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的《博物》期刊,从文化学和物种学的角度向读者介绍了简要的龟简史。
从文化学的角度,先民对 " 龟 " 有着特别的情感。在万物有灵的远古时代,华夏文化将龟的身体构造与天地对应:隆起的背甲,恰如笼罩四野的天穹,背甲花纹便是玄奥的天象;平坦的腹甲,则代表广袤大地,头尾、四肢对应着方位。类似的想象存在于世界许多人类文明中。印度神话认为,支撑脚下大地的,是巨象、巨龟和巨蛇的叠罗汉组合,象龟蛇只要有一方活动,便会引发地震。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则将海洋环绕的陆地直接称为 " 世界龟 "。中南美洲的玛雅人同样将大龟视为世界基座,地神的形象之一就是人头龟身。
既然龟与天地之间有着神秘的联系,那么乌龟也能充当上天的使者。著名的 " 河图洛书 " 传说里,黄河中跃出龙马,伏羲根据它背负的神秘图卷发明了八卦;洛水里神龟现身,大禹从它背负的天书中领悟了治理天下之道。既然龟知晓天意,那么除了被动等待它的降临,也可以主动去问。殷商王室决策大事时,用龟甲进行占卜。巫师杀龟,获取平坦的腹甲,然后进行祈祷、提出问题,再在龟甲上钻出小洞,用火灼烧,从开裂的纹理中解读上天的回答,并将占卜内容完整地刻写在龟甲上留档。占卜之 " 卜 " 的发音,就源于烧龟甲时发出的爆裂声。在殷墟遗址里,出土了大量刻有卜辞的龟甲。龟卜到周朝仍然兴盛,直到春秋时期,周天子权威不再,龟卜才逐渐衰落。
至到汉代,龟的通天灵力已不再被提起。但乌龟的另一特性得以强化,即长寿。相比 " 人生七十古来稀 " 的古人,能活百岁以上的龟类无疑是老寿星,甚至有长生不死的神秘感。古人相信,龟探头呼吸的动作是一种特殊的 " 导引 " 方式,能使天地灵气入体循环,这便是它们长寿的秘诀。因为长寿,自然也就历经沧桑、见多识广。因此古人眼中,龟还有睿智的形象,知识渊博者亦被称为 " 总龟 "。在古巴比伦、古埃及等其他古老文明中,龟也常常被当作护身符或随葬品,寓意吉祥长寿、诸邪辟易。
当然,随着人类对自然认知的不断深入,各种动物的神秘色彩也渐渐减弱。宋代时,龟基本走下神坛,成为大众宠物,诞生了养龟、卖龟行业。乌龟是宠物市场上常见的种类,大多为背甲不到 10 厘米长的未成年龟:它们体形卵圆,背甲呈深浅不同的棕灰色,背上还有 3 条棱纵贯前后,因此又称 " 金线龟 ";头颈、四肢裸露的皮肤主要为暗绿色。此外,我国本土还有两种常见的龟,即平胸龟、四爪陆龟。除此之外,我国还有很多其他种龟,不过多数已经濒危。
自从龟成了宠物,其地位就日常化了,开始有了 " 缩头乌龟 " 这样的贬义词,也有源于古希腊寓言的 " 龟兔赛跑 " 让龟成了现实主义奋斗精神的典范。龟这样淡淡的、气质独特的动物能在文化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记录下了人类还敬畏自然的那些日子。
作者 郑文丰
编辑 段筠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