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黔中书 2024-06-24
古法造新纸 指尖觅乡愁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在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陇脚村,蜿蜒曲折的白水河流淌在苍翠青山间,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法造纸技艺传承人胡宗亮在河畔的造纸作坊里奋力抄纸,水槽中的纸浆,在他一捞一提间逐渐成型。

▲用古法造好一张纸是胡宗亮的初心,也是父亲对他的教诲

今年 56 岁的胡宗亮是其家族第八代古法造纸传承人,从小耳濡目染造纸技艺,18 岁就能独立完成整套造纸工艺。

眼下他的作坊主要生产三种纸:钱纸、皮纸,花草纸。三种纸除原材料有所不同外,工艺相差无几,但用途却各有千秋。钱纸是民间传统节日祭祀用纸,皮纸主要用于书画领域,花草纸则被用于开发各种文创产品。三种纸品,胡宗亮对皮纸情有独钟。

▲造纸的第一步便是采伐适合的原材料

▲采伐回来的构树皮需要经过砍段,蒸煮十天左右,才能送往碾压房碾压

▲在窖窑里发酵半月后,构皮纸浆才能放进抄纸水槽抄做纸张

经过采伐、腌泡、蒸煮、碾压、发酵、制浆、抄纸、压榨、晒制、包装等大小 72 道工序,才能完成一张皮纸的制造。胡宗亮造的皮纸因纸张坚韧、强度好、耐老化,深受书画爱好者喜爱,不少知名书画艺术家都选用他造的皮纸。

2015 年,胡宗亮在皮纸的基础上研发了花草纸,即用花瓣、树叶嵌入皮纸纸浆,等纸浆晾晒干后,花瓣树叶就与纸浆融合成为一张完整有趣的新纸张,常被用来研发纸伞、灯盏等文创产品。

▲制作好的钱纸

▲用花草纸制作的灯盏

▲用皮纸制作的纸伞

▲树叶嵌入纸浆做成花草纸

2024 年 2 月 19 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名单,胡宗亮作为贵阳市的传统技艺皮纸制作技艺传承人名列其中。

" 古法造纸一蒸一煮都需要很长时间,在快节奏的今天无疑费事费时费力,但传统技艺带来的文化价值是不可估量的,这也是我仍然在坚守古法造纸技艺的原因。" 胡宗亮说。

其实,胡宗亮传承的不仅仅是一门造纸技艺,更有他对白水河几十年的 " 乡愁 "。据他介绍,20 多年前,白水河流经陇脚村的 5 个自然组,家家户户都在造纸,白水河两岸处处可闻破竹声、水磨碾压声、抄纸声,热闹非凡。

如今,胡宗亮和陇脚村的村民们还在坚守古法造纸,白水河畔的造纸故事还在延续 ……

▲胡宗亮的造纸作坊坐落在白水河畔。如今,该作坊已成为乌当区乃至贵阳市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习基地。

来源 贵阳日报

编辑 周欢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第八代 书画 文创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初心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