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网友发帖称,她的父亲在某直播间花 9999 元下单了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之一的马首。主播描绘的蓝图里,这类标价数千上万元的藏品将来可以拍卖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有幸买到将会彻底改变生活现状。趁着珠宝文玩直播的火热行情,部分账号正在以 " 高价回收或参与拍卖 " 的说辞诱导中老人疯狂下单。
以高价回收诱导下单
珠宝文玩直播间一夜进账几十万
" 家人们,十年来这件藏品巡展到哪,张某谋导演就跟到哪里。再看这件,几任某宫某故博物院院长连续数年登门求取,想放在展馆 C 位,我们一直没答应。"
上述吹捧发生在某瓷器文玩直播间。主播多次暗示藏品价值高昂、有许多名人权贵求取不得,现在因为情义分享给家人们,不能做到保密的就不要拍。随后," 保密 "" 格局 "" 情义 " 等弹幕滚动刷屏。记者蹲守当晚,这个平均在线观看人数仅 140 多的直播间卖了 10-25 万元,其中多数闪购商品数据并未计入第三方平台,实际 GMV 可能远高于前述数额。
类似这样的叫卖在坊间并不罕见。他们卖的大多是客单价较高的珠宝文玩,商品标价从数百到上万元不等,而受骗的则是略有积蓄的中老年人。记者从多位受害者家属处了解到,有老人入坑时间长达 7 年、下单次数超 400,为此花费几十万元甚至借钱下单的也不在少数。
促使直播间观众下单的核心逻辑在于捡漏。主播的话术包括且不限于被境外势力追杀、家族帮派内斗、重建博物馆没有地方存放藏品等,因此需要家人们暂时守护这些珍贵的珠宝古董。如果叔叔阿姨们 " 不给力 ",这些藏品可能会落入奸人之手。
为连续诈骗,有些主播还会雇人上演 " 藏品回收 " 的戏码以安抚人心。有受访子女告诉记者," 我爸已经在这些人的直播间买了二十几万的藏品。他有时会联系主播问到底什么时候来回收,但对面从来不回复,第二天继续演戏编故事骗粉丝。"
此外为规避平台监管和后期维权,直播间通常会在左上角注明 " 虚构剧情 "" 剧情演绎 " 等字眼试图免责。受访子女称:" 告诉我爸是演戏了,他还会觉得主播是善良的人,实在是被洗脑太深。"
相关产业链已成熟
多个矩阵账号死而复生
有接近此类直播间的知情人士阿豪向记者透露,其所在的中原某县城,售卖假文玩字画的直播间已经形成产业链,在当地发展多年。他们通常是 5、6 人的小团队,在比较偏僻的地方租一间民房办公。前述核心团队主要负责对接货品供应链、直播支持、话术培训、账号运营和招募主播等,一个团队可以有很多主播,而主播通常只找当地人。
主播们的粉丝基本维持在数百到几千之间,因为怕粉丝太多影响大了被封号。但即便是两三百人的直播间,两小时直播也能净赚 5 万 -6 万。据阿豪了解,当地此类直播间的货源地大多在山东、河南一带。一幅批发价 40、50 块的字画,在直播间至少可以卖到 499 元,价格翻了约十倍。
正因为有成套的幕后运营及供应链团队,类似直播间的矩阵号、分身小号层出不穷。多数受害者子女都尝试过向平台举报申诉、反馈给相关监管部门或者报警,但总体进展缓慢。另一方面,维权阻力来自部分暂未清醒的父母。换了小号再卖货的主播会告诉叔叔阿姨,被封号是因为犯罪集团的陷害,凡是质疑主播的就是坏人同伙,以后不会再给机会结缘藏品。他们还会诱导老人一收到物流提醒就提前确认收款,并再三嘱咐别告诉子女关于藏品的任何事。
有业内收藏人士告诉记者,收藏珠宝文玩需要大量知识和认知,看不懂器物又看不懂人,最后还不会分析就很容易掉坑里。
来源 蓝鲸新闻
编辑 周欢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