地、航天基地

建设世界一流

航空新城和航天新城

数说 2023

2023 年,阎良区、航空基地、航天基地瞄准 " 建设世界一流航空新城和世界一流航天新城 " 的奋斗目标,紧紧围绕全省 " 三个年 " 和全市 " 八个方面重点工作 ",全力推进 " 十项攻坚 ",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阎良区生产总值增长 8.3%,7 项指标实现双位数增长;113 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332.3 亿元,增长 86.2%;固定资产投资两年实现翻番。

航天基地生产总值增长 7.2%,总量突破 400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22.8%,连续 41 个月实现双位数增长。

阎良区实际引进内资 111.7 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2 家;帮助 111 家企业扩增产能 23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1.4%。

航天基地签约入园项目 297 个,5 家央企和省属国企签约落户;组建 7 个产业联盟和 2 个专业联盟,首批会员企业 412 家,初步构建了航天产业发展的组团矩阵。

新增秦创原 " 三器 " 示范平台 11 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6 家。" 航空大数据中心 " 入驻企业增长 40%、共享设备增长 24%。航天 " 国家超算中心 " 开机率、CPU 节点使用率增加至 100%。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 18 家,挂牌上市企业达到 28 家。

建成 5 条运动廊道、208 个笼式球场,举办活动 1.5 万场次,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期评估全国排名第 5,获评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荣获全省首批 " 平安银鼎 ",群众幸福感成色更足。‍

▲阎良区(航空基地)掠影

2024 年,阎良区、航空基地、航天基地将聚力 " 八个新突破 ",全力以赴强产业、扩投资、促创新、深改革、兴乡村、优生态、惠民生、防风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阎良实践和航天实践的新篇章。

用 " 强产业 " 构建集群新格局

航空制造突出强链补链,以链主项目为牵引,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推动机载、动力等细分支链集聚,强化 " 门对门 " 配套生态。

先进制造突出产能承接,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聚焦快速增长赛道,全力承接产能转移,持续做大先进制造集群。

用 " 扩投资 " 推动增长新突破

开展 " 项目快落地 " 攻坚行动,一项目一策略、一项目一专班,服务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

开展 " 园区增效益 " 攻坚行动,谁招商谁服务,跟踪投资、产值、营收标准落实落地,服务企业登高升规、不断壮大,力促履约达效。

用 " 促创新 " 催生发展新动能

扩能创新平台,发挥 10 个国家级创新平台、10 个院士工作站的作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80 项以上。激发人才引擎,组织 30 场 " 校企双进 ",力争达成更多就业意向;举办 15 个班次 " 订单培训 ",力争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壮大 " 银晖专家库 ",力争总数破千,通过柔性引用老专家、老工匠,助力企业研发生产。

用 " 深改革 " 激发内生新动力

深化开发区改革,以 " 招商 +" 为方向,固化产业促进措施,赋予各部门新的职责,构建全方位服务产业生态。

深化国企改革,以盈利能力为导向,激发存量资产新活力,全面转型 " 产业运营商 "。

用 " 优生态 " 绣出城市新颜值

守好美丽蓝天,深化开展扬尘、散煤、挥发性有机物等专项治理,全年优良天数不少于 272 天。

守好美丽河湖,常态化开展河湖 " 清四乱 ",确保 " 两河 " 水质稳定达标,全力打造 " 幸福河湖 "。

用 " 惠民生 " 绘就幸福新画卷

新增学位 1890 个,培育新优质学校 5 所,高标准通过 " 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 国家验收。

正式启用新中医医院,创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

全力加快安置房建设,按期交付,让群众早日回迁新居。

用 " 兴乡村 " 焕发振兴新活力

以 " 园区化 " 引领农业 " 现代化 ",高标准推进总投资 19.8 亿元的 24 个项目,高质量完成 7 大类 34 项发展指标,建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以 " 小城镇 " 带动 " 乡村美 ",抓好总投资 7.2 亿元的 36 个小城镇项目建设,争创省市级 " 千万工程 " 示范村 22 个以上。

用 " 防风险 " 推动治理新提升

安全生产精细化,深化重点领域排查整治,台账管理、闭环整改,推动事故隐患动态清零。

应急管理实战化,开展城市安全运行体检,完善防灾减灾 " 四项机制 ",不断提高处置保障能力。

社会治理法治化,全力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零容忍 " 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实现省级平安区 " 六连创 ",奋力夺取 " 平安金鼎 "。

高陵区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迸发产业发展新活力

数说 2023

2023 年,高陵区主要经济指标齐发力,地区生产总值 426.96 亿元,增长 11.3%,增速全省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2.7%,增速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0.9%,增速全市第一。

重点项目蓄势发力。115 个区级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 123.4 亿元,19 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 101.6 亿元。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提升改造老旧小区 42 个,建成各类公园 11 座,完成 48 所校园环境提升改造,累计建成运营 " 高 · 幸食堂 "40 家,实现全区街村(社区)养老助餐服务全覆盖。

科创赋能优势彰显。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41 家,新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发中心 15 个,培育专精特新、瞪羚企业 13 户,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22 项,技术合同交易额 15 亿元,泾河工业园成功获批秦创原总窗口协同创新基地。

乡村振兴步伐有力。蔬菜产量 65 万吨,设施蔬菜产业入选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 家,示范家庭农场 6 家。高陵全季西红柿区域公用品牌全面打响。‍

▲高陵区通远街道何村,一排排大棚在阳光下闪耀着银光。

科创驱动转型升级

机器轰鸣、秩序井然 ……5 月 24 日下午,在陕西航天德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宽敞明亮的厂房内,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井然有序地工作。航天德林的发展是高陵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积极推动中国工商银行西安数据中心等项目落地建设,高陵区正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科技型企业 " 登高、升规、晋位、上市 ",高陵区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41 家 ……

聚力链群结合,科创赋能,高陵区深入挖掘企业科技创新资源优势,不断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推动汽车制造、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三大支柱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大幅提高。抢抓 " 双中心 " 和 " 北跨 " 科创走廊建设机遇,以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新质生产力,为高陵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共建共享惠民利民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筑牢 " 一老一小 " 民生底线,全面完成民生十大实事,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聚焦群众所期所盼,牢牢兜住民生底线,高陵区通过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全力保障地铁 10 号线通车运营;聚焦生活空间品质化,兜住兜牢兜准 " 医教水住行 " 等民生实事;扎实推进 48 所校园环境改造提升,持续扩大义务教育 " 名校+" 覆盖面 …… 通过一项项实事加快 " 兜底民生 " 向 " 品质民生 " 转变,高陵区正不断将发展成果转化为群众可及可感的幸福生活体验,让民生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 " 质感 "。

和美乡村增 " 颜 " 提 " 质 "

5 月 23 日,记者走进通远街道灰堆村的葡萄大棚,只见一排排整齐的葡萄栽培架上,挂满了或红或绿晶莹剔透的葡萄。

▲大棚内晶莹剔透的 " 美人娇 "

随着种植技术不断成熟,高陵区果蔬品质不断提升,品牌效应不断放大。立足 " 土 "、体现 " 特 "、形成 " 产 ",高陵区深耕农业特色种植,将火龙果、百香果等 " 南果北种 " 特色种植做大做强,推动芹菜、胡萝卜、葡萄等特色农产品扩面提质,满足市场的多重需求。

围绕生态美、基础牢、产业兴、治理优的发展理念,高陵区持续深化农村 " 三大革命 " 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开展 " 村村示范、全域提升 " 工程,创建省级、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 10 个 …… 更舒适的乡村人居环境、更合理的村庄规划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绘就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图景。

拓宽开放格局 提升城市品质

在聚焦绿色发展方面,高陵区坚持铁腕治霾,推动绿色发展,夯实生态责任,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

在拓宽开放格局方面,依托现有的产业优势和陕重汽等重点企业出口优势,加大外贸主体培育力度。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等行业资源富集地区,对照产业链图谱上门招商。

在提升城市品质方面,精心打造集功能、绿色、文化于一体的线性公园、郊野公园、口袋公园等绿色空间体系;扎实开展城乡环境建设,实现城市 " 背街不背、小巷荟萃 ",让农村 "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为高质量北跨发展拓展新空间。

加快建设渭北先进制造业核心

高陵区承担着打造渭北先进制造业核心区的重要使命,将采取哪些具体做法和措施?在答记者问时,张水利说,立足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高陵区将创新实干,补短强特,在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上走出高陵风采,彰显高陵担当。

在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方面,围绕固链、补链、延链、强链,全力建设以陕重汽和吉利汽车为代表的汽车制造首位产业集群,探索发展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在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方面,联合秦创原建立科创 + 产业、技术 + 项目协作机制,加快孵化平台建设。建立企业科技投入递增奖励机制,鼓励企业加大核心技术攻坚,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实现创新发展。

在推动区域融合发展方面,利用好兵器工业基地军工资源,合力打造先进制造、国防科技两大产业集群。积极推进西安都市圈高陵泾河新城(泾阳)三原组团的战略合作,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打造组团建设新典范。

在锻造过硬干部队伍方面求突破,当好 " 一线指挥部 ",在一线聚合力量、聚集要素。在 " 实 " 字上下功夫,深化运用 " 大督查 "" 落实到底 " 等机制,以 " 督检考 " 的闭环体系确保工作实效。倡导讲真话、干真事、真干事,不断汇聚干事创业的正能量。

乘着 " 北跨 " 东风,高陵区将以更高站位、更新举措、更优作风,紧抓制造业这个根本,聚力产业振兴,提升工业园区承载能力,加速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推进,在发展先进制造业中奋力奔跑,奏响蓬勃发展的时代强音。

来源 / 西安日报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