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位于钟山区汪家寨镇艺奇村的水城发电厂旧址,迎面看到的便是 " 三线记忆 " 之门。步入门内,就像变换了时空,进入一片略显荒凉却又承载着故事的土地。
电厂大部分建筑,尤其是代表电厂核心部分的大烟囱已经被全部拆除。零星散布的建筑,有的已经被时间侵蚀,留下斑驳印迹,有的轮廓依然清晰,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荣耀。
▲水城发电厂废弃的家属楼
时间回遡到 1964 年,根据西昌会议精神,为了向即将上马的六枝、水城矿区煤炭基地和水城水泥厂、钢铁厂提供电源,中央决定在水城建设大型火力发电厂。水利电力部携手西南电力建设管理局与华东电力设计院,共同踏上了选址之旅。
▲空中俯瞰水城电厂原址
水城发电厂,这个代号为 "572 工程 " 的项目(因专用信箱代号为 300 号信箱,所以又叫 300 号电厂。由于战时所需,也称天生桥牧场)承载着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的双重期望,开启了建设征程。
初期选址历经波折,直到 1966 年 7 月彭德怀、李井泉、程子华出席盘县会议后视察了 "572 工程 " 现场,并确定了厂址,随后水电部正式批复,厂址选定在汪家寨天生桥(水帘洞)旁。这里不仅与水大铁路线和水煤线毗邻,交通便捷,而且地质结构稳固,完美契合了 " 靠山、分散、隐蔽 " 的战备要求。
▲上世纪六十年代水城发电厂厂区
1966 年,建设者们在简陋的条件下,以帐篷为家,以山川为伴,开始了水城发电厂的艰苦建设。项目由华东电力设计院规划,云南电力建设公司承建。在建设与投产的过程中,面对重重挑战,建设者们展现出了非凡的自力更生精神与创新能力。无论是自行修复关键部件,还是通过群策群力解决技术难题,他们都以实际行动诠释了 " 进得来、站得住、展得开 " 的建设口号。
▲上世纪六十年代水城发电厂发电设备
经过八年的不懈努力,1974 年 9 月 26 日,水城发电厂 I 号机组正式并网发电,标志着贵州省首台现代化 5 万千瓦高温高压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的成功投运。
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极大地缓解了六盘水地区乃至贵州电网的供电压力。1978 年 12 月 26 日,水城发电厂 II 号机组投产,进一步巩固了水城发电厂在区域电力供应中的重要地位。
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这个曾经神秘、辉煌的 "572 工程 " ——水城发电厂,在为贵州电力贡献了 32 年后,于 2006 年 12 月 28 日完成了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水城电厂关停之后,职工也被分流到新的大型火电厂,继续为火电事业添砖加瓦。
▲水城电厂废弃的家属区
" 电厂最辉煌时,厂区、生活区延绵数公里,尤其是生活区,一色的青砖楼房,医院、学校,俱乐部、招待所等配套设施一样不少,高峰时期,职工家属共有上万人,其繁华程度不亚于普通县城。" 曾在水城发电厂工作了 10 年、现在仍然在电力行业坚守的朱耀说。
水城发电厂,不仅见证了中国电力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更镌刻了 "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 " 的 " 三线 " 精神。
从水城发电厂旧址出发,仅需短短十多分钟车程,映入眼帘的便是钟山野马寨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这座现代化的发电厂,正是水城发电厂历经凤凰涅槃后的崭新面貌。
▲鸟瞰野马寨电厂
该公司 3×200MW 超高压凝汽式机组,原为水城发电厂 " 上大压小 " 异地技改项目,自 2006 年投入运营以来,总投资额达 25.96 亿元,成为贵州省 " 十五 " 期间 " 西电东送 " 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自项目投产以来,野马寨热电公司已消纳低热值工程煤、煤泥及煤矸石约 1500 万吨,累计发电量高达 378.69 亿千瓦时,供电量达 340.11 亿千瓦时,为推动地方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
然而,这座老火电厂最终还是因为高能耗和环保等原因,2018 年 9 月因破产重整停运。
▲野马寨电厂——花园式工厂
作为老工业基地,近年来,六盘水对传统产业 " 存量 " 进行改造,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答好 " 富矿精开 " 这道必答题。2020 年 12 月,六盘水市和钟山区政府成立了贵州钟山野马寨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开展 " 热电联产 " 改造有关工作。
" 原来是纯发电的机组,现在改为热电联产机组。" 公司总工程师赵维说,通过 " 热电联产 " 改造后,公司采取 " 以热定电、热电联产、集中供热 " 的发展方式经营电厂,实现了新旧动能转换,不仅淘汰了落后产能,完成了对原有脱硫系统、脱硝系统和除尘系统进行超低排放改造,还将发电后的余热 " 变 " 为了新的经济增长极,为企业发展拓展出新的空间。
" 公司 2 号机组已于 2023 年 6 月投入商业运营。1 号机组于今年 5 月 9 日投入商运。3 号机组改造工作正在进行中。两台机组的协同运行不仅降低了厂用电率,提高了设备利用率,还实现了节能降耗的目标。" 赵维说。
▲野马寨电厂全景
改造后的野马寨热电公司预计年发电量可达 30.36 亿千瓦时,工业供汽能力达到 630 吨 / 小时,供暖覆盖面积 400 万平方米。更重要的是,这一系列的环保升级措施,使得公司每年可额外减少氮氧化物排放 511.5 吨、烟尘 138.84 吨、二氧化硫 1859.55 吨,为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树立了典范。
截至 5 月 31 日,公司本年度已累计发电 5.05 亿千瓦时,供汽量达到了 17836.26 吨,充分展现了公司在热电联产领域的强大实力与高效运作能力。
延链补链强链,作为目前贵州省内规模最大的热电联产项目,随着野马寨电厂 3×200MW 机组热电联营供热工程建设的推进,蒸汽管网 " 串 " 起了一个用热用电产业集群发展的链条。在与电厂一墙之隔的地方,丁腈手套、泡沫制品、洗涤产品等 4 家用热企业陆续建起了厂房。
▲鸟瞰野马寨电厂
在钟山热电周边产业园里,贵州归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生产的手套被运至义乌销往全球各地。
贵州归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丁腈手套,每个环节都离不开热能。该公司从 2023 年 6 月落户这里后,已有 3 条生产线投入运行,未来将建成 12 条生产线,届时年生产手套 10 亿双。其中的关键,与钟山热电供应的热蒸汽不无关系。" 我们是从浙江金华搬过来的,在那边烧天然气成本比较高。使用热蒸汽比烧天然气的成本降低了至少 30%。" 该公司负责人胡静峰说。
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退出高能耗,年产值约 13 亿元,直接带动 500 余人就业。对推进绿色转型、循环经济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从 " 三线 " 建设到绿色转型,水城发电厂这些老 " 三线 " 企业并非简单地退出历史舞台,而是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与转型,向 " 新 " 而行,向 " 绿 " 迈进,以崭新的姿态继续肩负历史使命,迈向新的辉煌。
来源 六盘水日报
编辑 周欢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