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汽车 2024-07-09
斯柯达失势,退守二线进行策略转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当前国内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创下历史新高,市场焦点却被价格战和贸易争端分走了注意力。在品牌竞争中,斯柯达的退守成了二线合资品牌集体抵抗无力的一个缩影。

近期,斯柯达计划大幅度收缩在中国的业务,计划将其在中国的生产、销售网络和品牌运营统一纳入上汽大众的架构下,并将重点发展转向如越南和印度这类新兴市场。反映出斯柯达对中国市场的重新评估,也暗示了一种更为轻松的运营模式,而这通常被视为品牌退出市场的序幕。

对斯柯达而言,这是在市场逐步萎缩和竞争压力下的一种无奈之举。多年来,尽管中国汽车品牌异军突起,斯柯达在华的市场份额却逐年下降。这一现象与中国市场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一线合资品牌价格战的加剧严重影响了二线品牌的生存空间。

2022 年曾经有媒体报道称斯柯达可能撤出中国市场,公司内部也出现了营销及研发团队解散的传闻。尽管随后斯柯达的 CEO 克劳斯 · 泽尔默表示会在来年进一步决断,但事实上斯柯达除了在销量上持续下滑,并没有采取更激烈的措施去适应变化中的市场环境。

2023 年出现了新的转折点,斯柯达宣布旗下 SUV 销量担当科迪亚克的新车型不会在中国上市,这再次让斯柯达退出中国市场的传闻变得扑朔迷离。这年的销量数字让所有人清醒地意识到斯柯达正面临的困境——年销量仅有 2.28 万辆。

从那以后,斯柯达国内的产业链经历了重构。安亭的工厂关闭,部分生产线迁往江苏,经销商网络并入上汽大众体系,采纳了 " 店中店 " 模式。这些措施表明,斯柯达不再投入新的资源去发展中国业务,而是选择了保守的生存策略。

伴随着产销的压缩、制造业的变革以及供应链的冲击,斯柯达似乎已对中国失去了信心。一个由自主和合资品牌共同努力打造的良性市场逐渐成为了过去。

这种集体性退却不仅仅是斯柯达一家企业的无奈,而是整个二线合资品牌面临的现实。随着自主汽车的快速发展和一线合资品牌的双重压力,二线合资品牌感觉自己被夹在了市场的中间。

斯柯达曾经在中国市场上有过辉煌的时刻,但随着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公司渐感力不从心。对比昔日的销量业绩,今日斯柯达的数字倍感沉重。

随着全球化竞争格局的进一步重塑,斯柯达和其他二线品牌必须面对一个全新的市场环境。斯柯达并非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考虑退出中国市场的合资品牌。事实上,他们在越南和印度市场的积极扩张或许是这种全球化背景下的战略转移。

在这场持续的市场博弈中,斯柯达和其他品牌是否能够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继续与时代同行,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斯柯达 上汽大众 中国市场 全球化 南和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