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陕西 2024-06-26
【今西安】考不上本科和高中的人,怎么办?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老张最近比较烦。

老张是我的前同事,家有一儿一女。儿子是个标准的学渣,今年二战高考,拼尽全力也只是勉强做到了 " 接近本科线 ";女儿则在几天前刚刚结束中考,虽说肯定比哥哥 " 厂化 " 的惨淡战绩要强,但据估算也就只能上个 " 平平无奇 " 的普通高中,对于之前满心期待 " 五大 "、" 最差怎么也得上个长安一中 " 的老张,无疑也是极其沉重的打击。

(图:网络)

高考分数公布后,老张发了一条简单的朋友圈 " 尽人事,听天命 ",看起来是平静地接受了自家孩子不是学习那块料的现实。而在国内,还有无数家长和考生与老张小张同病相怜,被困在 " 中 / 高考落榜 " 的泥潭中,四顾茫然。

据统计:2023 年的全国本科录取率仅有大约 37.73%。今年的高考报名人数增加了 50 多万,但本科录取的总人数,却并不会有太大的提高。剩下那超过 60% 的考生,还是只能被迫去面对日后无穷无尽的 " HARD " 模式。

1

"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 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图:网络)

出自《新华字典》附录《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简表》中的这句例句,在近几年来被近乎玩成了烂梗,成为各大网络平台上被反复咀嚼的鬼畜素材之一,由于其强烈的与当代社会脱节的时代感以及与现今真实情况完全不同的反差感而产生了极为讽刺与喜感的效果。但事实上,这句话一直在 1998 年修订版的《新华字典》中都还能找到," 中专 " 与 " 北大 " 并驾齐驱的那个年代,距离我们很多人其实并不遥远。

工具书是最需要与时俱进的出版物之一," 李萍 " 的名字能在字典里与 " 张华 " 并列,就说明至少到上世纪末,专科仍然是在很多人的选择范围之内的。如果把时间线再往前推,七八十年代甚至有 " 去上高中的,都是中专不要的 " 这种说法,拿现在的眼光来看,简直可以说是 " 倒反天罡 "。

2004 年出版的第 10 版《新华字典》,终于没有 " 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 了,这也标志着以 21 世纪为记点," 张华 " 渐渐拉开了与 " 李萍 " 的差距。别说北大这样的一线学府,就算是一个普通本科,在社会上的处境也比专科好很多。如今的专科生,已经从字典上的 " 前途光明 " 一路溜到了学历鄙视链的最底端,走到哪儿都是不受待见的群体。

前有西安理工大莲湖校区某自习室在大门上明晃晃贴上了 " 非本科学生请勿入内 " 的招牌;后有昆明花都海洋世界的 " 大学生优惠票 " 仅限本科生,大专生被强调 " 不属于大学生 "。无论校内校外,专科生都是受尽白眼。

西安理工大学莲湖校区某自习室的

" 非本科学生请勿入内 "(图:新浪)

曾经 " 前途光明 " 的专科生们,怎么突然之间就变成了万人嫌了?

2

我上小学时,家附近有一所中专学校——长安师范,当时班里一个同学的表姐,中考考了相当不错的分数,如果按现在的标准来套," 五大 " 之类应该是可以随便挑的。然而她却选择了去长安师范读中专,并且表示 " 这是全家人在一起讨论权衡后决定的 "、" 大家都很高兴 "。

2024 年,如果能去重点高中的人报了个中专,大概率会以 " 没十年脑溢血干不出来这种事 " 登上热搜。但这件事发生在 1994 年,那年头," 上中专比上高中好 " 虽然看起来很反直觉,但真的是一种普遍的认知。

统计数据表明:1994 年高考报名人数为 251 万人,录取 90 万(包括本科和专科),录取率仅为 35.9%。这代表:有近 2/3 的高中毕业生无法进入大学,也没有一门可以拿来混饭的技术。另一方面,读大学的学费对于很多寒门学子也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这样一来,费用不高、能真正学到本事、毕业之后马上就能为社会做贡献的中专自然就显得非常 " 经适 " 了。

计划经济年代,中专不仅学费低廉(很多学校甚至免学费),学生就读期间往往还能拿到粮、油、菜以及现金的补助,毕业以后还能享受到转户口、包分配之类的待遇,很多农村户口的学生就是凭借上中专华丽转身成了城镇户口,实现了 " 阶级跨越 "。再加上中央当时也大力扶持职业教育,推行 " 中专培养干部,技校培养工人 " 的政策,相当于中专出来直接就成了 " 国家公务员 " ...... 这哪点不比上高中香?

前面提到的我同学那位上了长安师范的表姐,家里就是农村出身,全家有七八口人,家庭状况并不好,之于她而言,要为家里减轻负担,上中专自然是最优选。

五十年代的中专毕业证(图:网络)

中专的优势如此之多,映衬得普通高中越发 " 华而不实 ",因此很多成绩优秀的初中毕业生,都宁愿上中专也不愿意上高中。当今年轻人手握 " 海归硕士 " 文凭都难以驱散焦虑,三四十年前 " 中专生 " 却是 " 学霸 " 的同义词。仅仅从 1980 年到 1985 年的 5 年时间里,在读中专生的数量就翻了近一倍。

而大约就在第九版《新华字典》(" 张华 " 和 " 李萍 " 同框的最后一个版本)诞生的 1998 年左右,情况开始发生变化。

3

随着计划经济的彻底消亡,中专也取消了 " 统招统配 " 的人才供给模式,简单概括就是中专毕业生不再有 " 铁饭碗 " 了。没了这个最吸引人的噱头,职业类院校的影响力自然一夜回到解放前。

此消彼长,中专威风不在。各路高校则开始了大面积的扩招," 上大学 " 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而大学的扩招则从根本上带动了普通高中白日飞升,因为只有上高中才能有机会考大学,相比之下上中专几乎就是自毁前程。

在大学和和高中的夹击之下,中专和职业院校生存越发艰难。为了能继续活下去,职业类院校只能想办法各种敛财,于是大家也纷纷扩招。但职业院校终究不比大学,自身不具备吸引力,再怎么扩招效果也有限,因此只能把入学门槛一降再降,结果就催生出了一大批号称 " 有钱就能上 "、" 有钱就能毕业 " 的 " 贵族学校 "。

这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致命的死循环:职业院校对待教学不认真,无法吸引到优质生源,大多数学生都只是抱着 " 混文凭 " 的态度来的;另一方面,教学质量不过关,即使是有心好好学的学生也很难学到什么 " 干货 ",自然会进一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于是中专和高中的地位就这样发生了逆转,从 " 考不上中专的才去上高中 " 变成了 " 考不上高中的才去上中专 "。高中生也是一样,只要能上本科都会选择本科,上不了本科的宁愿复读也不愿意上大专。

一夜之间,专科生从神坛跌落,在大众的印象中也被渐渐固化成了 " 学渣 "。

当然也有些专科生不愿向命运低头,在故纸堆里到处翻找 " 低学历逆袭 " 的励志段子来给自己打鸡血。然而成功者实在是少之又少,少到根本没法拿来作为 " 英雄莫问出处 " 的案例。即使强如 " 国民爸爸 " 马云,当年也是为了一纸本科文凭竭尽全力,连续考了三年才被杭州师范学院外国语系本科录取。

2018 年,马云在杭州师范大学

110 周年校庆上演讲(图:网络)

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专科生逆天改命基本只会出现在爽文或者相声段子里。大学扩招带来的最直观后果就是本科文凭几乎已经成了废纸,许多用人单位一个 " 第一学历 985 " 就能把 90% 以上求职者的简历隔绝在碎纸机里,如此的大环境下,专科生基本连 HR 长啥模样都没机会看清。

号称 " 所有人才选拔考试中最公正公平 " 的公务员考试,对专科生也是极为不友好,公考固然有不少大专毕业生可以报考的职位,但这并不代表这些职位只对专科开放,专科生一样要面对本科生甚至硕士博士的竞争。" 唯学历论 " 的风气之下,专科生在当下职场几乎不配拥有姓名。

而就算找到了工作,专科生还要面对起点低、待遇差、晋升慢 ...... 等一系列困境。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登上人生巅峰 ...... 这些对于专科生实在是太过遥远。

刀不锋利马太瘦,你拿什么跟我斗?

4

专科生不仅仅缺钱,更为致命的是他们几乎看不到向上的机会。很多专科生从选择了专科那一刻起,他们的后半辈子几乎也就一眼看得到头了:好一点的能在某基层机关单位的办公室的角落里找到个位置,差一点的就只能去工厂流水线了——而且还基本都是些三四五六线小城市的工厂,想进个牌子亮一点的大厂,可能都不比把大象塞进冰箱更容易。

另一个事实是:虽然 " 考不上好学校才去上专科 " 是大部分人的固有印象,但上专科在很多时候并不能简单地同 " 不好好学习 " 划等号。有不少专科生都非常努力,也有上本科的能力,但受限于家庭状况,无法给他们提供上本科的条件。

一篇题为 《" 80 后 " 的教育经历与机会不平等》的论文披露了一组数据:小学和初中毕业就辍学的人群中,近 90% 都是农村家庭;另一方面,职校学生中,只有 10% 出头是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家庭出身。这可以理解为:学历高的人家里条件未必一定很好,但学历低的人家庭条件大都不怎么样。

一方面职业学校收费便宜,另一方面冒着考不好的风险复读一年对很多寒门学子而言都过于奢侈。于是这部分人的去向,基本就都指向了专科。

不富裕的家庭,还会直接影响到子女拿不到高学历。而当子女成了 " 低学历父母 ",他们大概率也无法给自己的子女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使得下一代继续陷入低学历和低收入的死结。这是所有专科生都会面临的恶性循环,并且悲哀的是:短时间内这个循环还看不到有解开的希望。

所谓 " 条条大路通罗马 ",但是最简单快速到达罗马的办法,还是直接出生在罗马。

来源 / 今西安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