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距离暑假还有大半个月,但不少研学机构推出的大凉山支教研学项目却早已售罄,甚至还有候补者正在排队等捡漏。
记者调查发现,受商业利益驱使,一些研学机构会将大凉山的孩子包装为 " 寻求支教老师的学生 ",并借此推出 "7 天收费万元就能拿到志愿者公益证书、乡村助学研学报告 " 的研学项目。
在这些研学项目的渲染下,大凉山似乎成了 " 公益支教的秀场 "。
与此同时,那些 " 被参与 " 此类研学项目的大凉山孩子,则奔波在各类 " 公益课堂 "" 免费夏令营 " 之间,应付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的支教研学团。
专家指出,这种研学乱象,警示着研学市场需进一步规范。那些打着公益旗号售卖的商业研学,其擦边行为不仅涉嫌欺诈," 还伤害了大凉山孩子的情感,应当被明令禁止 "。
大凉山一角。图片来源支教老师额布
公益还是生意?
在某知名研学机构的海报上,几名皮肤黝黑、头发凌乱的 " 大凉山的孩子 " 被公然印于其上。这样的海报,很容易就吸引到人们的目光。
" 这是大凉山支教研学项目的一个宣传,该项目正在招暑假公益志愿者。" 小武是浙江金华一所高校的学生,他告诉记者,自己是从上述机构的宣传中了解到 " 大凉山缺乏英语老师 " 这一信息的。结合照片里孩子们一双双渴求学习的眼睛,让小武对大凉山 " 教育落后 "" 缺老师 " 等情况深信不疑。
不过前不久,一些短视频平台上 " 大凉山孩子学习条件差 " 的短视频内容被陆续打假后,小武改变了对大凉山的初印象——在打假视频中,当地学校老师指责某些博主 " 恶意编造 "" 捏造苦难 " 的行为。这也让小武开始深度质疑此前那些研学机构宣传海报上的 " 卖惨 " 内容," 我还从多名支教老师社交账号看到了大凉山的真实一面,既有新建的乡村小学,还有教室里的新课桌、白板、投影 ……"
" 卖惨式 " 大凉山支教研学宣传。短视频平台截图
经历此次事件,小武才看清,早已脱贫的大凉山并不是研学机构所宣传的 " 穷苦 " 模样。同时,一个疑虑也从他心头闪现:究竟还有多少人在 " 卖惨式 " 消费大凉山?
同样的疑问,也引发了记者的关注。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研学机构打着 " 公益 " 名义,高价售卖大凉山支教研学项目,价格普遍在 8000 元 -11000 元,个别较贵的项目则卖到了 40000 元。而这些研学项目的宣传 " 标配 " 视频里,常常会有大凉山的孩子光着脚身背干柴走山路以及挖土豆、生火做饭等镜头,借此放大悲情博取公众同情。
此前想去大凉山支教的杭州大学生陈立也告诉记者,他此前看到过一个 7 天 6 晚的大凉山支教研学团,售价高达 10980 元。而一般作为费用所占比例大头的食宿,在上述支教研学团费用中却仅需两三千元。并且,10980 元的团费中还不包含往返大凉山的交通费," 去掉路程时间,实际只支教 5 天。并且食宿标准与项目价格相比对的话,性价比明显较低。"
然而,这些原本上不了台面的食宿条件,在一些研学机构宣传中,竟也成了 " 卖点 "。一些机构会宣称:" 每一次困难都是成长机会 "" 想让孩子多吃苦,就去村里补一补 "……
广东一家公益组织创始人唐丽丽同样关注到了这些被炒作的大凉山支教研学。她告诉记者,自己已连续三年组织志愿者去大凉山支教研学,只收取 10 天吃、穿、住成本费,约 3600 元," 售价上万元的支教研学其实是打着‘公益’幌子变相卖产品,有些项目毛利达 70%。"
确实,近年,大凉山都是支教研学热门地。不断涌入的研学团,被一辆辆大巴车送往县城。过了一周,又被一批批送出大凉山。据多家公益组织观察,蜂拥而至的支教志愿者俨然成了大凉山另类 " 特产 "。大凉山支教也衍生出从宣发引客到高价支教售卖的产业链,公益俨然成了一门 " 生意 "。
某机构大凉山支教研学产品,7 天超万元。图源项目截图
支教研学的 " 秀场 "
" 因为入行没有技术、资金门槛,全国售卖商业支教研学的机构越来越多。" 作为大凉山当地某公益组织负责人的张华同样看到,除了文旅公司带来大量商业支教研学团外,甚至部分曾为大凉山发起助学活动的公益组织也纷纷售卖起大凉山支教项目。
" 租个场地或和学校联系好,就可以招募学生参加免费夏令营。" 张华向记者介绍,这些机构会通过全网招收付费志愿者,来给大凉山的学生们上课," 我看到过年龄最小的‘支教志愿者’,只有二三年级。当时,这名孩子还是由妈妈带来的。"
由于张华自己也曾在大凉山某地一中学经历过一年的支教,他深刻感受到,教育具有专业性。部分支教研学过于商业化,机构和志愿者们往往忽略了大凉山孩子的真正需求,这导致很多商业教学团队志愿者未经选拔、缺乏专业培训,实际支教效果堪忧;有些支教研学团就是 " 走马观花 ",给大凉山的孩子发礼物合影完就走了。
例如,不少商业支教研学团的支教老师并未达到教学水准,难免出现教学失误;有些 " 支教老师 " 甚至就是小学生,他们将英语单词和 26 个字母写在白板上,教导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孩子;城市孩子向山里孩子分享生活,交流方式不妥有时反而会变相成为 " 凡尔赛 "……
但对于很多花钱去支教的人群来说,能在 7 天内获得公益时长或是乡村支教调研报告等,便可以为申请海外留学、择校、评优提供相应证明。
这一幕幕,让张华深感担忧。因为大量商业化 " 大凉山支教研学团 " 与 " 公益擦边 " 所引发的 " 过度支教 ",也让很多大凉山的孩子疲于应付那些名目繁多的研学团," 有些孩子一个暑假要接待五六拨支教团,由于支教群体流动性大,课程无法顺畅衔接,具体学到什么,孩子们也说不上来 "。
支教研学团小志愿者在给大凉山孩子教英语。图源:某机构研学产品截图
实际上,要成为一名严格意义上的支教志愿者,并非易事。正规支教志愿者需经过简历筛选、多轮培训和考试等流程,才能符合条件。
唐丽丽也在面向社会招聘支教研学团,但实际报名、筛选通过率只有约 20%。张华每年都会招募大学生志愿者,但从报名到过关,通过率也只有 50%。此外,通过的志愿者还有 "1 个月线上 +2 天线下培训 ",特别要学习儿童心理学," 他们需具备教育技能,也要有初心,不是把大凉山当成支教研学的‘秀场’。"
对此,多名长期在大凉山乡村学校支教的老师看到,公益支教被包装成 " 支教研学 " 后,越来越让人看不懂——每年暑假,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正在被批量化打造成 " 大凉山支教志愿者 "," 如果充满功利心,高价支教研学和商业作秀有何区别?"
" 支教研学动辄上万元,如今公益也能论斤卖了 "…… 大凉山商业化支教研学正在引发争议,多名业内人士都表示," 涉及商业的大凉山支教研学,是该‘降降温’了。"
支教,也要 " 双向奔赴 "
如今,重重大山早已影响不了大凉山的发展,特别是教育层面,这些年来,有了天翻地覆变化。
" 我支教所在的一所县城中学,一个学期招来了 70 多名正式编老师,很多是一流师范大学的毕业生。" 张华向记者表示,外面铺天盖地宣传大凉山缺支教老师,与实际情况并不符。但他也不否认,目前大凉山确实还存在现实问题," 新招聘的老师需花精力提升孩子文化课。孩子们平时学习压力比较大,一方面要学习新知识,另一方面还得补基础。因此,真正的公益支教还是需要的。"
学习路上的大凉山孩子。图源支教老师额布
业内人士认为,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应当提倡 " 双赢 " 式支教研学,既让大凉山的孩子们有幸福感、获得感,真正学到东西,也让支教志愿者从中得到成长体验。而商业支教研学,又将在 7 月初如火如荼进行。因此多名公益组织创始人建议,大凉山支教研学亟需在规范化引导下,有序、健康发展。
同时,这类支教研学也给人留下思考,公益和研学如何真正结合?含金量究竟体现在哪里?
" 比如英文支教研学不是要让城里孩子简单地去给乡村孩子教英语,而是要培养他们的社会关怀。" 华中师范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陶宏开向记者表示,真正将研学和公益结合,是要让大凉山孩子走出大山,还要让他们立志帮助大凉山致富。
" 公益研学活动的价值主要是让孩子了解到中国目前存在的地区差距。"21 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支教研学重教更重思,要让他们关注到我国发展不平衡的现实矛盾,并引导支教和受教群体在未来致力于解决这些矛盾," 这种公益研学才能体现含金量。"
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指出,公益支教需要双向奔赴,志愿者在具备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得契合受教地区的实际需求。一些个人或机构不合规甚至 " 卖惨式 " 售卖大凉山支教的行为,最终还是会导致花钱的志愿者、大凉山的孩子都成为 " 公益生意链 " 的受害者。此外,研学的重要性在于提升孩子素养,而非满足做公益的成就感,或是盲目跟风。
(应受访者要求,本文小武、唐丽丽、张华为化名)
来源:央视网
编辑:古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