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乳腺炎,好多人认为只有哺乳期妈妈会遇到。在日常门诊中,许多非哺乳期的妈妈、甚至男性患者可能会面临 " 乳腺 " 问题!临床上称之为" 非哺乳期乳腺炎 "。
非哺乳期乳腺炎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病?
它是一组多发生在女性非哺乳期、病因不明、良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此炎症和常见的哺乳期乳腺炎存在巨大差异,不管是发病原因还是诊疗方法,都完全不同。主要分为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和导管周围乳腺炎,前者更为常见占 90% 以上。
对于相对常见的肉芽肿性乳腺炎来说,突发乳腺肿块是最常见的表现,尤其是生完小孩 1-8 岁的女性,更是好发人群。乳房被碰撞挤压是一个常见诱因。早期肿块期如果治疗效果不佳,就会进入脓肿期,这个时候会出现皮肤发红,可以抽出脓液,再进一步,甚至出现皮肤破溃,脓液自行流出,且长期不愈合。
对于导管周围炎来说,发生在 20 岁左右未生育的女性或者 40 岁以上的患者相对多,小孩大于 8 岁的女性,部分男性也会患此病。早期表现也是突发肿块,甚至有红肿,脓液流出。如治疗效果不佳,部分患者可反复发作,主要表现为肿块 - 红肿 - 破溃 - 好转甚至自愈 - 再次出现肿块 - 红肿。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判断手段有哪些?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主要靠 b 超检查和粗针穿刺及手术活检,对于有经验的乳腺科医生来说,大多数患者,通过询问病史和查体就能基本诊断,但是少部分特殊患者,会出现临床诊断和穿刺病理不符,所以为了明确诊断,粗针穿刺甚至手术活检是不可少的。此外脓液抽吸做细菌培养,既是一种诊断方法也是一种治疗手段。
非哺乳期乳腺炎应该怎么治疗?
对于肉芽肿性乳腺炎来说,发病 1-2 周内,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为主的治疗方法,效果较好,治愈率较高。部分患者激素治疗后肿块缩小到不能缩小时,如仍可触及小肿块,可行微创手术或者采用抗结核治疗药物。如果病情时间久,激素疗效不佳,已经出现皮肤广泛破溃,那抗结核药物是首选方案。
对于乳腺导管周围炎来说,首次发病,小剂量激素加粗针穿刺引流是一个有可能治愈疾病的方案,对于复发患者或反复发作患者,抗结核药物也是一个治疗方案,如果抗结核药物依然不能控制,那微创手术也是一个办法。
治疗期间,复查也是必须按时做的,既能评估疗效,又能早期发现不良反应。
西安交大二附院乳腺疾病诊疗中心作为西北地区首家及唯一集乳腺外科、乳腺内科、乳腺放疗、乳腺整形、乳腺中医、乳腺康复等一流就医体验的一站式服务中心,最早起源于 1979 年成立的肿瘤外科,作为陕西省卫健委唯一获批的专病中心,交通大学乳腺疾病诊疗中西医旗舰医院,开设了多个专病门诊。
非哺乳期乳腺炎门诊时间:每周四下午,出诊专家:刁岩副主任医师 。
来源 / 西安交大二附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