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点,重新出发
汉口的台北路,鲜有旅游特种兵出没,没想到,凭借一句" 台北路的尽头是解放大道 ",在全国火速出圈。
对路名司空见惯的武汉人,还幽默地添上后半句" 途径建设大道,终点是香港路 "。
由此揭开了台北路的那些往事。
80 年代末,两岸开放探亲,也带动了台湾省在大陆的投资潮。
武汉为了招商引资,特地把江岸区的安定路改名为台北路,起点是解放大道,从南往北,途径建设大道,延伸至香港路,才有了如今长约 1.38 公里的台北路。
以台北路为主轴、约 1 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宝岛、台北、高雄、嘉义、苗栗、马祖、澎湖、金门、花莲、台东、云林等地名,相继被用于周围的道路、小区、公园等,附近还开着台北派出所、武汉市中医院台北分院、台北院子、台北平价小超市、台北粽籽王。
在人们的强烈呼吁和盼望中,武汉在老汉口的地界,孕育了一块 " 台味 " 满满的大型住区。
— 壹 —
Chapter
有人表示," 从台北路牌坊对面看民生银行大厦,老让人恍惚像在看台北 101"。
台北路的经典一瞥
这句话经典地诠释了台北路" 一半云端、一半烟火 "的味道。
建设大道沿线,竖起了武汉第一座高档写字楼、第一座外国领馆、第一座五星级酒店、第一栋银行总部高楼 ……200 多家金融机构、37 家金融机构总部扎堆的楼宇经济,渗透至香港路沿线,形成了江岸区纳税 " 亿元户 " 的大本营。(数据来源:武汉发布)
武汉版华尔街
约 19 万方的万象城,武汉政府特赐专属门牌号 " 建设大道 668 号 ",仿佛停靠在岸的一艘巨轮,台北路驶入一方国际新潮的娱乐圣地。(数据来源:万象城官方微信)
从建设大道转入台北路,汇聚着武汉第一批咖啡馆,这里的居民,喝的第一杯咖啡,比武广的诞生还要早。
咖啡店的集大成者,在高雄路。一杯咖啡一把椅子,闲暇时光,晒晒太阳、吹吹风,适合放空、发呆,和老板那只慵懒的猫一起打个哈欠,也挺有意思。有的熟客和老板成了朋友,常来的咖啡馆,也变成了呼朋唤友的老地方。
每日咖啡(图源网络)
在这里,咖啡的早餐搭子,可能是热干面,也可以是王师傅豆皮和黑皮牛杂," 汉味 " 和 " 台味 " 混搭,自成一景。夜经济,属台北院子最热闹,每逢世界杯,就会有商家搭起露天幕布投屏球赛,球迷们总会默契地相聚在此。球赛结束了,趁着兴奋劲,再去苗栗路宵夜。
大人窝在咖啡馆里消磨时光,读书伢则泡在 " 三点一线 " 经典路线里。
武汉图书馆没有座位了,抱着书,席地而坐,也能看一天,但凡寒暑假补课、上兴趣班,总绕不开青少年宫,一家人还会买票去武汉杂技厅看表演,据说六一儿童节的节目是最精彩的。
汉口伢绝对去过
无论国际时尚、小资文艺、书香自然,还是老汉口的高阶烟火,每一个人都能在台北路,发现不同主题的 City walk。
— 贰 —
Chapter
熟透了的台北路,背靠江汉江岸两大汉口 GDP 强区,每一次露面的新房,无一不是站在巨人肩上,俯瞰台北路的 " 云端和烟火 "。
与云端触手可及的地方,只需步行约 400m,便是挨着华中首座万象城的万科锦绣湖山。
区位图
承担汉口二环内交通主力的横向道路,锦绣湖山占了两条,建设大道与解放大道并行,几乎每隔约 1-2 公里,就能解锁一个成熟的商圈。香港路,是江岸和江汉的分界线,北通机场高速,南接武汉长江隧道,与汉口纵向路网的 " 脊梁 " 青年路相比,其重要性不分伯仲。
三条主干道驰骋全城,半径约 2-3 公里之内,覆盖汉口历史风貌区、唯一冠名 " 国际 " 的汉口滨江商务区、武汉金融一条街、恒隆武广为头牌的重奢商圈矩阵,盛名累累。
家门口的万象城
不仅如此,论武汉地铁线路之稠密、建设强度之高,鲜少有人能媲美万科锦绣湖山。
地铁密度武汉一绝
步行约 300m 可乘坐6 号线苗栗路站,王炸是步行约 400m 的香港路站,集齐 3/6/7 号线,是目前汉口内环唯一的三轨交汇站。以至于,万科锦绣湖山的通勤痛点,不再是距离地铁有多远,而是 " 头疼 " 坐哪条地铁更省心。
台北路恰如其分的生活感,又很好地消解了主城区的喧嚣,闹中取静,在万科锦绣湖山做到了自洽。
一个人下馆子或者聚餐,一个星期不重样,想要换换口味,还有苗栗路的宵夜、西北湖花园道的酒吧、万松园戳虾子、武汉天地商业街的网红餐厅。
带你去找夜生活
这下,你该相信,为什么老汉口的嘴巴这么刁了吧。
早晚出行高峰,去上学的孩子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万科锦绣湖山临近育才二小立德分校,大人总是牵着小孩,时不时扶正歪了的背带,武汉市第六中学的学生们,有的独自一人,有的结伴同行,偶尔会有学生骑行的自行车飞过,一代又一代在台北路长大。
汉口顶流的育才系
小孩和老人,是高频使用医疗资源的两类群体,可以去武汉儿童医院、武汉市妇幼保健院、武汉市六医院,同济协和,则是最后的安全堡垒。
宝岛公园就像一个 "I 人 ",静静地藏在居民区里。这座公园借鉴了花莲的寺庙建筑和高雄的龙虎双塔,独树一帜,再步行约 550m,还有喷泉公园、小南湖,万科锦绣湖山轻松享有 " 公园 20 分钟理论 " 的自由。
大隐于市
— 叁 —
Chapter
在万科锦绣湖山之前,万科早已与台北路有着长达十年的渊源。
在老汉口开发新盘,或多或少存在不可抗的限制因素,大刀阔斧的流量打法在这里失效。万科用 " 螺丝壳里修道场 " 的工匠精神,在尊重老汉口土地情怀的前提下,推动城市微更新。
2014 年的台北路,开发几乎饱和,新房市场尘封多年,一边是嗷嗷待哺的首置进场,一边是硬性存在的改善需求。
金域湖庭首进台北路,金域时代再度落脚,两个楼盘迎合当时武汉楼市 "7090" 政策,盛产 100㎡以下的小户型," 止渴 " 新房数量稀缺的台北路,更符合市场主流审美的建筑立面,也率先刷新了老旧住区的颜值。
恰逢 " 史上最严国五条 " 松绑,购房热度直线狂飙,市场被压抑已久的置换需求彻底释放。
在其它楼盘还停留在 "7090" 的思维惯性时,台北路诞生了主力户型为 140㎡的翡翠国际,这也是武汉第一座 " 翡翠系 " 高端住宅,开盘创造了台北路每平米三万元的新房记录,价格媲美当时的武汉天地。
有自己的专属门牌号
后来的万科阅庐,索性放开手脚,做出了清一色建面约 185㎡的大平层,并且,阅庐超前提出 " 私人定制 " 的概念,针对户型设计、家电包,开放一定的选择权。
看到这里,是不是以为万科已经吃透了台北路?
万科云庐登场了。
只有 14 套约 210㎡超大平层,延续二七滨江豪宅御玺滨江的风格,不显山不露水,成了台北路腹区的隐奢顶牛。
传说中的云庐
从首置的金域湖庭、金域时代,到改善青睐的翡翠国际、阅庐,再到藏品级的云庐,万科在台北路的十年,从不喧宾夺主,从来积极融入,精细化不同阶段的购房需求,搭建起以 " 万科 " 之名的台北路生活区。
你走过哪一条
— 肆 —
Chapter
从前的成功经验不可复制,如何给老熟人带来更多的新鲜感?
新鲜感的缺失,源于开发商的 " 产品意识 " 正在倒退。要么,在已有的产品库里,找个类似的模板变现,要么,把附近楼盘的热销户型复制粘贴。
调研市场一线?
说的多,做的少。
哪怕扎根深耕了十年,万科依然不敢懈怠台北路,当听到锦绣湖山的工作人员亲自拜访、询问附近潜在客群、搜集买房需求之时,依然会感叹万科这家企业的务实和诚恳。
正是此次客调,推翻了很多开发老汉口的传统认知。
一般开发商会认为,台北路的原住民习惯了层高不超过 6F 的小区,会更偏好同样高度的住宅,其实不然。锦绣湖山仔细考察过台北路一带,周边的房屋年代久远,非常密集,户型采光差、不通透,小区停车位紧缺,基本靠抢。
锦绣湖山放弃了统一做小高层、花园洋房的想法,一反常态地设计了超高层产品,超配机动停车位 288 个,车位配比竟然高达 1:2.23,比绝大多数 4 万元 /㎡以上的豪宅更加阔绰。
台北路仿佛竖起了一座瞭望塔,以上帝视角掌握绝对的领空,俯瞰汉口老钱区的城市景观,将湖、岛、塔、城、街、楼宇尽收眼底。
这种" 窗外一眼千万 "的稀缺物,往往只有在极致化的城市核心,才能享有如此待遇,放之海外皆准。纽约曼哈顿中城的单栋豪宅 ONE57,一共 90 层,矗立在中央公园边,在 2014 年被称为纽约的 " 亿万富豪大厦 ",顶层住户便是当年国际知名电脑品牌的创始人。
one57 与帝国大厦作邻
匪夷所思的是,万科锦绣湖山还在内部建设了一处 " 实验房 ",把原本在图纸上打天下的产品设计具象化、实体化,结合客户需求,在 " 实验房 " 里围绕产品设计头脑风暴。
当 90 后开始成为万科锦绣湖山的主力,项目团队还大开脑洞,129 套房源,共享同一个面积,却呈现了截然不同的三种户型设计。
实验房到底长什么样?
一个户型三种设计,会玩出哪些花样?
真有 " 一个小区住三遍都不腻 " 的小区吗?
目前,万科锦绣湖山没有释放任何信息,真是吊足了胃口。
番外篇
2023 年是武汉城市更新元年,工业遗存、老旧小区是重中之重,当下势头正热。
万科在台北路的十年,超越性地回答了老旧小区改造的命题,为武汉提供了参考性极强的样板示范,并且,万科改造工业遗存的案例,甚至比台北路的历史更悠久。
2006 年,武昌徐东的润园,是万科转战中心城区的第一个项目,也是万科首次介入旧城改造。润园所在地,原先是国内一家精密仪器制造工厂。
在那个大拆大建的年代,万科选择在树中间 " 种 " 房子,罕见地保留了近 800 棵树龄、近 50 年的原生树木,还有厂区的水池、廊架,甚至有一个铁艺隔山的构建。
未来,武汉城市更新要走的路,万科早就走过,并且在十余年的深耕中,活成了武汉如今最需要的样子。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